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方圓庵記》是米芾三十三歲時的書作,陶拯鐫刻。據《金石萃編》記載, 原碑高五尺六寸五分, 廣三尺五寸七分。凡十七行, 每行四十八九字。書法、摹刻應當作於同一時期, 即元豐六年。北宋元豐六年(1083) 四月九日, 釋守一前往龍井方圓庵拜會辯才,兩位法師圍繞著方圓庵及庵名由來等話題, 古往今來, 海闊天空, 談得十分投緣。為此,守一特撰《杭州龍井山方圓庵記》以為此行之紀念。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方圓庵記》乃米芾早年作品,尚未得到今人更多的關注,雖然米芾書此碑時尚未形成自己的風貌,不像《蜀素帖》、《苕溪詩帖》那樣風格明顯,但我認為此碑是楷化特點比較明顯的行書作品,其結體與筆法皆由晉人出,尤其是得集王《聖教序》精髓為最。在結字、用筆、章法上是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是深入學習米字的基礎教程。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一、書法結構嚴謹,中宮緊縮,分布上收緊上與下、左與右之間的距離,使結構產生一種緊密、貼切的視覺效果。書法造型上疏密有致、粗細相宜、剛柔相濟、妙趣橫生。《方圓庵記》通篇750餘字,皆為中宮緊縮之字,給人以法度森嚴又靈動自然之感。米芾在點畫和結體上,「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結字美觀大方,深得晉人精髓,又符合現代人中正靈動的審美需求。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二、用筆方圓兼備、豐富多彩。米芾作品的線條整體視覺印象是比較含蓄、溫潤、遒勁有張力。法度森嚴,處處有楷書痕迹,在書寫的起、轉、行、收過程中,處處可見整峻的方筆、流暢的圓筆、輕鬆的尖筆。尤其是粗重筆畫的運用,彰顯整幅作品的厚重之感。比如雙人旁、三點水、寶蓋頭等偏旁的加重筆畫,「為」、「間」、「無」等字的整體加粗,為《方圓庵記》的一大特徵,增加了整體章法的變化和韻律節奏之美。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三、章法自然統一,牽絲映帶自然美觀、大小錯落合理流美、氣韻連貫。生辣古拙、穩重大方、熟練妍美、活波自然對立統一。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米芾《方圓庵記》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

釋文:杭州龍井山方圓庵記

天竺辯才法師以智者教傳四十年,學者如歸,四方風靡,於是晦者明,窒者通,大小之機,無不遂者,不居其功,不宿其名,乃辭其交遊,去其弟子而求於寂寞之濱,得龍井之居以隱焉。南山守一往見之,過龍井泓,登須篁嶺,引目周覽,以索其居,岌然群峰密圍,淴然而不蔽翳,四顧若失,莫知其鄉,逡巡下危磴,行深林,得之於雲煙彷彿之間,遂造而揖之。法師引予並席而坐,相見而笑,徐曰:「子胡來?」予曰:「願有觀焉。」法師曰:「子固觀矣,而又將奚觀?」予笑曰:「然」。法師命予入,由照閣經寂室,指其庵而言曰:「此吾之所以休息乎此也。」窺其制,則圓蓋而方址。予謁之曰:「夫釋子之寢,或為方丈,或為圓廬,而是庵也,胡為而然哉?」法師曰:「子既得之矣,雖然,試為子言之。夫形而上者,渾淪周遍,非方非圓而能成方圓者也,形而下者,或得於方或得於圓,或兼斯二者而不能無悖者也,大之於天地,近止乎一身,無不然。故天得之則運而無積,地得之則靜而無變,是以天圓而地方,人位乎天地之間則手足具二者之形矣。蓋宇宙雖大,不離其內;秋毫雖小,待之成體。故凡有貌象聲色者,無巨細無古今,皆不能出於方圓之內也,所以古先哲王因之也。雖然,此遊方之內者也,至於吾佛亦如之,使吾黨祝髮以圓其頂,懷色以方其袍,乃欲其煩惱盡而理體圓,定慧修而德相顯也,蓋溺於理而不達於事、迷於事而不明於理者,皆不可謂之沙門。先王以制禮樂為衣裳,至於舟車、器械、宮室之為,皆則而象之,故儒者冠圓冠以知天時,履句屨以知地形,蓋蔽於天而不知人,蔽於人而不知天者,皆不可謂之真儒矣,唯能通天地人者真儒矣,唯能理事一如向無異觀者,其真沙門歟!噫,人之處乎覆載之內,陶乎教化之中,具其形,服其服,用其器,而與其居也,特不然哉?吾所以為是庵也,然則吾直以是為蘧廬爾。若夫以法性之圓事相之方,而規矩一切,則諸法同體而無自位,萬物各得而不相知,皆藏乎不深之度,而游乎無端之紀,則是庵也為無相之庵,而吾亦將以無所住而住焉。當是時也,子奚往而觀乎?」嗚呼,理圓也,語方也,吾當忘言與之,以無所觀而觀之於是,嗒然隱几。予出以法師之說授其門弟子,使記焉。元豐癸亥四月九日慧日峰守一記。

不二作此文成,過予,愛之因書,鹿門居士米元章。陶拯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