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孔子:讀論語名句,學做人智慧論語心得第22集

孔子:讀論語名句,學做人智慧論語心得第22集

論道,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替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孔夫子告訴我們:讀論語名句,學做人智慧。

在中國,做人與做事,最重要的莫如兩個字:道與術。

而歷史有兩位先賢,用兩部作品,將這兩個字做到了極致。

一位是至聖孔子,用一部《論語》,說透了何為為人之道。

一位是史聖司馬遷,用一部《史記》,道盡了何為處事之術。【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跟《論語》學做人

1.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真正高情商的人,應當懂得換位思考,會讓你難過的事,那就堅決不要對別人做,不論語言還是行為,都不要強迫對方接受,讓對方徒增煩惱。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既是孔子對弟子的基本要求,又是《論語》做人之道的基本準則。

所謂「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這種促狹的視野,往往看不穿事物的全部。

以自己的視角去看整件事,那麼事事都不稱心;

以自己的觀念去妄論他人,那麼人人都不如意。

真正受歡迎的人,他們不只用自己的觀念評價別人,也會用別人的眼光審視自己。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用的下別人的錯,才有更多人寬容你。擅長尊重別人的人,總有跟多的善意來敲門。

2.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孔子的弟子子貢家境富裕,也喜歡幫助貧苦的人,人人都稱他為君子,於是有點小自滿。

於是子貢問孔子:「如果有這樣一個人,他在窮苦時不諂媚,富裕時不驕橫,您覺得怎樣?」

孔子回答他說:「這樣也算不錯了,但還是不如貧窮時依然樂道,富貴時依然好禮的人」。

子貢恍然大悟,他問老師:「《詩》中寫道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這樣嗎?」

孔子滿意地對子貢點點頭。

《論語》所說,不外乎君子之道。怎樣才是真君子呢?

人們心中修養良好的人,自我修行就像加工玉器,切割之後還要磋,雕琢完畢還得磨。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哪些人品貴重,人緣又好的人,從來不會放棄對於道德素養的學習。

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曾經說過:「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用公正的心態認識問題,並且不因為自身愛好而帶著偏見解決問題

他們知道,自己不會永遠正確,自己的偏好,對於整個團體而言,也能製造困難。

小人卻是自私又淺薄的,只對奉承的人感興趣,也只對有利可圖的事最上心。

儒家主張「大公無私」、「德配天地」。

孔子也曾說:「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

人的境界和行為要像天一樣包容萬物;像地一樣承載擔當;像日月一樣惠及大眾。

在我們身邊,也是那些富有正能量的人更受人歡迎。

4.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憲問》中有這樣一段

或曰:以德報怨如何?」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儒家的核心思想歸結為一個字「仁」,孔子也要求他的學生要德被蒼生。

但是孔子所說的仁慈和善良都是有底線和原則的。

把最寬容的心態都留給了傷害你的人,那麼愛你的人則么辦呢?

真正的善良那裡是有求必應,而是將心比心。

真心換真心,虛情無實意,你惡我放手。

面對心裡只有刻薄和嫉妒的毒蛇,我們沒有必要當那個無私的農夫。【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跟《史記》學做事

1.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我記得《淮陰侯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楚漢爭霸時期,漢軍大敗趙軍,李左車成了敗軍之將。

雖說成王敗寇,可韓信不計前嫌,招攬了這位經驗豐富的將領。

韓信善於採納建議,每次作戰前他都會自習研究,聽取下屬的意見。

李左車是降將,原本沒有什麼地位,才能也不及韓信,可韓信卻聽取了他的建議。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便是出自李左車之口。

這不僅是他的謙辭,更是對韓信做事的高度評價。

聰明之人不可能永遠聰明,千萬次的經營謀劃總會有一次失誤。

普通人只要肯動腦筋思考,也總會有收穫的時候。

後來正是因為李左車的建言,韓信才能順利地平定燕趙之地。

2. 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

《漢書·司馬相如傳》中記載,漢武帝迷戀狩獵,達到如痴如狂的程度。

他已不滿足於帶領武士合圍捕獵,而是手持戈矛,親身和野獸搏鬥。

司馬相如曾多次陪同漢武帝狩獵,對其危險性十分了解。

於是寫了《諫獵書》,上書勸諫說:「明者遠見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無形。」

危險大多隱藏在常識的盲區里,並且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忽然顯露出來,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就有所準備,就能提前減少失敗率。

《論語》里也有一句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如果你既沒有眼前路,又沒有身後身,你的麻煩會更多。

3. 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

「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

這是西漢初年著名謀士蒯通勸告韓信的一句名言。

功業很難成功而容易失敗,機會很難遇到而容易失去;時機一旦錯過,就不會再出現。

當年韓信兵鋒直指天下,完全可以自立為王,卻因為優柔寡斷,斷送了大好前程。

後來韓信被劉邦奪去兵權,又被呂后騙殺於宮闈,臨死時才幡然醒悟:「我後悔沒有採納蒯通的計謀,天意如此。」

老子有云:「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亦有一句俗語,叫做「登高跌重」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或多或少的遇到機遇。抓不住,就是無可挽回。

成就越高的人,錯失機遇之後要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大。

正所謂:「一念之差,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只有抓住轉瞬即逝的機遇,才能把握成功,掌握自己的人生。?

4. 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史記·商君列傳》中有一段對話。

商鞅得意於自己變法的成就,問謀士趙良如何評價自己的治理成果。

趙良向他指出了變法的弊端,勸誡他及早抽身,並且在史書上留下一句千古名言:「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聽了他人的批評,能自我反省,叫做聰明;

察覺自己的缺點,主動檢討錯誤,叫做明智;

能自覺克服自己的私心,就可以被稱作強者了。

可惜當時商鞅正值春風得意,根本聽不進別人的勸諫,最後的結局我們都知道:支持他變法的秦孝公去世後,他在新王手上被車裂了,並誅滅全族。

人非聖賢,有弱點、會犯錯,這不可怕。

就怕的自我膨脹,自負的心態會蒙蔽你的眼睛。

滿招損,謙受益。看不到自己缺點的人,自然很難得到肯定。

高情商的人,都懂得三省吾身,虛心接受批評。

《新唐書》有言:「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

跟《論語》學做人,跟《史記》學做事。

修行聖人之道,洞悉處事之術。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道 的精彩文章:

靈性增長的三個階段老子微言第43集
恨你愛的孩子老子微言第40集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