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秦,漢時期的出行交通工具

秦,漢時期的出行交通工具

陸路交通工具

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材料,我國用車的歷史可上溯到公元前十九世紀至公元前十七世紀的夏王朝,至少在商代早期雙輪車在我國就已經使用了。

目前最早的完整馬車見於1981年發掘的股墟西區的一座車馬坑,其絕對年代為公元前十三世紀。

秦,漢時期的出行交通工具

牛車早先功能是載物,在殷商時期的文獻中就有記載,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才逐漸被統治階級用作重要的代步工具之一,沿用至隋唐仍很盛行,但宋以後基本不見或少見了,大多存在於牧牛圖等藝術繪畫作品中,用於載物勞作工具。

秦朝時期牛車基本上沿用了前經商期貨運功能,至漢代,由於漢初戰爭之後馬匹的數量急劇減少,經濟尚未恢復與發展,此時,牛車即成為高官貴族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有了古代文獻中所記載的「自天子不能鈞駟,將相或乘牛車」

而在商運和中下層平民中也得到廣泛利用。從廣州黃花崗漢墓的木牛車模型、青海西寧南灘和甘肅武威磨嘴子漢代木牛車模型以及山東濟寧、河南南陽等地的畫像資料等,可以大致了解到漢代牛車形制均為雙轅,雙轅前端縛一半環狀幅(即牛軛)。

秦,漢時期的出行交通工具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黃花崗一帶先後進行五次發掘,在一座東漢墓中發現有牛及牛車。其呈長方形,上設拱形篷頂,飾刻劃紋。廂體後部兩側有立柱支撐車篷。車廂底兩側有伏兔,以安輪軸。車輪與毅車轂一起制出。車廂前部端坐俑,頭圍幅巾,雙手前伸於車欄上,作持繩趕車狀。前有陶牛作用力前行狀。

漢畫中,牛車的數量遠比不上馬車多,且類型也比較少,主要有有篷車和無篷敞車兩種,均為長方形大車輿。牛車主要為無官職的平民所乘坐或商人販運貨物所用,尤其是無篷敞車多用價格低賤的柴木製作,再加上車體笨重粗大,因此,又被稱為「柴車」。

漢畫中可見數輛輜車相屬而行,可能就是商人運貨的車隊。除了以上常見的車廂為長方形的大車外,南陽漢畫磚中還有一例獨特的牛車畫像,車廂小似軺車,無蓋,獨輈(轅),駕二牛,因有殘損,看不到轅的曲直,但「二牛抬杠」式的駕牛方式清晰可見,牛前一人面向牛,雙手牽牛鼻繩,似在攔車。

秦,漢時期的出行交通工具

馬車,現所見的車馬器實物主要來自於隨葬的車馬坑和車坑,這種車馬隨葬制度所留的先秦車馬遺迹是車器研究的重要實物證據。1980年冬,秦俑考古隊在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封土西側發掘出土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這兩乘銅車馬是在一個大型陪葬坑的一個過洞內發現的。

其中一號銅車與的前、左、右三面立欄板,前欄板頂端有軾,後面辟車門。與內立十字形傘座座上插一長柄銅傘,銅御官俑站立在車與內,傘蓋正好籠罩了整個車與和御官俑。

二號銅車,車與呈縱長方形,分為前後兩輿。前與較小,內有跽坐銅御官俑一件。後較大,近似方形。上端搭一龜甲形的篷蓋,車上裝有可自由開合的門窗。

綜觀兩車的形制結構變化,一號車較為輕巧靈便,車與上又配備了弩、矢、盾等多種兵器。二號車車體較大,有車篷,安穩舒暢,高麗典雅,除御官俑的佩劍外,無其他兵器裝備。出土時,一號車馬居前,二號車馬在後。所有這些表明,一號車馬是從屬二號車馬的前導車。


蔡邕《獨斷》載:「有五色安車、五色立車各一,皆駕四馬,是謂五時副車。」

《後漢書?與服志》載:「五時車,安/立亦皆如之,各如方色,馬亦如之。」

《晉書?與服志》有「坐乘者謂之安車,倚乘者謂之立車,謂之高車」的記載。」

根據以上兩乘車的形制結構,參照有關文獻記載,初認為第一號銅車應是五時副車中倚乘的立車,也謂之高車;二號銅車是坐乘的安車

秦,漢時期的出行交通工具

水上交通工具

獨木舟和船筏是人類發明最早的舟船,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發掘中發現有木槳出土,推算至退大約7000年前已有獨木舟。

秦朝的水上交通大致包括舟船和筏等兩大類。1975年,廣州中山四路發現了年代上限在秦朝的造船船台遺址。根據考古資料和文獻記載可知秦朝時期船舶應用於戰爭、漕運和帝王將相的出行生活中。

秦統一後,秦始皇推動交通發展的措施之一,有所謂「決通川防,夷去險阻」。漢代水上交通發達,根據考古發掘和文獻資料可知漢代水上交通種類較為多樣,除船舶類還有筏、獨木舟、木板船等形式的水上交通工具。

根據廣州西村漢墓出土的帶小艙樓式的木質船舶,以及廣州先烈路和廣東德慶等地出土的東漢陶船模型性質特點來看,專家推斷這就是文獻中提到的舲船。除此之外,漢代船舶形式還有「先登、斥候、艨艟」等等。

秦,漢時期的出行交通工具

根據四川彭州畫像磚,漢代還有竹筏,是一種用於河湖上進行捕撈作業的小型竹、木排。


《後漢書?岑彭傳》記載:「漢建武九年,公孫述遣其將任滿、田戎、程泛數萬人乘枋萆下江關。」

這裡所說的枋草能運數萬人,可知不是小型的竹、木排。廣州東漢墓出土的陶船模型船尾上所見的舵,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古舵。

秦朝造船業的發展,為後市造船業技術的進步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三國時期的東吳是造船業發達之地。最大的戰船有上下五層,可載3000名士兵。孫權乘坐的「飛雲蓋海」等大船蔚為壯觀。孫吳曾多次派大船隊遠航遼東及南海海域。晉朝滅蜀漢後,為進而滅吳,曾派王睿在四川建造樓船,最大者方120步,可載2000多人。艙面上建有暸望台,船上可馳馬往來,被稱為「舟楫之盛,自古未有」。

秦,漢時期的出行交通工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