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嘉慶朝發生的「匿名揭帖」大案,最終是如何審結定案的?

嘉慶朝發生的「匿名揭帖」大案,最終是如何審結定案的?

嘉慶八年(1803年)閏二月二十日,嘉慶帝東巡迴京,由神武門進入皇宮。就在御輦將進順貞門之際,一個名叫陳德的刺客直奔嘉慶而去,頓時引起巨大慌亂。

膽敢在皇宮中行刺聖上,真是驚天大案。陳德被拿下後,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及九卿迅速展開會審,陳德的兩個兒子也被抓來。然後酷刑之下陳德父子什麼重要的口供也沒留下,最後只能草草收場,將其凌遲處死。

然而陳德死後,這件大案卻依然沒有淡出人們的視野。朝野普遍議論,像這樣一個打雜糊口者,竟然去刺殺皇上,背後必定有人指使。一個月後,果然有人舉報:興德保父子與陳德謀逆相關,是其同夥。

一份匿名揭帖引發出的震動

嘉慶八年三月二十日早上,通政使司參議誠存準備出門上班,當他走到自己的馬車棚邊時,發現地上有一封書信。他趕緊打開查看,見裡面有呈詞一份,還夾著一張紅紙條,書信署名人為佐領富明阿,信中主要內容為:「筆帖式興德保父子曾與逆犯陳德素有往來,現在尚有陳德伙黨在外勾結情事」。

事體重大,誠存不敢有絲毫懈怠,馬上便向嘉慶帝彙報:

「奴才因事關重大,言語非輕,不知實有其事,或有挾私妄告等情,奴才不敢隱瞞,將原折恭呈御覽。」

奏摺雖然簡短,卻也是說到了重點。誠存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認為這份舉報信可能是「挾私妄告」。嘉慶帝看到這封信後,也覺得不太靠譜。但假的也要弄清來龍去脈,他當即下旨,令步軍統領衙門徹查。

要想弄清舉報的內容是否屬實也不難,只要將寫信之人富明阿傳來聞訊便知。步軍統領祿康迅速核查,卻發現根本沒有此人。且將署名舉報信丟在誠存家的馬車棚內也與常理不合。於是,這封信被定性為匿名揭帖,即匿名舉報信。

對於匿名舉報信的處理,清代是有明文規定的,按《大清律》:「凡投帖隱匿姓名告言人罪者,雖實亦屬重典,見者即便燒毀,無庸辦理。」此信雖屬匿名,然涉及的卻是剛剛發生的行刺聖上的大案,因此不能坐視不理。

舉報人無從查知,但被舉報的卻是實有其人。興德保,滿洲正藍旗,時任戶部顏料庫筆帖式。步軍統領很快將他從家中拿獲,由軍機大臣連夜突擊審訊。然而興德保一頭霧水,根據他的交代,很多情況與匿名揭帖中的提到的完全不符。

再者,從興德保家抄出的書籍信件也被一一查驗,結果也是毫無發現。祿康是辦案老手,這時已經意識到興德保是被冤枉的。但所涉事大,他還是請旨將他解任,與其子一道交刑部嚴審。

興德保有三個兒子,除老二啞巴外,兩個兒子均被拿獲。老三剛安為候補筆帖式,也聲稱必是有人陷害。他還提供了一個線索:二月他曾將不服管束的家人蘇徽州呈送提督衙門,並轉送刑部大牢看押,蘇家家屬邢順前來求情,沒有答應。由此推測,可能是蘇家有意陷害。

祿康馬上令人將邢順查拿到案,審問一番,但結果也是與本案無任何關聯,馬上也就釋放了。興德保的大兒子剛亮為正藍旗領催,已分家另住,他也被拿獲問話,他訴說:「平素並不認得陳德,實沒有為匪不法之事」。

案情進展上報嘉慶帝後,嘉慶帝也認為興德保沒有參與謀逆,下令不必將其解任,也不許用刑,不得收監。經反覆審查,興德保父子確係為誣陷。這時,匿名揭帖一案轉為了追查寫信之人,並要求興德保父子回憶還有哪些仇家,以一一查實。

真實案情浮出水面

興德保父子為人本分,苦思冥想將平日里素有嫌隙之人一一詳加回憶,卻沒有發現有何仇家。老三剛安忽然想起他的堂兄剛柱之子兆昌素行不端,曾多次加以責備,也許是他「懷恨在心,捏造坑害,亦未可定。」

刑部馬上將兆昌緝拿到案,命他先寫履歷等項。從筆記上看,與匿名揭帖多有相似之處。而未等審訊,兆昌便開始申辯不是自己,更顯得可疑。嘉慶帝聞知後,將兆昌列為重大嫌疑人,並將其革去頂戴,以便審訊。

這個兆昌本就是個紈絝子弟,刑部大堂還未用刑,只是派人日夜突擊輪流審訊,威逼利誘,他就頂不住了。心理防線很快崩潰,最終承認匿名揭帖為他所寫,目的就是想陷害興德保父子。

本來是自己的家庭矛盾,其實也非大事,兆昌卻因痛恨叔祖父,竟想出誣陷謀反的狠招。這說明兆昌不僅是行為不端,而且是毒辣陰狠。

大案至此基本塵埃落定,嘉慶帝再次發出諭旨,說明對這次匿名揭帖追查清楚的必要性:

「現已將投遞匿名揭帖之正犯兆昌訊出確情,實系挾仇誣陷。此等匿名控告重情之案,朕所以以審辦者,正恐訐告之風不止,必至累及無辜,是以必欲將控告之人究出懲治。」

四月初七,此案審結,首席軍機大臣慶桂等呈上奏摺提出建議,引用《大清律》,該將兆昌定為絞監候。但此案因事涉重大,董誥、劉權之、戴衢亨等多位中樞重臣及刑部、都察院堂官都參與了審案,加上偵破階段的步軍統領衙門,可謂是興師動眾。

一封因家庭糾紛引發的匿名揭帖,竟然耗費了如此巨大的行政資源,並讓當朝天子多次降諭督辦。因此,慶桂等人認為應將兆昌立即正法。這個提議合情合理,就是殺了兆昌他也沒有話說。

不過,嘉慶帝還是法外開恩,給了一個永久在監枷號的處罰。「枷號」是清代的刑罰之一,通常用於竊案、犯奸等罪,如果是官員枷號,那麼顯然帶有一定的侮辱性。枷號以硬木製成,重二十五斤。一般枷號都是一到三月,即便如此也是苦不堪言。兆昌被判為永久枷號,縱然是能活下來也是生不如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慈禧屬於正常死亡,但她自己卻說事出有因,讓人覺得言不由衷
李鴻章三位夫人的命運:一個身後凋零,一個旺夫,一個修成正果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