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Facebook 的Libra,可能需要一場「角色扮演」

Facebook 的Libra,可能需要一場「角色扮演」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腦極體

Facebook發幣的事情大家想必都聽說了吧。

為了照顧一些斷網同學,咱們言簡意賅地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新物種:Facebook 旗下全球數字加密貨幣Libra。

白皮書、區塊鏈,很容易讓大家聯想到之前瘋狂的虛擬空氣幣。但「濃眉大眼」的Facebook肯定不能幹這種坑散戶的事兒,聯合多方巨頭(比如Uber、eBay、PayPal、萬事達、VISA等等幾十家協會成員)發布的Libra,本質上是一種對標法定貨幣的穩定幣。簡單來說,Facebook 每發行一枚 Libra,就需要往自己協會的銀行里存入 1 美元或者等值的其他貨幣。

那麼,Libra到底有什麼用呢?一是可以以超低匯率進行不同法定貨幣的兌換,還有一個就是直接在聯盟所屬的企業內消費使用。比如打個Uber,上eBay買個東西,都可以直接用Libra付錢。

面對這一新物種,曾經將虛擬幣視為「騙子」的搜狗CEO王小川都倒戈了,稱中國的移動支付和人民幣國際化業務在Libra相比太缺乏想像力,沒有真正革自己的命。

不過,大眾對於Libra的期待都是建立在理想狀況之下,非央行體系的穩定幣真正想要推行起來,或許並沒有互聯網大佬和比特幣莊家想像中那麼美好。

全球化的野望,與Libra的難題

Libra出現之後,馬化騰就迅速表示,技術都很成熟,並不難,就看監管是否允許而已。

這個時不時就會出現在QQ群生日轉發送Q幣的男人,最懂代幣的隱形門檻。

區塊鏈憑藉其不可篡改性,成為數字貨幣最佳的技術選擇。那麼,它的技術體系是怎樣的呢?從記賬權分配的角度來看,區塊鏈又可以分為公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

其中,公有鏈指的是任何人都有資格獲得記賬權的區塊鏈,比如比特幣。聯盟鏈指的是若干個相互信任的節點組成一個同盟,共同擔任記賬職責。而私有鏈的記賬權則完全屬於單一個體。

顯然,Libra就採用的是聯盟鏈架構,目前白皮書上已經有29家合作機構,分布在投資機構、區塊鏈、社交媒體、通訊公司、電子商務、共享出行、非營利組織、音樂、旅行、支付等多個領域。

而白皮書顯示,Libra目標是成為全球金融的基礎架構,支撐全球數十億人的交易量。

數字貨幣交易 全球金融網路,背後的想像空間自然就是跨境支付了。具體到Libra blockchain,靠的也是「輪轂-輪軸」(hub-and-spoke)模式來實現的。

簡單來說,用戶可以在國內通過銷售終端、在線介面等方式(即輪軸),將本國的法定貨幣兌換為數字貨幣並儲存在Libra的錢包中,然後通過安全網路(即輪轂)跨境傳輸到海外收款人的錢包,並以相同方式兌換為當地的法定貨幣。

到這裡為止,一切都不算特別新鮮。

區塊鏈公司cashapp早就這麼做了,國家背書的央行數字貨幣也相繼嘗試過,比如英格蘭銀行、荷蘭銀行分別發布了數字貨幣白皮書,推出法定數字貨幣,發行數字貨幣的同時,本國央行就會回收相同數額的紙幣。

而Facebook的獨特野心是,想發明一個自己的幣種,而矛盾恰恰也容易在這裡發生。

穩定幣的金融業務,無法被納入監管網路,黑客攻擊和詐騙活動時有發生,導致消費者的利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護;點對點交易模式且跨境轉移極為便利的數字貨幣,還成為逃稅、漏稅活動的重要通道;甚至還為洗錢、恐怖主義融資等違法的跨境資金活動創造了便利。

許多跨境結算體系,都曾經遭到不少國家的明令禁止。比如越南和尼泊爾就對外國遊客的境外移動支付採取了刑事監控手段,以避免外匯和稅收的流失。

在監管紅線上反覆試探的Libra,真的有可能衝破這層無形之壁嗎?

Libra全球化需要跨越的「三重門」

目前來看,Libra想要全球化,至少會遇到以下三重矛盾。

第一重: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精神VS中心化的現實世界

正如前文所說,Libra的目標是支撐全球數十億人的線上交易,在全球範圍內建立廣泛的金融聯盟。但這種龐大的基礎設施,卻會在以國家行為體的現實世界中碰壁,遭到中心化貨幣的抵制,其中就包括一些法定數字貨幣。

即使是在一些法定貨幣穩定性不足的國家和地區,比如委內瑞拉、辛巴威等高通脹國家,或是尼泊爾、越南等第三世界國家,Facebook的加密貨幣想要「越俎代庖」,都很難輕易獲得授權。

Libra的計劃剛剛發布,美國眾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Waters就要求Facebook在國內和監管機構審查前停止發行穩定幣。

而只能作為「區域網」存在,Libra的想像空間和實用性自然也會大幅縮水。

第二重:法幣的公共金融屬性與Facebook的商業屬性

我們知道,法定貨幣的流通會產生利差,小到公立銀行的2%活期利率,大到P2P動輒50%的高槓桿利率,利息對金融服務機構和個人來說,都是一筆可大可小的財富。而以往的穩定幣發行商,會將錨定的法定幣利息直接收入囊中,並不會跟自己的客戶分享。

打個比方,如果你預存100萬購買了一億Q幣,你的100萬現金會在騰訊的賬戶上自動生息,但你的Q幣賬戶卻並不會再多長出一毛錢,只會因為買皮膚變得越來越少。

事情如果發生在Facebook上會怎麼樣呢?作為一個獨立幣種,Facebook至少可以從美聯儲拿到2.35%的保底利息,如果要分享給錢包用戶,技術上如何操作,商業損失如何補全?如果Facebook選擇像其他穩定幣玩家一樣拒絕向用戶兌付這筆收益,是否做好了被用戶吐槽和拋棄的準備?這些目前都是未知數。

第三重:鑄幣的信用背書與Facebook的隱私困境

幾乎所有法定貨幣,都是以本國政府的信用背書來保持貨幣的穩定性,央行也抱有對法定貨幣(包括數字版)的監管權力,建立類似於存款保險制度的風控機制。

由於數字貨幣體系的服務是以網路為依託展開的,因此監管也會從側重於中介,而轉變為更側重基於活動的監管(activity-based regulation)。這就導致用戶的身份信息、交易活動等所有信息都會向Facebook開放。

此前也有報道指出,Facebook「計劃提供比大多數加密貨幣更嚴格的身份驗證和欺詐檢測。」

但在過去的一年中,Facebook沒少因為隱私信息泄露問題而遭到用戶和業界指責,以及監管部門的調查。在隱私風暴「餘音未渺」之際,還沒能重新獲得用戶信任,就想推出自己的貨幣,只能祝福它的26億生態用戶都是真愛吧。

總而言之,在上述三重壁壘的阻擋之下,Facebook想要用Libra 對標和兌付法幣、服務與資產,成為獨立於國家金融體系之外的數字中央銀行,恐怕道阻且長。

成為 「蜜罐」:Facebook可能需要一場cosplay

幣圈的裝逼聖經,一定少不了1976年哈耶克的《貨幣的非國家化》。書中提到的防範「政府控制發行貨幣的權力」,也成為虛擬貨幣世界的「政治正確」。

Facebook的Libra能實現這個「貨幣烏托邦」嗎?目前看來,它是有這個想法的。

Libra沒有像其他穩定幣一樣選擇一比一錨定美元,而是錨定了「一籃子貨幣」,同時將註冊地選在了著名的中立國瑞士。顯然,Facebook懷揣著一顆「走向世界」的夢想。

但目前的問題是,目前全球貨幣市場沒遠沒能實現真正的市場化、自由化,其它國家的貨幣很難與美元的國際地位抗衡。即使是「一籃子貨幣」,依然不具備美元的信用值。

所以,前有美元一家獨大,後有美聯儲虎視眈眈。Facebook想要衝破國家的壁壘,這條路恐怕還很漫長。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數字貨幣的「蜜罐效應」,也許會成為Facebook衝擊國家法幣的緩衝地帶。

在IT世界中,蜜罐指的是一個滿是漏洞的假伺服器,很容易被攻擊者所發現。在攻擊者對蜜罐伺服器進行攻擊的同時,就可以藉此分析其行為和套路,比如獲取攻擊者的IP,進行針對性的攔擊阻斷,從而更加穩定和鞏固真實伺服器的防護能力。

前面我們提到,數字貨幣遊離於本國貨幣體系之外的跨境支付活動,一直在給監管帶來挑戰,特別是在反洗錢/反恐融資、消費者保護、稅收和資本管制等方面。

從這個角度看,Libra更大的可能性和出路,就是變成一個各國政府的貨幣「蜜罐」。對於正在探索貨幣數字化、打擊違規金融活動的政府,提供一些有利的經驗與工具。

此前,FinCEN就曾向政府提供過涉嫌與恐怖主義有關的匯款交易分析,發現它平均每筆不到600美元。

那麼,規模上更為宏大的Facebook,之於政府的「蜜罐」價值顯然更大了。比如通過Facebook的加密貨幣,了解用戶如何轉賬,追蹤和監控數字交易,引誘一些試圖逃避國家中介監管的金融行為。

這能不能幫助它與政府達成微妙的平衡和共贏,為自己的數字貨幣爭取自由競爭的空間呢?結果還是很令人期待的。

不管Libra未來將以怎樣的形式發展,至少Facebook已經踹開了國家法定貨幣的臨門一腳,無論是區塊鏈產業還是全球金融體系,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至於多少人會通過Libra來消費和生活,又會給世界互聯網格局帶來哪些影響,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畢竟Facebook還在「法外之地」。

我只能捏好手裡的Q幣,在王者峽谷里繼續徘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合眾汽車發布合眾U,來看看都有哪些黑科技
以直播反哺社交,MICO如何講好「海外版陌陌」故事?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