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傷寒論中蘊藏的針灸取穴原則與配穴方法

傷寒論中蘊藏的針灸取穴原則與配穴方法

想系統的學習中醫課程/中醫針灸。頭條評論+私信電話:學習中醫/學習針灸,即可報名學習哦!

「8月1日」全國實用針灸全科培訓班

取穴規則

綜合分析《傷寒論》全書的針灸原文不難發現,張仲景選用針灸穴位有如下四條規則。

1.強調循經取穴的重要

針灸取穴尤其是初涉針灸臨床的醫生,每每會遇到取穴不準的困惑,這固然有一個不斷學習、實踐並逐漸形成一套成熟的取穴經驗這樣一個過程,但退一步講,「寧失其穴,勿失其經」。穴位可因人的胖瘦高矮而運用不同骨度法定穴,其中的偏差是有的,但經脈的循行不可偏離,在這方面,仲景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如第8條的「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第292條的「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第343條的「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等,這裡,仲景並未明確具體穴位,但明確了經脈,循經取穴的意圖非常明顯。後世注家紛紛據癥狀推測是何穴,其實仲景的本意是強調取穴「勿失其經」,大的原則方向明確了,具體選取某個或某幾個穴位,則因辨證病情而定。

傷寒論中蘊藏的針灸取穴原則與配穴方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強調辨證取穴的靈活

就是根據具體病情辨證後異病同治用針。如第147條「太陽與少陽並病」後誤汗見「譫語不止,當刺期門」;第148條「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第221條「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刺期門」等,儘管有病在太陽、陽明、太陽與少陽並病之異,但熱邪隨肝經上犯腦系機理相同,故辨證取穴——針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又如第24條太陽中風桂枝證表現為經輸不利為主者,則當「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因風邪上犯清陽,故取穴在頭,取風池疏風清熱、通經活絡,風府主通督脈陽氣助正祛邪,反映出辨證取穴的高度靈活性。

傷寒論中蘊藏的針灸取穴原則與配穴方法

3.重視局部取穴用針或灸

就是根據病變部位或鄰近病變部位取穴。最典型的如第121條:「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灸其核上各一壯。」「核起而赤」,孤立地看類似針處局部感染,但仲景一句「必發奔豚」,一個「必」字強調了這一局部體征與水寒之邪的聯繫,性質屬於真寒假熱。由於寒邪凝滯針處不得疏散,加上燒針誤汗損傷心陽,誘發水寒之氣上逆的奔豚證,故仲景第一步用灸以疏散針處局部寒邪,第二步才用方葯。這種重視局部與整體的關係並且先從局部入手進而內外合治的思想,有很強的示範性。他如第176條:「太陽少陽並病,心下硬,頸項強而眩者,當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病在太、少兩經,故取督脈穴大椎,手足三陽與督脈之會,配膀胱經背俞穴肺俞,疏解太陽表邪主治頸項強而眩;取肝俞轉樞少陽以配合太陽之開,協調肝膽而主治心下硬等,局部取穴甚為典型。

傷寒論中蘊藏的針灸取穴原則與配穴方法

4.善於斷其病傳與危證救治

就是利用經脈與三陰三陽開闔樞的關係來阻止病傳,並及時救逆促使病情趨向好轉。如第8條:「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太陽主開,陽明主闔。太陽表邪於七日太陽本經行盡當自解而愈;若不愈,用針就不能針對頭痛只考慮太陽經或督脈穴,而必須「針足陽明」,以截斷其病傳。所以斷其病傳選經用穴,是仲景留給我們的又一條寶貴經驗。對於急症,如《金匱要略·雜療方》有一條針對「卒死而四肢不收失便者」,仲景及時施治:「灸心下一寸、臍上三寸,臍下四寸,各一百壯,差。」為了搶救及時,甚至連穴位名稱都可以忽略而直接點出灸的確切部位,而且要「一百壯」才可病癒。我們彷彿置身於這種對話的情景中:仲景是在指揮他的弟子?或是在自己救治過程中的自言自語?抑或是告訴病人的家屬?可見其治療危重證的經驗非常豐富。

傷寒論中蘊藏的針灸取穴原則與配穴方法

配穴特點

前已述及,《傷寒論》正面涉及針灸治療的條文是17條,其中明確穴位名稱的是:風池、風府、大椎、肺俞、肝俞、關元、期門,取穴極其精簡,甚至精簡到一穴可治療數病。就取穴部位言,均在頭、頸、腹、背;就其病性言,所救治的又是急性熱病;其運針操作的技術難度可想而知。可見張仲景在針灸辨證配穴方面的精深造詣與豐富的臨證經驗。他如《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中有「婦人傷胎,懷身腹滿,不得小便」,仲景判斷:「此心氣實,當刺瀉勞宮及關元,小便微利則愈。」初看大惑不解,細心揣摩後,感嘆其治療選穴竟如同他的方葯那樣,出神入化,膽識超群。現就《傷寒論》中的仲景配穴特點,簡述如下:

1.注重特效穴的使用

搞針灸的醫生都知道,期門穴位於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一般宜斜刺或平刺,且進針不過0.5~0.8寸,若有效把握期門穴的針刺有一定難度。但仲景頻繁使用此穴針刺多種病證,如肝乘脾、肝乘肺、婦人熱入血室、太少並病誤治等。考期門乃肝之募,足厥陰、足太陰與陰維脈交會穴,又為足厥陰肝經的止穴,針刺瀉肝平沖、瀉火安神。又如風府穴,仲景用其治療太陽中風桂枝證見經輸不利者。針刺風府穴同樣必須慎重,風府為督脈與陽維脈交會穴,針時當平直或向下斜刺0.5~1寸,不可深刺,因深部為延髓,若無針刺經驗,刺中生命中樞,可立即死亡。他如風池、大椎、百會等均為仲景常用之特效穴。由此可見,仲景注重特效穴的使用,從穴位的針刺難度上反映出仲景高超的針刺技藝。

傷寒論中蘊藏的針灸取穴原則與配穴方法

2.注重募穴的使用

募穴在胸腹部,腹為陰,為臟腑之氣聚結於體表的部位,是氣血運行的樞紐要穴,同樣也是病邪由此出入之所。仲景使用頻率最多的就是足厥陰肝經期門穴,為肝募穴。《傷寒論》中針刺期門的原文計有5條:第111條的肝乘脾,第112條的肝乘肺,第147條的太陽少陽並病誤汗變證,第148條的婦人中風熱入血室證,還有第221條的陽明病熱入血室證;還有《金匱要略》中的婦人傷胎,「腹滿不得小便」針瀉任脈穴關元,為小腸募穴等。由此可見,仲景使用募穴多用於熱證、實證,針刺用瀉法,恰恰說明陽病可針刺腹募穴(腹為陰)以調整經氣而引邪外出,符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和「陽病治陰」的經旨。

傷寒論中蘊藏的針灸取穴原則與配穴方法

3.注重俞穴的使用

背俞穴在背部,背為陽,為臟腑經氣所輸注的孔穴。背俞穴主要位於足太陽膀胱經,張仲景治療太陽少陽並病,取肺俞、肝俞,既從足太陽膀胱經取穴,又不直接選諸如大杼、風門等單純疏風解表穴位,而是選擇了五臟俞——肺俞、肝俞,因太少並病,「邪氣傳里必先胸,由胸及脅少陽經」,胸為太陽之里,故首選肺俞穴針刺,宣肺以達表;同時,邪在少陽,針刺肝俞,助其轉樞外達;可見,仲景從背俞穴入手,引入里之邪外出,是對《內經》「從陽引陰」治療法則的活的運用。同時,從經脈循行的角度,足厥陰肝經「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十二經脈循行至此,一周於身,其氣常以平旦為紀,晝夜流行,與天同度,周而復始。肝經為十二經循環的終點,肺經為新一輪循環的起點,故取肺俞、肝俞相配,既是恰合病機之治,更是充分調動氣血循環的調節機制,使病邪順利從少陽轉出太陽而解。由此可見,仲景在選穴用針方面同樣是周密精細,原則性與靈活性高度統一,且富於辨證意蘊。


學習中醫/學習針灸,請私信回復:學習中醫/學習針灸。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中醫養生方法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這個方子和穴位,專調肌瘤與囊腫,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
瘀堵,決定每個人衰老的速度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