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為什麼會搏動運行?看看明代聖醫李時珍如何解說?
在學習脈診的過程中,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奇怪,左右兩手診脈的部位不過兩條動脈而已,為什麼會有診斷全身疾病的功能呢?其實這主要是一個脈氣周流的問題,因為脈氣是無時無刻都在流動的,而脈氣流動,就能傳遞信息,而中醫人士通過這個信息傳導就能判斷疾病的部位、性質等。
那麼,脈氣是如何周流的呢?李時珍在《瀕湖脈學》中說到,「脈不自行,隨氣而至」,意思就是說,脈本身是不會自己流動的,脈能否流動運行,在於脈氣的推動,而運行在血管裡面的氣稱之為營氣,運行在脈管外面的氣稱之為衛氣。營氣在血管裡面起著推動血液向前流動的,而衛氣則在血管外面保護著血管及血管裡面的營氣和血液不受外來病邪和異物的侵害,同時還能溫煦血液,讓血液保持著溫暖。
可以說,脈氣推動著血脈的運行,而且二者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密,正如李時珍在《瀕湖脈學》中所說,「氣動脈應,陰陽之義」,意思是氣運行一下,脈就相應一下,氣休息一下,脈也就靜止一下,這個裡面蘊含著陰陽動靜的奧秘。因為氣機也是運動與靜止相結合的,但這個中間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靜但不至於停歇,動但不至於瘋狂。
氣與血都是形成脈的基礎,那麼,氣與血的形態究竟是如何的呢?李時珍認為,「氣如橐鑰,血如波瀾」,由於氣沒有形狀可言,是變化多端的,宛如風箱鼓動時吹出來的風,能有感覺卻又看不見;而血是能看見的,血液的流動宛如江河的波瀾。當然這只是一個形象的比喻,實際上氣和血都是形成脈的物質基礎,沒有氣和血,僅僅只是有脈管,是無法形成脈的,也無法產生脈象,更無法起到預測疾病的作用。
氣與血除了要形象的認識之外,還要明白脈搏產生的原理。李時珍認為,脈搏產生和跳動的原理和意義在於「血脈氣息,上下循環」。氣、血和脈管形成的有機整體就構成了一個立體多元的動態體系,而且與人的呼吸、心跳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構成了一個脈搏系統,而這個系統是全身上下周流循環如環無端的,這也就與我們的循環系統緊密的銜接了起來。
李時珍在《瀕湖脈學》裡面對於脈搏系統的形成雖然只有寥寥數語,但卻很準確的表達出來了,只不過數百年來很多初學中醫的人士對於李時珍的《瀕湖脈學》理解的過於簡單,其中很多深奧的東西卻從「筆墨深處被隱去」了。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金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四聖心源》秘傳的一張調理氣滯的方子,它的這些奧秘你知道嗎?
※仲景的這個經方能改善心煩、身熱、肚子脹,僅兩味葯,你知道嗎?
TAG:金蘭中醫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