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曾國藩與左宗棠,都是晚清決策層大佬。在那時,他們有如一對最佳拍檔,一起匡扶滿清,一主文治,一重武功,盡心儘力,相得益彰,也是以同列「中興四大名臣」。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左宗棠與曾國藩

他們二人,出身、經歷啥的,都極相似。他們相差一歲,是湖南同鄉,是同齡人,曾是下上級關係,都是漢人,都是讀書人,都人品不錯,都是國之幹才,都雄才大略,都是同道中人,都在同一利益圈子,也不乏漂亮的合作。曾對左,有提攜知遇之恩,左呢,實際也長期給曾擦屁股扶他上位,按道理理當互相心心相惜才對。

可這兩人,不說暗地,即便明面里,歷來關係似乎都不和。尤其是左,對曾國藩似乎是公開表示看不起,態度很不友好。可能只是說,兩人都是有大局觀之人,多事存亡之秋,知道一切以國事為重,況且也沒到水火不容之地,私人恩怨有意淡化,是以不至於公開撕逼,互相敬而遠之的心理,肯定是有的。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晚清「中興名臣」

曾左之爭,自晚清以來,一直都是有意思的掌故。權門之下,只有同盟,沒有私交,固是古來慣例,但曾左關係,還尤其特殊。二人之分歧,是不該有而又實有,若現又若隱的。何以會出現,我過去開始讀晚清史時就很迷惑。



在仕途上,左宗棠起步非常晚。他是大器早成,可長期懷才不遇,沒有路子。國家不幸左公幸,如果不是恰好遭逢太平軍的亂局,估計他一輩子都不能出頭。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左宗棠

他是大才,年紀輕輕就在老家湖南揚名,但是他最大的問題,在於不擅長考試。不管他怎麼折騰,就是不能中進士。在過去,科場就是高考的加速包,沒個進士文憑護身,就連混體制的資格都沒,等於是斷了「正途」。40多歲了,還只是個師爺的角色。不得已,委曲求全給湖南巡撫駱秉章作點幕後參謀工作。

但是,他與曾國藩相識很早,並且曾國藩對他有知遇之情。甚至可以說,曾國藩是他左宗棠的恩人,他後半生能有那些輝煌成就,曾國藩在幕後指揮若定,勞苦功高。很明顯,倘若沒得曾國藩開始的賞識、提攜,拔其於微賤,沒有圍繞曾國藩為核心的「朋友圈」的大力裁成,左公實難冒頭,即便可憑才幹小有所成,恐怕也難以持久。比如,早在咸豐九年的樊燮京控案事件中,他可能就此無端送命了。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曾國藩

咸豐二年即1852年,對近代中國史來說,是極其關鍵的一年。那一年,是太平軍起義的第二年,其勢開始席捲南方,銳不可擋,也是曾國藩們認清形勢,脫下長衫,著意開搞團練、辦湘軍的時候。也正是在這一年,曾左在湖南老家相識:彼時,曾國藩41歲,純文職的二品官員,正在江西任鄉試正考官,中途母喪,不得已歸家。

而左公呢,尚只是時任湖南巡撫張亮基的幕僚,曾國藩要在地方搞事情,必然要勤與地頭對接。左公是「工作人員」,要出面接洽,二人是以書信不斷,志趣相投,交情日厚。



這一段時期,直到同治年,差不多有十年左右時光,是他們的「蜜月期」。那時候的左公,還是個小角色,但曾國藩就很賞識他。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深宮內的慈禧

左公得以發跡,最該感謝的恩主,除了駱秉章,其實就該數曾國藩。曾國藩這人,在晚清可不是只靠寫日記、寫家書浪得虛名的,更主要在知人善任,能無私地網羅人才,加上功績顯著,是以當時有「天下提鎮無不出於曾帥」的美譽。曾左關係,在咸豐朝時大體是上下級關係,沒有曾國藩的重用與舉薦,可能有「名幕左宗棠」,但可能難出現「名帥左公」吧。

咸豐時期的曾國藩,已經是當朝最顯赫的人物之一,督兩江,領四省,是破了滿清的「祖制」,也是違了當時「滿漢南北」平衡的官場格局的。咸豐十年,曾國藩聘左宗棠為幕僚。彼時清廷與太平軍斗得正狠,曾國藩認為左公不僅只是個幕僚型人才,也「曉暢兵機」,遂上折力薦,左也得此被破格錄用,招募湘勇,襄辦軍務。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駱秉章

可以這麼說,左宗棠在當朝冒頭,虧有駱秉章的信任,但也僅是作為文官幕僚存在的。他走上軍務,直攀頂峰,進而收付河山,成「民族英雄」,還是要仰仗曾國藩的大公無私。


然後,他們兩人的矛盾,即便是在蜜月期,也並非不是有隔閡的。只是那時彼此地位不平等,左似有不滿,只是隱忍。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湘軍攻破天京.采電影《投名狀》劇照

這樣直到同治三年,兩人關係才明面上破裂。那一年,湘軍攻破天京,兩人位爵都達頂峰。曾氏加太子太保;左得贈太子少保銜並得賜黃馬褂,都位極人臣。一將一相,均為清廷中梁頂柱,基本上平起平坐了,二人卻再也沒了書信往來,算是形式上始割袍斷義了。

我自己的解讀,也卑之無甚高論,以為曾左關係真有破裂,也並非源自多大的事,完全只是因為性格差異太大。他們二人,實在是理念相同,但性情不對路,互相就看不慣。早期還能合作,無非就是一方面形式使然,另一方面是左公地位低還需仰仗,而曾國藩也還能寬懷處之,不予以計較罷了。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曾左之性格,簡單說來,是內里都剛強,都固執,但處世方式上是一硬一軟。左是標準狂士,倨傲狂放,自命不凡,恃才直率,光明磊落,敢作敢為,是以沒多人跟他生活中處得來,多數人是對他服而不近;而曾呢,正統儒生,整天都是克己復禮,小心謹慎,韜光隱晦,防人至重,城府甚深,雖也算正人君子,但也不免忸怩,忠厚中透著一股陰毒,也是以朝廷上多數人對他是敬而不親,甚至不少人覺得他虛偽。

這是兩種決然相反的性格,在共事時有很多摩擦,我們也不難想見。



因了各自性格的原因,兩強相碰,他們之間的矛盾,我們都可以順理成章地作出揣度。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左宗棠出兵收復失地

「曾聖人」吧,他可不是唯唯諾諾的駱秉章,本身是大能人,自然是要被常常觸怒的,但是冷靜下來,「克己」一番,也能容忍,畢竟他手下像左公這樣性子的,也不是沒有幾個,是以屢屢鬧掰,又屢屢「交歡如初,不念舊惡」。他到底還算大度之人,暫時生氣,也叱罵過左宗棠是「跋扈將軍」,但久了能想通,不至於念叨舊惡,更不會暗地給小鞋穿。都說曾國藩能做人,修養也是晚清大佬們所不及,大家都學不了,不算過譽於他。

「左騾子」呢,豪邁不羈,必然覺得你曾老師實在太矯情虛偽了,男子漢大丈夫何至如此,那心態就是「玩那點小心機幹嘛呢,我什麼都洞若觀火」。另外還有一層,就是左宗棠長期被壓抑在下僚,未免對「成功人士」有不平衡的心理,他又是極端能幹又極端自負之人,而曾國藩論能力也確實不如他吧,是以他看不上曾氏很正常。他評曾國藩,是「才具稍欠開展」6字,確實很扎心。但是,話說回來,左公這人,才具是罕見的,眼裡也是視人無物的,不說曾國藩了,天下之大,除了皇帝老爺,他又看得上誰呢!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比如,咸豐七年曾國藩老師的「丁憂奪情事件」。那年,正是曾國藩攻打天京最關鍵之時,不想其父突然去世。雖按制度和世情,他曾國藩需立即放下所有,奔喪守喪,可「補充條款」也明確說有軍務在身要員,非欽命不得離職的,可他曾國藩是要學「聖人」的理學家,就真的放下回家去了。他自以為得體,寫信到朋友圈公告,不了左公偏不吃那一套,竟然回信把曾上司罵的狗血淋頭,數落他不忠、不禮、不義,就差點痛斥你是禽獸。

曾國藩看了,差點吐血,一年都沒理左氏。而左氏呢,毫不在意,也懶得解釋,還跟手下抱怨說,曾老師沒辦法,真無聊。呵呵。



即便是這樣,二人的徹底失和,是要到同治三年,太平天國的大本營南京,被搞掉之後了。而且這「徹底」的原因,恐怕不是性格合不來那麼簡單。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那年6月,曾國荃終於轟開了南京城門,宣告太平軍的基本覆滅。曾左二人,都到達了事業的頂峰。但就是在這個時機,他們又有點莫名其妙地失和 :為了一個洪秀全兒子到底有沒死的問題,左宗棠很「小人」地給慈禧遞摺子,參告曾家兄弟;

而曾國藩呢,又一反常態地震怒,不斷地向上反駁,說左宗棠胡說,是「越權」,二人鬧得不可交開。還是慈禧實在看不下去了,讓他們都不要再吵方得消停。這場爭論,最終以朝廷對左的明褒、對曾的暗貶結束,而這兩人也似乎從此恩斷義絕,「彼此不通書問」,左宗棠更是逢人便罵曾國藩。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這場「斷交」,其實非常莫名其妙。一者,曾左過去共事時,雖然有不少「小拌嘴」,但從來沒有大芥蒂,何以左突然一番小題大做,上綱上線;二來,在這個時間點,左宗棠的狀告,與曾國藩的「發怒」,都顯得奇奇怪怪,根本都不符合二人平素行事準則;其三,在此之後,兩人固然沒有「直接往來」,但還是很多「暗通款曲」的地方,相互合作並沒有少去,比如左宗棠的西征,沒有曾的扶持、發餉、增援,左根本沒辦法搞定新疆。

是以,差不多百年之後,左宗棠的曾孫左景伊先生出書,認為說當年左公與曾帥之失和,完全是在演雙簧戲而已。何以要如此,是因為破太平軍後,二人的勢力都已經功高蓋主。從實力上講,單單湘軍這樣的虎狼之師就有30萬,加上左宗棠的楚軍,實際上二人只要振臂一呼,隨時可以反戈。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慈禧本身都在猜忌,倘若還「親密」,稍一聯合,可致清廷於死地,天下似乎都觸手可得,勢必引起朝廷恐慌,所以他們要合演這齣戲。我們可以同時看到的驗證的是,於此同時的曾國藩,不僅不更進一步,反倒莫名其妙地奏准裁撤湘軍,自減羽翼。其意圖很明顯,就是主動規避嫌疑。

這個說法,左景伊先生說出自左宗棠之口,家族內代代相傳。有無道理呢,以當時的處境,以他們二人的權謀,我也覺得很合理。



就這等於說,曾左之爭,肯定是存在的。但這種「爭」,大體不是權斗之爭,更不是你死我活之爭,而是君子之爭。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他們有不和,是不需要諱言的,可主因只是性格不洽。這方面,若真要斷個是非曲折,我也以為主錯方在左公。他功績巨大,收復失地,不愧為真民族英雄,性格也豪邁不拘,讓人生敬,可性情畢竟還是咄咄逼人了些,對任何人似都有智商上的優越感。曾國藩不可愛,可做人做事方面,確實還值得他學習。呵呵。

至於後來的絕交,甚至可能都是一齣戲而已。就是說,二人失和,是故意為之,以免淪為「功狗」,遭受清廷猜忌、打擊、甚至連累家族,不得已或協商過,或有默契而聯手演的一場戲。曾、左是互相攻訐以求自保。在當時的情狀下,反過來設想一下,那時的曾公,已有趙匡胤之名之權之位,倘若與左也演一出「將相和」,你說這倆湖南佬會是什麼結局?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有不太「正式」的記載說,當天京攻破之前,左公曾試探曾公有無帝皇心,曾是很明確拒絕的。是以,當左有意確認,提出什麼「鼎之輕重試可問焉」的選擇題,曾回應以「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給出答案時,兩個人就開始演雙簧了,為的不過是保身而已。如此聰明二人,話肯定是點到為止,不會說破,演好雙簧,為國為民為家為己。都是明哲保身的高手,一文正、一文襄的謚號,得之無愧。

可以說,他們確實有摩擦,處世互相看不慣。尤其是左宗棠,晚年逢人就講兩事,一是念西征之功,二是罵曾國藩,這種情緒也當是真實,沒有虛掩的。可在大義大節上,他們都無負對方,真堪死友。曾國藩過後,左宗棠也是把他的後人視如己出看待的。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他們有矛盾、愛互懟是真,是「君子之交」也是真,可謂典型的「相愛相殺」——真和左宗棠隱為政敵的,其實是另一位大佬李鴻章。



就這樣,到了同治十一年,60歲的曾國藩,散步中突感不適,回家「端坐三刻逝世」。

彼時的左宗棠,尚在新疆,聞訊感傷不已,立即託人送去輓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這28個字,實質早已說明了一切。非要坐實左宗棠如何瞧不上曾國藩,嚴格來說,也是不對的,是比較膚淺去理解這等人物。

左宗棠幹嘛鄙視曾國藩?兩位大佬決裂成謎,真相扎心了,老鐵

正如若干年後,左宗棠寫信給曾紀鴻所說的,「吾與文正交誼,非同泛常」,他們像一對好基友,小打小鬧,但互相敬重,大事從不糊塗,沒有私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