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不只是上海的電影節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不只是上海的電影節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6月24日正式落下帷幕。在過去的十天中,影迷們趕場看電影目不暇接,電影人則在不同場合琳琅繁多的活動上,就各自最關心的議題展開對話。以「世界影視,中國主場,上海氣質」為特色,以電影為橋樑,年復一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真正成為亞洲的焦點,世界的平台。「立足亞洲,關注華語,扶持新人」的辦節定位,已在亞洲國家電影人中產生了廣泛影響。「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的「朋友圈」也在不斷擴大,電影市場的活躍氛圍讓每一位來賓不虛此行。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展開的系列活動和接連重磅亮相的獻禮之作,不斷宣誓著中國電影人的「不忘初心」和記錄時代的使命。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不只是上海的電影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6月23日舉行的金爵獎頒獎典禮現場。

電影節的熱度:值得通宵達旦、不遠千里

今年電影節共放映500多部超過1700場電影。對於這座城市來說,最像「節日」的部分當然是看電影。上海國際電影節因為參與展映的影片數量龐大、影院放映場次眾多,而真正成為「全民的節日」。

在電影節期間看了二三十場電影的觀眾不在少數,朋友圈裡隨手一翻,都能看到各種曬票根曬見面會曬觀後感的分享。儘管也夾雜著對一些偶然發生問題的瑕疵以及觀影秩序的吐槽,但無不出於對電影的熱愛。從大師們的名作到新人導演的處女作,從好萊塢的科幻大片到冷門小國的意外驚喜,光影盛宴的背後,是策展人費盡口舌的談判排期,技術人員核對密鑰、海關辦理手續,字幕人員翻譯校對、時間軸核對等無數繁複瑣碎的流程,共同促成了這為期十天的幸福體驗。

雖然沒有了線下通宵排隊的「奇觀」,線上銷售的火爆,30分鐘突破20萬張的售票數也創下歷史新高。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不只是上海的電影節

電影節期間,「羨慕上海」幾乎成了全國影迷的口頭禪,根據票務網站淘票票的數據統計,電影節也對長三角地區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來自長三角的影迷購票數佔據線上總售票數的90.9%,浙江省影迷購票11962張,江蘇省影迷購票10497張,安徽省影迷購票1221張。

今年上影節的展映依然保持了超高水準。「向大師致敬」單元的大師們,今年甚至被影評人號稱集結了「四大天王」。安哲羅普洛斯、布列松、懷斯曼、卡薩維帝四位大師組成的「超硬核陣容」有著絕不算低的觀影門檻,但許多場次都在第一時間售罄,充分體現了上影節影迷的「懂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電影節最熱門的影片中,還包括7個半小時的《撒旦探戈》,這部極其考驗觀眾的影片也是一票難求,許多影迷都將這看作參與電影節的「朝聖」儀式。

影迷Youth是位90後,這是他參加的第三個上影節。因為工作調動,他需要從南昌往返上海看電影。周日看完晚場電影打車到高鐵站旁的酒店住下,第二天再乘坐清早六點多的高鐵回南昌上班。加上公司調休加班,兩個周末他請了4天假。「累並快樂著」,是他對自己今年上影節之行的總結。說起今年的上影節,他十分得意自己刷新了自己的兩項觀影記錄,「一個是單日看電影場次的紀錄,以前從來沒有一天看五場電影;另一個是看過影片片長的紀錄,《撒旦探戈》七個半小時,除了一開始稍微『昏昏欲睡』了一下,基本全程都比較順暢地看下來。」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不只是上海的電影節

Youth的電影票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不只是上海的電影節

Youth給自己做的部分排片表

對於Youth來說,上影節除了看電影,還有一份幸福來自於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相聚,「我們有一個小群,大家來自天南海北,今天送走了海南的,明天送走了廣東的,然後又會迎來武漢的、北京的……這是一個很奇妙的事情,大家都為了這一個事情而來,相聚甚歡然後又相送離開。」每年參加電影節,Youth都會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影迷朋友把酒言歡,有時甚至通宵達旦。「雖然共同的目標是看電影,但看電影的同時也在社交,這是上影節對影迷的意義。」

身兼多個影迷群群主的小卷,今年一如既往地high著自己的電影也為群友們積極服務。影迷們自發形成了默契的觀影文化,會在群里監督影院的不文明觀影行為及時反饋,遇到加價賣票的黃牛也會同仇敵愾地diss一番。雖然電影節搶票難是公認的事實,但真正愛電影的人在互聯網的幫助下相互換票,不少影迷也如願看全了自己的心愿清單。

6月24日,即金爵獎頒獎典禮的第二天,將全天放映本屆各個獎項的獲獎影片。而這些票在獎項尚未公布時便早早售罄,也充分說明了影迷們對上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認可和肯定。

電影節的維度:廣泛多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

每年的上影節,都集聚了最齊整的從業者陣容。從影視明星、行業大佬到產業鏈各端的人員,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位置。

今年上影節的論壇涵蓋了從「高屋建瓴」的「共築強國夢」到「落地生根」的衍生品或者電影教育等方方面面。電影產業高峰論壇從中國電影70年的光輝道路出發,向電影人提出未來全新的要求和挑戰;電影工業化論壇則多方求解建設中國電影工業化體系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徑;科幻電影論壇在交流與探討技術的同時更呼籲「文化自信」;「一帶一路圓桌論壇」從全球視野出發探討電影節的功能和責任;「復興之路」主題論壇向業界發出信心公告:電影產業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新文旅新消費」論壇的討論拓展了關於電影IP的潛能與邊界;電影教育論壇聚焦工業化下電影的人才培養,從業者告誡有志於從事電影的年輕人,須從熱愛出發、從基層做起……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不只是上海的電影節

「一帶一路」電影文化圓桌論壇,主題是: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影節

除了圍繞理念和話題探討的唇槍舌劍,具體影片的一部部發布更是驚喜連連。

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能夠看到下半年中國院線上幾乎所有值得期待的影片,從講述不屈攀登精神的《攀登者》,到真實改編川航緊急迫降事件的《中國機長》;從《烈火英雄》的消防隊員到《緊急救援》的海上搜救隊員;從《拂鄉心》記錄的台灣老兵往事的厚重,到《春潮》中當代原生家庭描摹的困境;從《銀河補習班》溫情而又接地氣的「現實主義」,到《學區房72小時》中充滿針砭時弊的反諷隱喻,國產片在接下去能有多少精彩的表現,上影節做出了吸引力十足的預告。更重要的是,這些影片以及創作者,都不約而同藉由電影節的平台表達了今天電影人力圖記錄時代、弘揚正能量的責任與擔當。

去年從戛納「新鮮出爐」後來到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何以為家》,今年在中國市場斬獲了極好的票房成績,成為名副其實的爆款黑馬。引進方路畫影視的總裁蔡公明就表示,上海國際電影節起了非常大的初期宣傳作用,國內的第一波口碑就是從電影節生髮而來。今年電影節電影市場的買家沙龍上,來自世界各地的買家也共同探討了各自買片賣片的經驗,並得出「疲於押注爆款、打擊盜版,不如精耕細分領域、紮實內功」的共識,藉由電影節的平台,曾經並不算入流的「批片玩家」也在成長。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不只是上海的電影節

榮耀七十載

電影節的溫度:來上海,就對了

除了專業性,上海國際電影節也在變得越來越有溫度。「上海服務」貫穿在電影節的方方面面,從天山電影院給觀眾送毛毯送水的「影院海底撈式」的服務,大光明工作人員大清早與老年觀眾相約影院幫著提前線上搶票;到超過800名志願者在電影節的各個崗位上悉心周到的各司其職,歷年來參加電影盛會的嘉賓們,都會對電影節井井有條的安排和服務讚不絕口。而今年,電影節給來賓們帶來更多的附加驚喜。難怪走遍全世界電影節的戛納當家人福茂說,「建議全球電影人把參加上影節排入每年的日程。」

電影節期間,電影節組委會為來自各個國家的電影人推出了上海一日游活動。各國嘉賓、參與劇組、市場來賓等「一帶一路」影人,參觀了具有紅色記憶、海派精神和江南韻致的城市景點,加深了對上海的了解和認識。

入圍金爵獎主競賽單元的劇情片《光影守護者》的製片人卡納特·托雷與片中主角「泰山叔叔」的扮演者莫卡薩諾夫一起參加了上海遊覽活動。

卡納特·托雷表示,上海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城市,此次在上影節的經歷十分美妙。而年邁的莫卡薩諾夫在參觀豫園的過程中,堅持在每一個角落都拍照留念。談及對上海的印象,他豎起大拇指,連說了三遍,「上海很棒,我很喜歡這裡。」

而另一位競賽片《生日》的導演,來自德國的卡洛斯同樣在這次上海之行收穫滿滿,「發布會當天,就有三四個中國電影公司來找我洽談電影在中國的發行事宜。此外,還有一位香港編劇給我看了他的劇本,尋求合拍機會。中國電影市場比我想像中還要大。」

伊朗曙光旬國際電影節主席米爾卡里米已經第三次到訪中國,這一次他在上影節的推薦下遊覽了七寶古鎮。作為亞洲電影人,他十分肯定上海電影節對亞洲電影的積極促進作用,也表示在上海找到了創作靈感。「亞洲文化是含蓄內斂的、是博大精深的,同時又能帶給人靈感與創新……而電影能夠加深人與人之間的了解,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最佳橋樑。我想拍一部關於這裡的紀錄片,這樣我可以近距離地了解到他們的生活,這將是一個非常美妙的創作過程。」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不只是上海的電影節

6月16日,長三角影視拍攝基地合作啟動儀式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

而上海,早已準備好迎接這些電影人來到這裡創作。上海市影視攝製服務機構給劇組提供的免費諮詢協調服務,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標準化體系,可以在長三角共享「上海服務」的經驗。今年的電影市場加強了全產業鏈布局,參展商覆蓋影視製作、後期、發行、營銷、教育、投融資和服務等電影全產業鏈。 「國際合拍片市場」為中外電影製片人提供合作平台,促進市場交易,期間有來自希臘、俄羅斯、義大利等國的優秀電影合拍項目推介。

製片人小強尚未浮上這個行業光鮮的「水面」,他所在的公司規模不大,目前也只參與了一些網劇、網大的作品。但他幾乎每年都來參與上海電影節,通過自掏腰包的方式購買論壇的入場券學習,通過各種朋友關係混跡於各種「之夜」。「我知道自己離電影還遠,所以更迫切地需要去學習。上影節的論壇有很多『乾貨』,無論是關於政策的解讀還是關於創作的經驗,對我們這樣的新人都是非常受用的。」受資本退燒的影響,今年電影節的「之夜」也不如往年多了,小強身為「邊緣製片人」對此也深有感觸,「但是留下來都是真的熱愛這個行業,也更專業、更有實力和根基的。能夠在這裡結交一些朋友,找到一些後續合作的機會的話,可能也會更靠譜一些吧。」同時,小強也在上影節看了不少電影,「我其實不是那種很迷影向的觀眾,更多的是從工作的角度出發去看一些國產的新片。尤其是新人導演的片子,看到同齡人很有熱誠地做出很棒的作品,我也會覺得被鼓舞更有力量。」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不只是上海的電影節

電影項目創投會

而更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在上影節的幫助下發展起步。今年創投進一步發揮聚集優質產業資源的作用,增加獎項設置,引入更多的行業資源。同時,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式形成包括短視頻作品、金爵短片、創投訓練營、電影項目創投、亞洲新人獎、金爵獎在內的六級階梯型新人培育體系。這也意味著,上海國際電影節為電影人才進一步搭好平台、設好階梯,有才華的新人們可以一路「進階」,從短視頻走向金爵獎。

曾憑藉《綠草地》入圍上影亞新獎單元的導演寧浩,從當年名不見經傳找不到錢依然悶頭拍片的毛頭小子,如今已經成為今年亞新的評委會主席。在今年亞新獎頒獎典禮上,他感嘆,「亞洲的新人們依然肩負著探索電影文化的使命,我們很高興看到,創作者不負年輕,電影依然年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