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中美媒體教育國際研討會舉行 鼓勵媒體從業者保持好奇心
6月20日-21日,第十屆中美媒體教育國際研討會在武漢大學召開。此次會議由美國美中教育基金會、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主辦,主題為「數字時代媒體教育創新:博雅教育、融合教育與智慧教育」。
主辦方邀請中國與美國傳媒學界與業界的名家跨界對話。學界專家主要來自密蘇里大學、香港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深圳大學等高校,業界專家主要來自美國微軟全國有線廣播電視公司(MSNBC)和全國廣播公司(NBC)、騰訊新聞、澎湃新聞等媒體。
會議開幕式由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波主持,美國美中教育基金會主席張之香大使致開幕辭。張之香指出,在如今這個快速變革與技術顛覆的時代,媒體內容常常跨越真相與謊言的界限,在這樣的時代,我們更需要記者講述真實的故事。她表示,媒體教育是鼓勵學生使用世界上最具創新性的媒體工具包,去參與他們關心的且有意義的議題,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則是為年輕人提供了解被遺忘的社會方面的方法。今天我們將從許多傑出的中美新聞教育者與從業者的研究中,學習到最前沿的最佳實踐。最後,張之香憶起10年前媒體教育聯盟在武漢大學的成立,並強調媒體教育在推動世界向更加開放和協作的方向轉變上所發揮的作用。
開幕式上,舉行了《基於傳播問題的跨學科閱讀:「隨波逐流」讀書筆記》新書發布儀式,單波回顧了讀書會15年的發展歷程,並說明「隨波逐流」源自雲門三句「涵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流(浪)」,表明一種自由讀書、明心見性的開悟狀態。單波表示,讀書會通向互補性、移植性、融合性的跨學科閱讀實踐,契合了傳播學作為公共論域的學科特點,並與會議主題「博雅教育、融合教育和智慧教育」相呼應,師生一起學習,從跨學科閱讀中尋找交流智慧。
會議設7場主題演講與3場主題論壇。7場主題演講分別是美國微軟全國有線廣播電視公司和全國廣播公司新聞節目主持人呂勇詩的「媒體,技術和企業家精神」、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昌鳳教授的「智能傳播對中國新聞傳播學教育的影響與實踐」、香港大學陳婉瑩教授的「新聞教學的創新:過去、現在和未來」、復旦大學周葆華教授的「新媒體傳播教育的轉型與路徑」、深圳大學辜曉進教授的「無縫對接新聞業:數字時代的新聞教育改革探索」、密蘇里大學大衛·赫爾佐格教授的「數字新聞教育中的國際最佳實踐」、武漢大學周茂君教授的「中國新聞傳播學本科專業核心課程構成與人才培養」。
呂勇詩提及,我們正處於一個對信息麻木的時代,互聯網上大量信息被重複使用,虛假信息與錯誤信息層出不窮。而要判斷是否是虛假信息,我們需要觀察發布者的社交賬號狀態及是否是全職作者等。
陳昌鳳闡釋了新聞業怎麼被智能化改造。人工智慧等技術水平的提高讓調查報道的生產能力大幅提升。一些知識被技術取代,一些技術需要新的知識和判斷力。
陳婉瑩則從課程開發的角度,梳理了數字時代新聞教學的新要求——制度化、可持續性、規模化、普及化、開放性。用所有可用的技術來講故事,不被技術綁架,在知識的基礎上講故事,回歸新聞的公共性和人文關係。
3場主題論壇議題分別為「架起學術和專業媒體之間的橋樑」、「智能時代的智慧媒體教育」、「媒體教育領域的知識形態: 流動性,連接性與交互性」。基於上述議題,來自學界與業界的專家展開對話,深度思考了中美媒體教育在數字時代面臨的挑戰與未來走向。
在《架起學術和專業媒體之間的橋樑》主題論壇上,騰訊網副總編輯楊瑞春表示,媒體應對新形勢,一直面臨傳統型人才的冗餘和創新型人才的短缺。媒體需要的人,從工作實操層面,應該有幾個特徵:學習能力強,複合型人才或「一招鮮」的專家型媒體人。媒體教育底層架構能力的培養更為關鍵的是價值觀的恆定、視野和審美、創新能力和跨領域融合能力,有了這些相對穩定能力,也更容易隨時變身。
騰訊新聞穀雨工作室負責人王波繼而在《媒體教育領域的知識形態:流動性,連接性與交互性》闡釋,當下信息在更多元化、圈層化、碎片化的同時,圈層之間人的交流似乎也越來越難。並且,虛擬形態的信息,在今天更容易和現實互相捲入,進而形成虛實共生的新信息。這些虛實融合的信息,需要得到更高效的傳播,更好地找到他們的用戶並匹配需求。既然對信息有需求的是用戶是人,那麼內容的生產也必須關注人。穀雨這些年便是如此,選題除了強調與社會同構、共振,更強調對人的處境的關注。作為嚴肅的內容平台,多擺事實,少講道理。在數字時代,媒體人要談情懷和理想,更要談專業能力和底線意識,要保持好奇心,只有這樣才有動力去了解他人,進而更加了解自己,這樣個性化的個體才能在多元化的時代背景里,相互理解並儘可能達成共識。
會議閉幕式上,張之香表示會議的重點是分享與交流,使彼此得到相互學習的機會。她稱讚本次會議將多位優秀的新聞人召集在一起討論媒體問題,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單波在總結髮言中感嘆十年變化,會議從2009年生疏的對話到2019年的深入交流,從向美國媒體教育學習到中國媒體教育的自主探索意識增強,同時擁有了更多與美國媒體教育界交流的經驗。
單波指出,在今天的會議上,中美新聞教育者圍繞會議主題「博雅教育、融合教育與智慧教育」獲得了更多的理解與認同,共同認識到以技術為引導傳播學知識創新,同時在反思過程中使這一學科領域的創新向智慧方向發展;大家意識到無論技術如何發展,最關鍵的理論與實踐問題依舊是如何挖掘與解釋事實,如何理解真相;高度認同建立學術與業界的互動關係,並提倡由此引導媒體教育的發展。
來自中國傳媒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師範大學、雲南大學、湖北經濟學院、東莞理工學院等中國高校教師參加了本次會議並參與交流。
TAG:穀雨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