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提升民間文獻利用和研究水平——訪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周亞

提升民間文獻利用和研究水平——訪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周亞

在社會史研究的日漸升溫的背景下,民間文獻的學術價值日益被學界所重視, 越來越多的民間文獻資源被挖掘和整理出來,民間文獻的研究已從純文獻研究拓展到跨學科領域。

應如何看待民間文獻對學術研究的價值?民間文獻在整理和研究利用過程中應重視哪些問題?圍繞上述問題,記者採訪了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周亞,透過他的思考與研究,探索提升民間文獻利用和研究水平的路徑。

為學術研究提供新史料和新話語

中國社會科學網:近年來,民間文獻的搜集整理與研究得到學界的高度重視。您如何看待民間文獻的學術研究價值?

周亞:民間文獻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創造的記憶形式,社會生活的多樣性、瑣碎性、持續性、差異性決定了民間文獻類型多樣、數量巨大、信息龐雜的特徵,遠超出了我們以往對文獻的一般認知,給史學研究帶來了新史料、新視角和新話語。民間文獻中的絕大部分未被收錄於官方檔案,可以說,它是幫助研究者發現歷史、補正歷史的全新材料。民間文獻的這一功用與20世紀80年代以來社會史研究的復興所強調的「自下而上」視角緊密聯繫,從那時起,史學界逐步興起一種田野調查之風,提出「走向田野與社會」「走進歷史現場」等學術主張,可以說,民間文獻的搜集和利用,既是這一學術理念的結果,也反過來促進了它的形成,在田野中解讀民間文獻,已經成為學界的共識。從這一層面講,民間文獻為史學打開了一扇亮窗。最後,鑒於民間文獻在主體、形式、載體、過程、保存等方面的特殊性,其完全可以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民間文獻學」。不僅如此,民間文獻本身就是傳統中國的重要文化載體,體現了中國文化的人民性、民族性、時代性和區域性,在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征程中,民間文獻可以且必將彰顯其價值

民間文獻在辨識與利用方面存在新挑戰

中國社會科學網:毋庸置疑,民間文獻彌補了傳統文獻的不足,給學術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和新視野,但也有觀點認為,民間文獻的真偽需要辨別,同時在利用過程中存在拔高和濫用史料的現象。請結合您的研究,談一談民間文獻利用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周亞:作為一個並不算太久的領域,民間文獻利用過程中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是規範問題。目前,學界出版了不少民間文獻集,但對文獻的分類、整理可謂千差萬別。以碑刻的整理為例,是簡體橫排,還是繁體橫排,抑或遵照原碑繁體縱排?碑陰的文字如何整理而不至於打亂本意?當民間文獻作為引文出現時,它又該按照什麼規範行文?等等。這都表明民間文獻還是一個不成熟的領域。其次是歸戶問題。民間文獻一旦脫離了它所產生的環境,就有可能成為「流浪漢」,僅在一般意義上具有文獻價值;特別是當此種民間文獻具備了「文物」價值被惡意炒作時,其身份信息更有被臆斷甚至被篡改之可能。例如,我們在進行山西票號書信研究中,發現很多信稿有「加工」痕迹,若不加甄別而直接利用,必將釀成大錯。因此,利用民間文獻的第一步,就是要確認它的主體,找到它的特殊性。其三是解讀問題。民間文獻作為一種超越時空的文本,在符號(包括文字、圖像等)書寫、語言表達、術語運用等方面都與今人有較大區別,常常導致解讀不通或理解錯誤。票號書信中大量專門術語不易解讀就是造成其多年來利用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四是問題意識不足。民間文獻的區域性和個體性為學者開展具有鮮明特徵的區域研究和個案研究提供了絕佳材料,與此同時,也容易使其陷入區域或個案而不能自拔,就區域而區域,就個案而個案,就材料而材料,偏離了學術研究的「初心」。

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提升民間文獻的運用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網:在您看來,在學術研究過程中,應該如何提升民間文獻的運用價值和研究水平?

周亞:應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提升民間文獻的運用價值。加強民間文獻的理論建構,通過對大量民間文獻的分析、解讀,歸納其普遍性規律,儘早確立民間文獻整理和利用的學術規範,將民間文獻上升到學科高度,走向成熟。還要提高民間文獻的社會運用價值。鄉村社會是民間文獻的主要來源地和儲藏地,民間文獻是鄉村歷史文化的最佳載體,深入挖掘民間文獻的歷史文化蘊意,對鄉村振興意義重大。

提升民間文獻的研究水平,則要從視角和方法上尋找路徑。一是從文獻學角度研究民間文獻,既要在縱向上對民間文獻的誕生、發展和消亡的整體性和個體性的運動軌跡予以考察,又要在橫向上對其主體、形式、內容、價值等進行研究,充分揭示文獻背後的故事。二是加強學科互鑒、學民互動,開展不同學科之間,經院學者與民間研究者之間的聯合攻關,提升民間文獻的解讀率和解釋力。三是推進民間文獻資料庫建設,將大量分散的、區域的、混沌的民間文獻進行數字化處理並放入「雲端」,建立數據關聯性,是提升民間文獻利用率和研究水平的一個重要方向。四是堅持實事求是,保持學術「初心」,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來看待一切文獻,真正將文獻放置於研究的視野中,從「唯它可用」到「可資利用」,是對民間文獻最大的尊重。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黃琲 排版編輯:黃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姜輝 龔云: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
第八屆世界和平論壇招募志願者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