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皇權象徵的傳國玉璽,史上最具價值之物,雖下落不明卻可能還存在

皇權象徵的傳國玉璽,史上最具價值之物,雖下落不明卻可能還存在

如果說中國歷史上哪件東西最值錢,最具歷史和文化價值,那麼毫無疑問就是大名鼎鼎的傳國玉璽了。如果它被發現的話,那麼它也將是國寶級文物中份量最重的存在,《清明上河圖》的價值在它面前也要遜色不少。

而這塊玉璽的前身又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它由一個叫卞和的人采自於荊山之下,向楚王三次獻玉才被接受,為此他還失去了雙足,後來這塊玉被工匠雕琢成和氏璧,由此引發了很多關於和氏璧的歷史故事,光形成成語典故的就有好幾個,比如便卞和獻玉、完璧歸趙、價值連城、荊山之玉,白璧微瑕、隨珠和璧等等。

後來和氏璧由楚國被送到趙國,再後來又為秦國所得,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讓丞相李斯將其雕刻成玉璽,傳國玉璽由此而生,之後就成為中國歷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歷史記載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刻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以作為皇帝「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秦朝滅亡時秦三世子嬰將傳國玉璽交於劉邦,之後便成為漢朝皇帝的信物,為國之重器,得到它就象徵著「受命於天」,沒有它而自稱皇帝的人,會被認為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凡是想擁有皇權者,都將得到這塊玉璽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去追求。比如在三國的時候,實力並不強的袁術竟然敢憑藉這塊玉璽而自稱皇帝,而且還竟有很多人相信並且跟從了他。

漢朝之後,傳國玉璽不斷地變換著主人,千餘年中忽隱忽現,引發了很多的社會波瀾,也見證了很多的歷史故事,它最後消失的時刻是後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閏十一月二十六日,這一天的早晨,身在洛陽的後唐末帝李從珂因為被叛軍將領石敬瑭攜帶契丹大軍圍攻,在感覺大勢已去翻盤無望的情況下,帶著傳國玉璽與曹太后、劉皇后以及兒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樓自焚而死,後唐遂亡,傳國玉璽亦在此時遺失,從此不知所蹤。

但是傳國玉璽是玉石製成的,除非投擲於焚燒爐中經歷較長時間的焚燒才能燒毀,樓閣失火等情況通常是燒不壞它的,因此傳國玉璽很可能並沒有在這次事件中被燒毀,它有很大的可能還完整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只是已經無人知道它的下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抗日女俠,文武全才手刃5鬼子,人生事迹比抗日神劇還傳奇

TAG:文史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