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放下自我還是參與創作?聽柏林、戛納影后對談表演方法論

放下自我還是參與創作?聽柏林、戛納影后對談表演方法論

如果說攝影機是一面鏡子,它直接暴露的是畫面中的人物。而人物背後的詮釋者演員,是應該將自我藏匿於角色背後還是為角色添加上自己的色彩,成了一個難有定論的古老話題。

演員與人物間的關係,或許是一種鏡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虛實的邊界往往窄如一線,跨過去成為「他/她」,退出來回歸自我,轉換間心理上的焦灼,內心的痛苦,是演員創作角色中不為人知的秘辛。

當娛樂圈的鎂光燈習慣於追逐流量明星和話題製造者時,好在還有上海國際電影節等平台提供給演員表達自我和探索演技問題的空間。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格外關注演員視角,不僅有金爵獎主競賽評委演員趙濤、王景春,亞新獎評委演員譚卓、亞新獎演員兼評委蘇有朋,短視頻單元評委演員兼導演吳君如、演員陳柏霖等擔任評審工作,在上影節漸入尾聲之際,金爵論壇的收官主題探討迎來了今年柏林影后詠梅(《地久天長》)與戛納影后艾米麗·比查姆(《小小喬》)的對談交流,共聊影后進階之路背後的演員創作方法論。

積累是財富,

天賦是饋贈

今年五月戛納電影節,80後英國女演員艾米麗·比查姆憑藉《小小喬》一片拿下了戛納電影節年度最佳女演員,這是英國女演員有史以來在戛納斬獲的第十座影后獎盃。以千禧年為界,往回看英國女演員詮釋角色的方法深受歷屆評審團的青睞,她們幾乎包攬了戛納五分之一的影后桂冠,其中瓦妮莎·雷德格瑞夫、海倫·米倫曾分別兩次拿下戛納影后。

海倫·米倫,包攬戛納、威尼斯、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女演員

千禧年之後,英國女演員征戰戛納電影節的成績頗為低迷,今年艾米麗·比查姆是20年中唯一獨苗。

她在《小小喬》里飾演一名高級植物培育員兼單身母親,她的表演中鮮少有大幅度的肢體動作,有著精準的面部細節傳遞,帶出了角色的怪異感和心理感受。艾米麗的表演在同為演員的詠梅眼中是有力量的,「兼備著積蓄和爆發的內心力量」。

如大多數英倫演員戲劇專業出身一樣,艾米麗就讀於倫敦音樂與戲劇藝術學院的戲劇表演專業。在進入電影表演領域後,她明白生活可能比經驗比專業培訓來得更重要。

生活積累後帶給演員的感悟,為演員職業續航。在艾米麗看來,年紀越增長越能了解自己、他人和生活,這能幫助演員對周邊的人和事感興趣,有利於表演時把自己放進情境中,「出色的演員是感性的,理解力、觀察力非常強的,同時他們善於傾聽。讀取他人的內心感受是重要的人生經驗。」

而對於天賦一說,從未經歷過專業院校培訓的詠梅深有體會。她進入影視行業的第一部作品是1995年的電視劇《牧雲的男人》,在其中扮演女主角。初生牛犢,當時什麼都不懂的詠梅,能在鏡頭前將人物呈現出來靠的是她的不怯場和鬆弛,這是成為演員的一種天賦。詠梅認為勤奮很重要,天分同樣重要,還有一點是要自知,在經過試戲、拍攝等實踐檢驗後對自己能不能做演員要有判斷和自省的意識,這樣才能做出更好的自我職業規劃。

放下自我還是參與創作?

是種選擇,沒有對錯

毫無疑問,演員是缺乏安全感和脆弱的。在影片面向大眾之前,能給予演員表演反饋的人就是鏡頭後的導演。到底在導演們的眼中什麼樣的表演是好的表演?這個答案可能會五花八門。

卡薩維蒂(右)在拍攝現場

有喜歡看演員即興表演,允許演員為角色加入自己解釋的導演,比如在今年上影節大師展映單元亮相作品的卡薩維蒂;有將演員視為「模特」,奉行「少即是多」的導演,比如同樣列位大師展映單元的布列松;有不希望演員頭腦中帶有任何想法,僅希望對方能背好台詞來到現場聽其調度的導演,比如本屆金爵獎評委會主席錫蘭等。

大多數情況下,演員在與導演的交流中是相當被動的,因為在一部作品中有沒有所謂的表演空間給到演員是由導演說了算。詠梅坦言在剛進入影視行業時,她堅持按照自己的方式走,後來漸漸明白要尊重導演的意圖,演員的想法是輔助。

導演給予一定的創作空間,是詠梅擅長的表演氛圍。為其贏得柏林影后的《地久天長》對於她來說是一種饋贈。《地久天長》講的是生活,與詠梅的年齡、生活閱歷、人生經驗方方面面均能契合。加之,對於傳統、知性、隱忍的中式女性的演出,她有不少同類角色處理經驗可以幫忙,創作上更加自如。

而對於艾米麗來說,在《小小喬》的演出中,導演傑西卡·豪絲娜沒有給到她自我發揮的空間。她所做的是把自己對角色的想法拋棄掉。演員就這樣成為了導演的傀儡嗎?當然不是。在艾米麗看來,與優秀的導演合作,她們會有非常聰明的設計和想法去彌補演員本身的不足,演員需要完全信任和配合導演,哪怕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當然,在開拍前與導演做提前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所要溝通的問題包括了劇本的邏輯、人物的細節等。詠梅提到了國內電視與電影不同的地方。「電影在開拍前會有劇本圍讀,劇本的問題會在前期得以解決,表演時劇本差不多已定型。而國內電視劇則存在大量在現場修改劇本的情況,是非常不妥的。」

劇本的未完成,不僅對故事的完整度是種傷害,對於演員也是種消耗。詠梅坦言,「在拍電視劇的時候,如果劇本問題多且拍攝進度比較趕的話,演員不可能把每場戲都調得很如意,有時會放棄自己的想法,會委屈求全。」

走不出的角色,

被忽視的心理健康

演員創作的一個特點是拍之前很難進入角色,拍完後又很難走出角色。加之作息紊亂,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演員本人如何處理角色與自己生活的關係變得很關鍵。

艾米麗分享了她拍攝《小小喬》這類驚悚片時生理上的不適。「在演驚悚片段時,你的腎上腺素會快速上升,拍攝結束時已經凌晨一兩點了。然後你在早上五點鐘時需要起床拍攝,強迫自己入睡是非常有壓力的一件事。」她的演員朋友也因為在連續三年的時間裡扮演同一個角色,曾有過進食紊亂的狀況。

演員無法從角色走出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梁朝偉沉溺於角色無法自拔,會將角色的特性比如陰森、恐怖、扭曲等負面狀態帶回家,王景春在拍攝完《地久天長》後近半年時間沒有完全脫離角色,饅頭、餃子等食物隨時會誘使他陷入當時情景,劉青雲把每次深陷角色的狀態描述為一種飛行員駕駛太空船飛向外天空的孤寂、隔離心情,是他的太太總有辦法將其安全接回地面。

家人的幫助不可缺少,但其實,更重要的在於自救。詠梅在一早讀到《地久天長》的劇本時,已淚流滿面。之後,她自己清醒地認知到,情緒失控是無法作好戲和塑造角色的。她選擇在拍攝中刻意與角色保持一定的距離,用大腦的理性去控制感性,等戲殺青時,她已經完成了對角色的脫離。

艾米麗則分享了幾種演員關愛自我健康的治療方式。「一種是『冥想』,就像訓練自己的肌肉一樣來引導意志的走向。一種是『認知行為治療法』,寫下困擾自己的問題,然後劃掉它,你的大腦就會真的改變。另外,有時候作為演員需要具備一定幽默感,能夠意識到自己並不是真的在拯救生命,那是表演,不能太認真了。」

演員終歸要回到生活當中汲取現實的經驗來反哺創作。作為兩位氣質相異但同樣優秀的女演員,在生活中艾米麗樂於從旅行、讀小說、結交朋友等方式中積蓄靈感,詠梅偏向於維持自己長久以來的生活狀態,明白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保持清醒,自己掌控生活的節奏。

她們在對獎項的認知上保持著統一的清醒。艾米麗視年度最佳演員這個頭銜的說法為一種悖論,每年有那麼多優秀的演員在努力出演作品。獎項是錦上添花,是讓更多優秀導演看到她並與之合作的契機。

詠梅看到了幸運得獎背後的深遠意義。「為什麼我這麼幸運呢?當你有了一點影響力和話語權,你要有一點責任感。是不是可以認為這就是上天要交給你的?我可能就會做一些好的事情,對別人有幫助的事情,做更多的能夠影響到別人的事情。」

-FI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演幫 的精彩文章:

《我要和你在一起》導演林繼東:都市愛情輕喜劇,如何安放笑與淚
《追龍Ⅱ》:王晶配方,合格卻辜負期待

TAG:導演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