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護眼模式、防藍光眼鏡真的有用嗎?

護眼模式、防藍光眼鏡真的有用嗎?

我們每天的生活離不開手機,電腦,ipad……很多人的視力也因為長時間接觸強光電子屏幕而走下坡路,眼睛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潛在的不良影響。

人眼所看到的自然光線(白光)分別由紅光、橙光、黃光、綠光、藍光、靛光、紫光這些不同顏色的光譜組成,其在視覺上給人以白色的感受。不同的波長在視覺上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波長越短,能量就越高。目前,類似電腦、手機等含有電子屏幕的產品,使用的LED等材料的顯示屏發出的光主要以紅、綠、藍3種顏色為主,且藍光佔了主要部分。藍光屬於可見光的範圍,屬於短波,波長約在400納米至500納米之間,波長接近紫外線,攜帶的能量大。而其中400納米至450納米的這一部分,我們稱之為高能短波藍光。

短波藍光射入眼底經過聚焦後,焦點落在視網膜與晶狀體之間,這就增大了光線在眼內聚焦的色差距離,從而形成模糊。所以,長時間的短波藍光射入會加劇色差和視覺模糊度,導致眼部肌肉過度緊張,加重眼部血液供應負擔,形成視覺疲勞。因此,我們便需要減少藍光的攝入,於是,現在的電子設備大多具有了護眼模式。護眼模式普遍是通過屏蔽藍光,調節屏幕亮度來達到。比如通過增加黃色調,用軟體演算法減少藍光,從而使得RGB色調中的紅光、綠光得以更多地融合,形成我們常見的屏幕黃光。

與此同時,現在市面上還流行起來了防藍光眼鏡,這種眼鏡號稱可以「防輻射、抗藍光」,但這種熱銷的防藍光眼鏡問題卻不少。目前這種防藍光眼鏡主要通過特殊材質阻斷或吸收藍光,但其藍光防護存在兩個誤區,一個是該防的地方不防,另一個是因錯誤防護導致的色偏使得視覺疲勞加重。研究表明我們的眼睛對於400納米至440納米波段的藍光最不耐受,因此現在的廠商在生產防藍光眼鏡時以阻隔這個波段的藍光為主。但是我們現在經常接觸的電子產品,其產生的藍光波段卻在450納米到490納米之間,而防藍光眼鏡在這個波段幾乎沒有防護。一般而言,防藍光眼鏡阻隔率在20%至30%就可以了,而如今市面上防藍光眼鏡的阻斷率基本達到了80%至90%,這種高阻斷率還容易造成色偏,更容易讓眼睛產生疲勞。

防藍光眼鏡也並非人人適用。它只適用於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的人,不適用於視疲勞者,青少年也不應長時間佩戴,更不應該把防藍光眼鏡當作「護身符」,佩戴後就不節制地用眼。

所以,在使用電子設備時,人們一定要遵從自然規律,保證眼睛的正常休息,維護用眼健康。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本文來自:新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6月18日-6月23日百門主題科學實踐課表
九連環中的數學原理

TAG:中國數字科技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