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為什麼說現在是中國與鄰國關係最好的時期?

為什麼說現在是中國與鄰國關係最好的時期?

(一)

2019年是中國極具挑戰的一年,這個就不用多說了,關注國際形勢的人,大家應該都很清楚。

但最近和一些師長聊天,不少人都有一種感覺,西方不亮東方亮,現在是中國與周邊鄰國關係最好的時期。

而且,沒有之一。

別以為是吹牛或誇張,我們實事求是地看一下周邊,就知道這種重大變化。

簡單分一下講。

1,中俄蒙關係。

其中,中俄關係,顯然是中國周邊外交的重中之重。

關係怎麼樣呢?

根據新華社通稿,在6月初與普京會談時,中國領導人就說:當前,中俄關係在高水平上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這得到了普京的高度認同。普京的話是:建交70年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俄中關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全方位交流合作富有成效。

關鍵詞:歷史最好時期,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英雄所見略同。

更值得關注的,中俄關係這麼好,一個重要的推動力,是兩國領導人間密切的關係。

去年,中國設立了最高國家榮譽的「友誼勳章」,第一枚,就授予了普京。

授勛前兩天,普京接受媒體專訪,感慨地提到了一個細節,中國領導人曾為他慶祝生日,倆人一起喝了伏特加,吃了香腸,「也許他是唯一一位和我慶祝生日的國家領導人」。

今年去中亞開會,根據央媒的報道,普京親自前往中國領導人的下榻賓館,當面向老朋友祝賀66歲生日。視頻畫面顯示,很用心的普京,送來的蛋糕上,還特意寫了「六六大順」四個中國字。

中俄(蘇)外交關係,風風雨雨300多年,確實沒有像現在這麼平等、這麼友好、這麼親密的了。

在中俄之間,還有一個鄰國,那就是蒙古國。在中國周邊所有鄰國中,蒙古國最特殊,中蒙關係一度也是大起大伏。

但最近兩年,兩國關係也在改善提升。這次中亞峰會期間,中俄蒙三國還套開了第五次峰會。

按照新華社的報道,三方都強調了合作。比如,普京就說,願加強歐亞經濟聯盟同「一帶一路」倡議以及蒙古國「草原之路」規劃的對接合作

蒙古國總統巴特圖勒嘎表示,深化同中國、俄羅斯友好合作關係是蒙古國堅定不移的方針。

也就是說,三國要合作要友好。其實,中俄友好了,中俄蒙大概率也就友好了。

中國幾千年歷史,最主要的外患,一般都來自北方。但從現在的格局看,北方兩個國家都成了朋友,這也真是國家之幸啊。

2,中國同中亞國家關係。

中亞與中國接壤的國家,從北到南,有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沒接壤的斯坦國,還有烏茲別克、土庫曼;另外,還有一小塊接壤的非前蘇聯國家——阿富汗(斯坦)。

與接壤的前三個斯坦國的關係,感覺也正漸入佳境。

前不久,北京開「一帶一路」峰會,哈薩克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來北京,還出席了中國「友誼勳章」的頒授儀式。

要知道,去年中國頒發的第一枚勳章,前面已經說了,授給了普京;今年第二枚,就給了納扎爾巴耶夫。足可見中哈關係現在的密切。

必須提一句的,「一帶一路」已經是國際熱詞了,最早是在哪提出的呢?就是在哈薩克,2013年,領導人在演講中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帶」)。

哈薩克向南,就是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今年6月份,中國領導人連續出訪,其中就來到了這兩個斯坦國。

如果沒記錯的話,以前中國稱呼這兩個國家,一般用「三好」來形容: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

但這次,在出訪前發表的署名文章中,領導人提了「四好」: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

多了一個好兄弟。這種「四好」,從某種意義上說,應該是中外關係中的最高層次了。

至於阿富汗。2001年美國攻打阿富汗,我就曾經在喀布爾採訪,阿富汗人對中國一直懷有很好的印象。在當年中國援建的帕爾萬水利工程,雖然當時已年久失修,但當地人言談中還不無感激之情。

中國確實是阿富汗的好朋友。最近,塔利班領導人也來到中國,也可見對中國的看重,更可見中國勸和促談的努力。中國是真心希望阿富汗告別戰爭、重建家園。

3,中巴和中印關係。

中巴關係,不用多說了,一直是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中印關係,最近兩年則經歷了很有意思的重大轉變。

曾經洞朗對峙,一度劍拔弩張。但最後,對峙得到妥善解決,中印領導人後來還在武漢會晤。

最高領導人專程去武漢,與一外國總理會晤,這種規格,在中國外交歷史上也不多見。這一次在中亞,兩人再見面,根據新華社通稿,都提到了這次會晤。

中國領導人說:我同總理先生去年在武漢舉行會晤,引領中印關係進入新階段。中方願同印方一道努力,持續推進中印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關係。

莫迪說:去年我同您在武漢的會晤非常成功,推動印中關係得到新的發展。印方願同中方密切高層交往,加強戰略溝通,在廣泛領域推進雙邊關係,拓展兩國合作新領域,妥善處理好兩國間分歧。

毋庸諱言,在周邊國家中,印度可能是對中國心結最多的一個國家,甚至對「一帶一路」還頗多疑慮,另外兩國還存在領土紛爭。但這並不妨礙兩國在很多方面展開合作。

中印關係能發展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

中印關係穩住的同時,中國與南亞其他國家關係也在進一步深化。

反正,最近兩年,中國和尼泊爾、與孟加拉國關係都在升級。與不丹關係有點特殊,畢竟不丹是唯一沒有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周邊國家,但也出現了諸多積極變化的跡象。

4,中國和東南亞關係。

東盟十個國家,與中國關係的層次也不一樣。

比如,柬埔寨,和巴基斯坦一樣,早已經是「四好」。

還有,菲律賓,杜特爾特上台後,兩國關係出現了讓人眼花繚亂的改變,也成了「四好」。

此外,越南和寮國,是另一個層面的「四好」: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好同志。

還有,中國和緬甸關係,西方一度認為,緬甸大選後,昂山素季實際執政,中緬關係會出現重大變化,但最近幾年看,重大變化不是說沒有,而是說中緬關係反而越來越密切了。

反正昂山素季經常前往中國訪問,中緬邊境有些小麻煩,但總體很平靜。

中國和泰國關係,不管誰執政,從來就沒糟糕過,現在也是漸入佳境。

中國和印尼關係,不久前還去印尼出差,很多接觸過的印尼朋友,都對中印尼關係持樂觀態度。值得一提的是,「一帶一路」中的「一路」,最早就是在印尼提出來的。

想略多花一點篇幅講的,是與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關係。

馬哈蒂爾上台後,對多個中資項目提出了意見。當時不少西方人士認為,中馬關係出大問題了。但實際的結果是,老馬先生隨後多次來中國訪問,一些項目略加調整後,仍舊在繼續。

更讓人刮目相看的是,不久前在日本一個論壇上,針對某西方國家的做法,老馬公開為中國打抱不平。他說:西方必須接受東方國家現在也能生產有競爭力的產品,不應威脅商業對手。

關於與中國、西方的關係,在一次訪談中,馬哈蒂爾還從歷史角度提出了一個觀點:

我到很多地方都有人問我,你怎麼看中國,你怕不怕中國。我說,中國沒有什麼可怕的,我們與中國有近2000年的關係,中國從來沒有來征服我們,但是歐洲人到來兩年之後,他們就征服了我們,所以比起中國來,我們更怕歐洲人。

一個94歲的老資格政治家,這樣評述中國,更可見中馬關係現在的水平。

還有一個是新加坡。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以華人為主,但新加坡又與美國有著密切關係。中新關係時而不錯,時而又頗多齟齬,最近幾年也是風風雨雨不斷。

但事情也在起變化。

問一個問題:2019年春天,哪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來中國最積極?

說出來很多人可能不相信,這個國家,就是新加坡。

4月25日-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峰會,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參會

4月28日,北京世園會開幕,李顯龍去延慶出席。

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新加坡總統哈莉瑪來到北京。

5月23日,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還專程來了北京,與中國了領導人會見。

新加坡是議會制國家,三人中,總統哈莉瑪是名義的國家元首,李顯龍是事實上的一把手,王瑞傑是新加坡唯一的副總理,按照國際社會普遍的預計,他即將接班李顯龍出任新加坡的第四任總理。

也就是說,在一個月的時間裡,總統 總理 未來總理,三位重量級領導人,接連來中國訪問,這種密度,在中國和新加坡交往歷史上,感覺也是前所未有的。

中國和新加坡的關係,正在發生微妙而深遠的變化。

5,中國與日韓朝關係。

中日關係,在多年僵局之後,最近兩年應該已經走出了最低谷。

2018年10月,安倍訪華,這是時隔7年之後,有日本首相第一次正式訪華。上一次,還是野田佳彥2011年12月對中國的訪問了。

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七年來第一次正式訪華,安倍很激動。在飛機起飛前,很少發推特的他,特意發了一條推特,這樣說:

羽田機場的藍天。已經有七年沒正式訪問中國了。雖然存在著種種的問題,但也正因此,首腦們才更應該敞開心扉,坦率地講出心聲。藉此次機會,我想把日中關係推進到新的階段。

中日關係正在翻開新的一頁,從最保守的角度看,應該已經在觸底回升了。

中韓關係,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一度很不愉快;但現在也開始緩慢恢復,這一點,只要去韓國各大景點,看看多少中國遊客,大家就知道了。

中朝關係。咱就不多評述了,最近領導人的歷史性訪朝,引述新華社等官方媒體的報道吧:

這是十八大以來最高領導人首次訪朝,也是時隔14年後中國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再次訪朝,也是15個月來中朝領導人第五次見面……

中朝關係更加密切,當無任何問題。

怎麼樣?

從北到南,從西到東,儘管與一些鄰國仍存在分歧,也不排除矛盾有時也會激化,但從整體上看,中國與周邊鄰國關係,確實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沒有之一。

(二)

這個世界,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有的是永遠的利益。但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肯定最符合中國整體利益。

當然,辯證地看,也不是說沒有分歧矛盾的鄰國,就一定是好鄰國。碗筷還要發生碰撞呢。但能有效管控分歧矛盾,不影響關係向好大局,有利於各自國家利益,這就是一種成熟的國家關係。

中國周邊為什麼會有現在這樣可喜結果?相信外交官們有更權威的答案。

長篇大論就免了,我也沒那麼多時間,就換一個角度看事情吧。

這個角度,就是「點穴式」外交。

什麼是「點穴式」外交?

以往中國領導人出訪,往往是多個國家一路訪。但「點穴式」外交,則非常明確,只訪問一個國家,按照官方媒體的解釋:這頗似中國武俠小說中武林高手「短、平、快」的點穴手法,不僅務實,時間緊湊,而且內容豐富,成果豐碩。

不完全統計,加上6月底的G20大阪峰會,「點穴式」外交至少已有了8次。(不完全不完全,等有時間好好整理一下)

第一次,是2014年去俄羅斯出席索契冬奧會。短短43個小時內,出席了12場雙、多邊活動。正是在這次訪問後,記得王毅同志曾點評,點穴式訪問是「中國外交實踐又一創新之舉」。

第一次,2014年2月,出席俄羅斯索契冬奧會;

第二次,2014年7月,訪問韓國;

第三次,2014年8月,訪問蒙古國;

第四次,2015年10月,訪問英國;

第五次,2018年9月,出席俄羅斯東方經濟論壇;

第六次,2019年6月,出訪俄羅斯並參加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

第七次,2019年6月,出訪朝鮮;

第八次,2019年6月,赴日本參加G20大阪峰會……

8次「點穴式」,三次就到了俄羅斯。中俄關係為什麼這麼好,不是沒有原因的。

8次「點穴式」,七次都是在周邊。可見對周邊外交的高度重視,一滴汗水一分收穫啊。

8次「點穴式」,三次在2019年6月。這個月,領導人其實還訪問了兩個斯坦國、出席了兩場峰會。這種高強度的外交,如果沒記錯的話,應該也是中國外交史上前所未有的。

我的一位師長就很感慨地說:看到領導人都這麼辛苦,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幾年的中國外交,有嚴峻挑戰,也確實讓人刮目相看。尤其是周邊外交,世界上最複雜的這條邊境線,難得地前所未有的安寧。

當然,也不否認會出現新麻煩新問題新挑戰。居安思危,永遠不過時。

這種積極變化,有外交官們的努力和奉獻,更有領導人的謀略和遠見,還有中國更加開放包容並展現出的巨大機會和軟實力。這才是一個大國的底氣。

德不孤,必有鄰。

不虛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彈琴 的精彩文章:

默克爾突然全身顫抖背後,太多的心酸和考驗

TAG:牛彈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