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後,此人跳出來說:除了皇帝我最大,我來複國
清朝末年,滅亡頹勢無法挽回,但是還有不少所謂的皇親國戚在四處走動,試圖挽救這個早就敗落不堪的朝廷,愛新覺羅·溥偉,道光帝曾孫,18歲時承襲爵位,擔任滿清官房大臣,在武昌起義爆發以後,溥偉一直不死心,成立宗社黨,堅決擁護舊王朝,在南北和談期間從中作梗。
與歷代恭親王相比,溥偉雖然得到了爵位,但是政治才能堪憂,年少輕狂的溥偉自命不凡,鬧出了許多令人可笑的事情,按照朝廷官吏,在王公大臣去世以後,留下的財產會暫時被扣押,直到選出了王位繼承人,才能拿回去。
溥偉繼承皇位以後,從朝廷領到了屬於自己的物品,其中一件是溥偉父親在擔任閱兵使臣的時候,由皇帝親自賞賜的黃腰帶,還有就是白虹刀,最後一件是最有爭議的一個物品,傳聞是咸豐皇帝親筆書寫的「密旨」,關於這份「密旨」有許多傳聞,很多人說這是咸豐在前往承德之前,親手交給上任恭親王的聖旨,其中給予了恭親王代為執政的大權,當然這些都是傳聞,並沒有被證明是真的。
畢竟細數歷史上眾多皇帝,都把皇權看作禁臠,不能讓任何人染指,如果給一個大臣過大的權力,極有可能為威脅到自己的統治,沒有哪個皇帝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發生,咸豐確實下過一道「密旨」,但是後來被揭秘,其中只是讓溥偉的父親留守,不用隨行前往,但是其中並沒有給恭親王太大的自主權,還限制他不能隨意接觸外國人,並沒有讓他代為執政。
總之這幾件寶物還給溥偉以後,只有那柄白虹刀引起了他的注意,時常拿出來供人觀賞,溥偉將這把刀當做至寶,就連晚上睡覺有人要將刀放在隨手可得的地方,因為這些原因,民間傳說這把刀雖然外表十分普通,卻隱含著神奇的力量。
其實這把刀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不足一米長,就是普通的一把刀,只是這把刀是由皇帝賞賜而來,光緒34年,朝廷開始選擇皇位接班人,有人對慈禧說,溥偉是個人才,或許能擔任大位,但是慈禧沒有認可,甚至表示出厭煩的感覺。
據說慈禧曾打算廢掉光緒的時候,想找一個好控制的人,此時有不少人都提出了溥偉的名字,但是對於這些大臣的建議,慈禧只是笑笑並沒有直接肯定,溥偉聽說過以後,以為這是慈禧對自己的肯定,認為皇位不久就會到手,然而慈禧的心思哪有這麼簡單就能捉摸得透。
等到候選人真正的出來以後,不是溥偉而是溥儀,慈禧雖然是一個禍國殃民的老巫婆,但是也算是政治經驗很深的老油條,她認為如今政局動蕩,急需一個人站出來掌控政權,這些皇親們年紀太小,因此就想著將來讓隆裕掌控朝局,何況隆裕還是慈禧的親侄女。
然而這一切溥偉並不知情,還在做著皇帝夢,據說在宣布之前,溥偉一直在心心念念的等待詔書,但是一直都沒有消息,耐不住性子的溥偉竟然自己跑去宮裡問個清楚,結果剛走到宮門口,就都見到了前來就任的溥儀。
要知道當時溥儀只有3歲,還是一個小娃娃,坐在轎子中正準備入宮,看到這裡溥偉還想要爭一爭,就想跟著轎子進宮,結果被隨行的太監攔了下來,說溥偉沒有接到聖旨,不能擅自入宮,溥偉還想著爭皇位呢,竟然被一個太監攔住了去路,一時間火冒三丈,大怒:「你個狗奴才,竟然敢攔我,將來一定收拾你」,結果太監並沒有被嚇到,抬起轎子頭都不回的走入宮裡,此時溥偉才知道自己的犯了大錯。
沒多久宮裡就傳言,溥偉曾威脅皇帝繼承人,甚至咆哮宮門,這件事越穿越玄乎,最終還是沒有挽回的餘地,溥儀成了名正言順的皇帝,隨後溥偉只能終於朝廷,好在朝廷並沒有追究他的過錯,可是即便溥偉想要報效朝廷,也有心無力,此時早已經不是滿清的天下了。
尤其是起義爆發以後,清廷根本沒有還手的機會,革命黨人一路緊閉,全天下都在等著清帝退位,此時溥偉堅決擁護朝廷,認為袁世凱就是一個奸臣,不能與之來往,更不贊成共和的想法,可是話雖如此,局勢卻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一些大臣認為革命黨兵多將廣,實在無力與之抗爭。
溥偉卻說現在朝廷還有許多忠義之士,想要為國效力,只要籌到軍餉就能反擊,溥偉還搬出了當初日本與俄國人開戰的例子,為了取得勝利,宮裡的后妃與大臣都拿出了自己的繼積蓄,每個將士都在奮勇殺敵,勸說隆裕太后效仿。
可是隆裕還在擔心,如果失敗了的話,如何承擔這種後果,當然隆裕也在糾結,反正距離革命黨給出的底線還有一段時間,或許還會有轉機,溥偉自認能力出眾,足以和袁世凱交手,結果袁世凱拋出優待條件之後,一下子就擊中了隆裕太后的心。
隆裕再次找人來商議對策,向他們說出了袁世凱開出的條件,眾人都無言以對,只剩溥偉一個人在堅持,甚至開始接觸洋人,想要藉助他們的力量,求了一圈只有日本人答應了,不過他們選擇扶持溥儀,溥偉的皇帝夢再次破碎。
對此溥偉沒有灰心,將自己府中的全部財富都用於復辟,甘願當先鋒,不過復辟哪有這麼容易,就算溥偉有錢,也支撐不下去了,甚至到了後來連王府都賣了,1936年,溥偉帶著遺憾去世,臨死之前最挂念的還是復辟的事。
縱觀溥偉一生,都在倒行逆施,沒有正視現實,盡幹了一些無用之事。
※這場戰役不足兩天,卻慘烈,還改變了中國整個歷史進程
※領導視察,他讓士兵把盔甲扔地上說:使勁砸,領導說:給他陞官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