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看譚父這幅輓聯就明白,譚嗣同被殺,譚父身為重臣為何拒絕求情

看看譚父這幅輓聯就明白,譚嗣同被殺,譚父身為重臣為何拒絕求情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晚清時期清朝飽受列強欺辱,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和改革政治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但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最終光緒帝被囚瀛台,康有為、梁啟超逃往國外,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卻被殺。

「戊戌六君子」包括譚嗣同、康廣任、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六君子中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不平凡的背景,但最終還是沒有被免死。特別是譚嗣同,談起他我們都會想到那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兩膽兩崑崙。」還有那句臨刑前的長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讓人心痛不已,然而他的父親譚繼洵,官居湖北巡撫,實打實的封疆大吏,為何沒有去為他說兩句求情的話,眼睜睜看著兒子被斬首?

譚繼洵是一個舊派的官僚,是科舉出身,一步步爬到高位。他和朝廷那些傳統守舊的官員一樣,思想保守,貪污腐敗。譚繼洵對兒子的維新思想並不贊同,覺得譚嗣同是不務正業,譚繼洵的理想就是讓譚嗣同努力讀書,參加科舉,然後和他一樣在朝廷混一個官職,做一個牧守一方發封疆大吏。死後被朝廷封一個像文貞、文忠這樣的美謚那就算是功德圓滿了。

但是譚繼洵註定要和兒子譚嗣同水火不容,譚嗣同接受了新文化運動思想的洗禮,屬於維新派。譚嗣同只想讓中國富強起來,他救民於水火之中,一心想讓中國走上列強一員的資本主義道路,由於父子兩人的政見不同,導致二人經常吵鬧,視如仇人。譚嗣同的父親不僅和自己的兒子不和,就連他的頂頭上司湖廣總督張之洞,他也不支持。

張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奉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原則,思想較為前衛,屬於「改良派」。譚繼洵對變法、改良有著非常大的抵觸情緒,他始終認為祖宗之法不能變,對於張之洞的那些改良新政,譚繼洵也是抱著作壁上觀心態,所以張之洞對他的意見很大,並不是很待見譚繼洵。

百日維新期間,就有一位監察御史向光緒帝參劾譚繼洵:「即湖北巡撫譚繼洵守舊迂拘,雖人尚無他,亦非能奉行新政者。此等即不逢裁缺,亦當分別罷斥,或優之聽其告休。」意思是譚繼洵是個守舊派,雖沒什麼別的毛病,但是不支持維新,趕緊給他撤了吧!譚繼洵一輩子小心謹慎,沒想到兒子譚嗣同卻一點都不隨他。戊戌變法終究是碰到了慈禧的底線,戊戌六君子被清廷逮捕。

作為父親,更是作為牧守一方的封疆大臣,譚繼洵為求自保,連為自己兒子求情的勇氣都沒有,眼睜睜的看著譚嗣同被鈍刀殺死在菜市口。只是他沒想到,譚嗣同遇害自己也被連坐革職,被勒令回籍,交地方官管束(軟禁)。最終譚繼洵為兒子寫了一副輓聯:謠風遍萬國九洲,無非是罵;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兒子是對是錯,只能留待千秋之後,由後人評說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郭沫若為何一定要挖明皇陵?看看他祖上叫啥,你就明白了!
抗倭名將戚繼光,到死也沒想明白,他最後為何這麼慘!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