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古詩詞里的故事:巢父為何說許由假清高?

古詩詞里的故事:巢父為何說許由假清高?

「巢許蔑四海,商賈爭一錢。」這是漢魏時期大文學家曹植在其《樂府》里的兩句詩,高度讚賞巢許輕蔑權貴、藐視錢財的高貴品質,鞭笞商家草民貪財愛利、見利忘義的本性。詩里的「巢許」是指巢父和許由。那麼巢父和許由是何許人也?他們有什麼樣的故事流傳?

巢父,傳說中唐堯時的隱士,陽城(今山西洪洞)人,後世稱其為大賢,此人不營世利,在樹上築巢而居,時人號曰巢父。

許由也是堯舜時代的賢人,與巢父關係密切,帝堯在位的時候,他率領許姓部落活動在今天潁水(河南登封一帶)流域。

堯舜時代實行王位禪讓制。據晉皇甫謐《高士傳》記載:堯讓天下於巢父,巢父不受;又讓許由,許由亦不受,堯又召許由為九州牧,由不欲聞也,洗耳於穎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谷,誰能見之?子故浮游,欲聞求其名聲,污吾犢口。」牽犢上流飲之。

這段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帝堯請巢父下樹代他治理天下,巢父不接受,又去請許由出山,許由也不幹。堯又派人去請許由擔任九州牧,許由還是不幹。不幹也罷,許由居然認為帝堯派的大臣的那些話污染了他的耳朵,於是跑出山洞到穎水河邊清洗自己的耳朵,正碰見巢父牽著牛犢飲水,巢父問許由幹啥?許由便將帝堯要自己當大王、當九州牧的「苦差」訴說了一番,哪料巢父聽了,不僅沒有讚賞和同情他,反而不屑地說:「假如你一直住在深山高崖,誰能看見你?帝堯肯定也找不到你,你到處遊盪,換取名聲,現在卻來洗耳朵,別故作清高吧!"巢父把許由數落一通便牽牛犢回頭就走,許由納悶,問他怎麼不讓小牛喝水?巢父頭也不回地說:「不飲了,我怕你洗過耳朵的水髒了我這牛犢的嘴!」說著,巢父牽著牛犢去上游飲水去了。這就是成語「飲犢上流」和「洗耳恭聽」的由來。

這是上古流傳下來的故事,真假存疑,但對後世影響很大,大多持肯定的態度。如有詩讚曰:

巢父無家累,緣枝自築巢。

臨流方洗耳,聞響已捐瓢。

舉世皆宵小,丈夫屬爾曹。

山中得逸意,暮暮與朝朝。

但唐朝詩人張說對這件事有過不同的看法,他在其《湖山寺》一詩說:

空山寂厲道心生,虛谷迢遙野鳥聲。

禪室從來塵外賞,香台豈是世中情。

雲間東嶺千尋處,樹里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將薛蘿易簪纓。

筆者詩評:巢父和許由面對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心似古井,節如秋筠,甚至唯恐避之不及。從傳統的世俗觀念來看,在物慾橫流的人類社會,這種蔑視物慾和權貴,以清高立世的高尚隱士精神實在是清奇高古,景行行止。在商品經濟時代,更讓那些終日為權力、金錢和聲色而蠅營狗苟之輩們汗顏。從道德層面看,巢許的行為無疑是高尚的,是值得稱道的,但從人性自然和社會發展的角度看,巢父和許由的作法也不值得過於宣揚。人類要發展,社會要進步,如果都像巢父和許由那樣「避世」,都跑到山洞裡、樹杈上躲起來,那麼幾千年以後,我們可能還在刀耕火種,結草而居;國家需要賢人和能人治理,如果都像巢父和許由那樣撂挑子不幹,則必然會有庸才、蠢材,甚至禍國殃民之輩來「勇挑重擔」,那麼社會就會停滯不前,甚至生亂生變,最終受害的還是普羅大眾,社會的發展進步、國家的繁榮昌盛、人民的幸福生活更是無從談起。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如何用古詩詞,優雅地表達「天很熱」
這五首詩詞中有關「滄海」的句子,每個都是千古絕唱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