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4張地圖,詳解三國形勢的轉折點襄樊之戰,嘆天下有變,時勢易失

4張地圖,詳解三國形勢的轉折點襄樊之戰,嘆天下有變,時勢易失

/文 花開無田 /圖 根據網路地圖製作

作為《三國演義》的開場白,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讓我們見識了東漢末年,軍閥林立征伐的盈虧之數。

在經歷了光武帝劉秀看似不可思議的創舉推翻王莽,建立了東漢,實現了漢室的延續之後,外戚干政,宦官專權,這樣符合歷史周期論的循環也讓大漢王朝的國祚終於走到了盡頭。184年的黃巾之亂,成功的點燃了引信,以州郡自行募兵,亂則平但也成就了豪強林立,為接下來精彩的三國亂世揭開了幕布。

既然是三國,自然便少不了戰爭。而在這紛繁彌亂的年代,大戰眾多,一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等,但若說真正能夠鮮明的體現出「三國的戰爭特性,它不像你死我活的殲滅戰爭,而是一種為了達到目的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我們是敵人,也是朋友,三者之間魏蜀吳能夠實現動態平衡」這種特點的戰役則非襄樊之戰莫屬。

古荊州七郡

一、局勢

襄樊之戰,事發於荊州。而當時的荊州作為漢江與長江交界之地,下可以順長江之流攻伐孫吳,上可以逼迫蜀漢;北可以虎視環伺曹魏,乃為兵家必爭之地。

荊州之地一共七郡,曹魏,孫吳,蜀漢三家瓜分。

其長江以北之南陽郡全部和南郡一部分都為魏所有;而襄陽、樊城都是漢江之側由曹魏設置。

而荊州東部的江夏郡和南郡則由孫權所部控制大部分;作為因為長江天險橫亘,其長江以南的四郡(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以及從孫吳政權處借得的公安則由劉備佔有。

就是這樣一方之地,三家勢力犬牙交錯。而作為赤壁之戰中結為聯盟,共同抗擊強敵的孫權與劉備,在面對領土之上的爭端時,也是顯得矛盾重重。

荊州之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在212年,劉備與劉璋關係破裂,經過近2年的攻伐劉備消滅劉璋部,佔領益州。而曾經許諾「借荊州克益州而還」的劉備在奪取益州之後,自然不會將四郡之地拱手相讓,對此孫權勃然大怒。

以呂蒙為將,攻伐長安郡、桂陽郡等地,魯肅為牽制,迅速佔領零陵郡,劉備對此的反映是大軍沿長江天然航道順流而下,5萬大軍直至公安。

而此時的曹操又在做什麼呢?

「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時在建安二十年)《三國志》」。

如此一來,劉備益州北部壓力陡增,而為了化解面臨兩面作戰的危機,劉備與孫權迅速也就荊州的歸屬問題達成了協議。

長沙和桂陽郡歸孫權所有,零陵郡歸劉備,南郡部分也給予了劉備。看似雙方公平的談判,卻在雙方的各懷鬼胎之下將雙方的戰略依靠暴露無遺。

劉備的南郡面對的是曹操方向所部,而以湘水為界的疆域劃定也為日後呂蒙能夠實現其「荊州戰略」扼守南郡,以機動部隊迅速佔據荊州以長江中游為戰略支點攻伐天下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可怕的是孫吳與蜀漢之間都已經認清了對方,孫權眼見劉備長江而下,而劉備則眼見孫權以湘水為界,互相提防的雙方也在孫吳政權以呂蒙「何憂於操,何賴於羽」的自信之下悄悄的佔據了優勢。

二 開場!

《隆中對》:「……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諸葛亮的《隆中對》,作出了戰略構想。天下有變,則大事可期。而關羽又是如何發現天下有變的呢?

馬後炮論,220年曹操崩。即便是正常的史實來看,我們並無可以指摘關羽發動的這場大戰。218年初,太醫令吉本意圖謀殺曹操,失敗被殺;4月烏桓反,曹操派曹彰率軍平叛;10月宛城侯音叛亂。轉年,9月鍾繇被牽連。

曹魏內部矛盾重重,可以說這就是天下有變。大丈夫圖大事,安顧己命乎!

219年7月,開戰!

水淹七軍,擒于禁

三、擒于禁,威震華夏

樊城被關羽所部攻擊,曹操以于禁救援屯兵樊城的曹仁,而在伊始的戰爭中其實可以說是半斤八兩勢均力敵的,更根據《三國志·龐德傳》龐德還曾經射中關羽額頭。

但勝利的天平卻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轉移到了關羽一方。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的降水特點,也讓屯兵清河附近的于禁面對日漸上漲的水位,不得不丟棄輜重,高處避難。而關羽的水軍則在清河、漢江、白河守株待兔。

8月于禁被俘。各地響應者眾,曹魏方所佔據荊州之地近乎全部為其所得。

「羽威震華夏」《三國志·關羽傳》。

《孫子兵法》: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而與國家命運,人民生死的戰爭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也正如「月盈則虧,盛極必衰」危機也正一步步的到來。

四、獵手入場,局勢斗轉

正當關羽以大軍俘虜于禁,兵圍樊城,旦夕可破。進而可以以圖許都,似乎劉備與諸葛亮希冀的「漢室光復」也指日可待。

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或許這個成語用在此處並不恰當,但對於當時的三國關係而言,正如當初的孫吳不會無視曹操滅劉備,而以荊州出借,以赤壁之戰大敗曹魏,顯然他也不會對於蜀漢的座大而熟視無睹。

至於出兵緣由,《三國志·關羽傳》注《典略》中如此給我們了理由。

羽圍樊,權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進,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遲,又自已得于禁等,乃罵曰:"鉻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

當然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孫權出兵也只需要一個借口而已,這個理由可以是當年關羽辱罵孫權以其子求取其女之仇,亦可以是關羽的高傲謾罵之恨,即便沒有理由,也可以讓它生出理由,在利益的爭奪上,不會存在聯盟。

傲慢無禮的關羽,並不知曉。危機已經到來,或者說他太過於自信。孫權以陸遜替代呂蒙,更加之陸遜的稱頌。關羽飄了,能比之韓信,有傾覆天下之功又是何等的契機。

但是敵人的話又怎麼可以輕易相信呢?又兼之「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三國志·關羽傳》)」。有求於人,但卻威嚇求之,無異於自斷手足。

在將兵力調往襄樊前線後更可怕的是公安、江陵守軍幾乎調空,而這樣也為吳國呂蒙白衣渡江輕易奪取兩地提供了條件。背後的軟肋直接暴露於孫權,孫權這個獵手出擊了,上書曹操,願意稱臣,而曹操也不是省油的燈,將此消息立刻抄寫,以徐晃部馳援,並射入關羽所部以及曹仁所固守的樊城。

《孫子兵法》::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之所以如此,大抵也是能夠一則救援曹仁所部,二則禍水東引,以關羽兵克孫權所部,三則能夠為自己集結兵力準備充足的時間。

而關羽面臨的是退或者攻?

戰局大圖

五、遲疑,被殺,天下大勢

當關羽還在猶豫之時,徐晃所部已經到達陽陵坡,與關羽的先頭部隊遭遇。關羽害怕被抄後路,便放棄偃城,而面對徐晃所部,此時的關羽其實是捉襟見肘的。圍困樊城,水軍,都已經困難。這也是正如兵法所講的勢,一旦不能夠一鼓作氣,等待關羽的只能是失敗,除非及時止損,抽身而退。在被徐晃擊敗後,漢水北駐點被摧毀,但尚余水軍及其餘部。

授意於曹操,徐晃所部並沒有出擊。而白衣渡江的消息終於來了,關羽終於相信了。回撤,只不過前出易,歸路卻難。

"伏精兵於〈舟冓〉〈舟鹿〉之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服。"《三國志·呂蒙傳》

在219年10月,呂蒙以商賈入江,奪取江陵和公安,俘虜關羽家屬。事實上,儘管我們能夠從其後關羽對呂蒙的詢問中看到似乎他對孫吳有所希冀,但當喪失了戰略支點江陵與公安,腹背皆有強敵之時,他關羽已然成為了瓮中之鱉。

11月,形勢已經岌岌可危。荊州淪陷,其退守麥城。假意投降的關羽,士卒離散,被潘璋部馬忠抓獲。

關羽誓死不降,被處死。首級被孫權送於曹操,曹操卻厚葬關羽首級,並追封其為荊王。作為最後的參與者,孫權成功佔據荊州,並且處死了懸在上游的蜀漢大將關羽,而其與關羽一樣,也對襄樊進行了圍困,並且短暫的奪取了襄陽,但隨後便被曹魏奪回。

襄樊之戰結束。

六、總論

歷史不會有假設,但作為後人,我們卻總喜歡如此。如果關羽將戰略目標定義為僅僅奪取襄陽,如此便可以吃下戰局伊始曹魏佔據的荊州南郡,至少可保性命無虞,更不會打破與吳國之間的戰略平衡。

但他是關羽,一身傲氣,定要攪動天下。悲劇英雄,或許才是更好的註解。而這一戰,曹魏被重創,民心動搖;蜀漢關羽被殺,荊州丟失;而孫吳則重新奪回荊州,蜀漢與孫吳之間的聯盟關係也就此打破。新的一場大戰也正在醞釀!

參考資料:《三國志·呂蒙傳》

《三國志·關羽傳》

《三國志·龐德傳》

《 三國志注》

《孫子兵法》

《隆中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開無田 的精彩文章:

七進七出,一身是膽!演義里被「神化」的趙雲,他其實是兩個人
臆想還是謠言?清朝乾隆朝冤案,竟是如此傳播開來

TAG:花開無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