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深化古代文史研究 努力建構「三大體系」

深化古代文史研究 努力建構「三大體系」

2019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組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還就做好這項工作提出四個堅持:「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要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這為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指明了方向。

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及時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並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8月19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15日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與2016年5月17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自覺以這些講話精神為指導,把握時代脈絡,回答時代課題,體現時代高度,奉獻時代精品,引領時代風尚,努力建構「三大體系」,為闡釋中國道路、增強文化自信作出新貢獻。

「四個堅持」,實際就是要求我們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深化「四個意識」,即時代意識、人民意識、精品意識、道德意識。這四個方面既各有側重,又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就我國當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現狀而言,「四個堅持」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與深刻的指導意義。以下試就古代文史研究方面談兩點體會。其一,必須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與時代需求緊密聯繫起來。某個歷史事件的年代考證、某個字詞的訓釋、某部歷史文獻的傳承爭辯,這些都是文史研究的基礎性工作,但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容易陷入研究的碎片化。古代文史研究的最終任務應該是通過對錯綜複雜的歷史現象的歸納分析,總結其規律,再根據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分析古代文史發展過程中的得與失,從而指導現實,展望未來。其二,要堅持精品意識,潛心科研,推出原創性的成果,從而不斷提升民族文化的高度,體現國家發展的時代水平。

就古代文史研究工作而言,踐行「四個堅持」歸根到底就是要努力建構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總結中國古代文史發展規律,從而為當今中國文化自信提供堅定的歷史依據。以下幾個命題,需要我們深入研究。第一,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綿延發展,從未中斷,這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這是我們當今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堅強的歷史依據。第二,西方古文明的發展,由石器時代的原始社會到銅器時代的奴隸社會,再到鐵器時代的封建社會、蒸汽機時代的現代化社會。而中國古代在石器時代之後增加了一個文明起源的玉器時代,並深刻影響了此後中華文明的發展走向,決定了中國文化的獨特內涵。這種獨特歷史源流和文化內涵,需要深入挖掘和探討。第三,中華古代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過程中的農耕生產、血緣管理,造就了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先秦諸子百家思想,最終形成中國獨特的優秀傳統文化,從而有別於以古希臘、古羅馬古典文明為基礎的西方文化。第四,應在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指導下,建立中國古代文史發展理論體系,實現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中國化。第五,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不斷實踐,應進一步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發展的環太平洋模式的意義,最終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古代文史研究應圍繞以上五個方向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從歷史學角度系統闡釋,構建「三大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追溯歷史,經歷了五千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文化的強大力量。」「放眼世界,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化素質,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與其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新的時代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前景寬廣,我們不能辜負這個時代。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十三五」規劃項目「齊魯文化與中華文明傳承創新研究」(16JJD720022)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張卓晶 排版編輯:張卓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學林軼事 薛國故城滄桑
推動亞洲安全穩定和發展繁榮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