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羲之《二謝帖》,如何臨得更精彩?

王羲之《二謝帖》,如何臨得更精彩?

總第一五六二期;歡迎關注。

王羲之的《喪亂帖》、《二謝帖》與《得示帖》,合裱於一卷,《喪亂帖》八行、《二謝帖》五行、《得示帖》四行,共一紙。總稱為《喪亂帖》或「喪亂三帖」。紙本,縱26.2厘米、橫58.4厘米,奈良時期由遣唐使傳入日本,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藏。此帖在日本流傳了一千三百多年,被視為國寶,為中國書法界所知不過百餘年。

王羲之《二謝》帖臨習淺談

文/崔向君

在書法史上,有兩位超一流的大師——王羲之和顏真卿。而王羲之處在東晉時期,對行草書書體的定型有博採、歸納、整合、創變之功,並使其盡善盡美,「大統期至,萬世不易」,被後世尊為「書聖」。無論是筆法、結體,還是章法、氣韻等等,王羲之書跡均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被後世所遵從。

特別是唐太宗李世民極力尊崇之後,被書家們奉為學習行草書的圭皋。甚至可以說,王羲之的筆法系統和結體方法成了後世行草書的「遊戲規則」。

王羲之行草書跡除神龍本《蘭亭序》外,尤以其尺犢書跡更能表現東晉時期文人墨客俊朗雅逸、蕭散超邁的風度和襟懷。《二謝》帖便是王羲之尺牘作品中的一件代表品。

《二謝》帖,全帖共五行三十七字,以啟首「二謝」二字而得名。該帖神采俊逸,從容而瀟洒,筆法方圓兼施、精絕超倫,節奏疾緩鮮明,變化豐富而和諧大方。

臨習時除了整體把握上述藝術特徵外,還須從以下四個方面剖析全帖,將藝術感受落到實處。在明確其藝術高妙境界的前提下,將其技術招數總結出來,便於全面、細緻、深入地掌握。

01/

大小參差,變幻莫測。

該帖乍看大小變幻,層次豐富,猶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仔細觀察後得知「謝」、「靜」、「女」、「愛」、「議」、「邊」等字較大,而「良不」、「再拜」、「兒悉佳」、「患者善」、「所送」等字較小,大小穿插,變化生動。

02/

映帶組合,連綿起伏。

帖中「比面」、「良不」、「羲之女」、「再拜」、「想邵」、「患者」、 「當試」等映帶組合分布在整個作品不同的部位,使得作品酣暢貫氣,連綿起伏。宋代米芾尺犢多用此法。

03/

粗細變化,對比強烈。

該帖最細的筆畫與最粗的筆畫相差好幾倍。像一首交響樂中的高音和低音的變奏,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受。帖中整體上第一行筆畫較粗,第三行筆畫較細,而行與行之間局部粗細的變化和每行之中粗細的變化,則更加錯綜微妙,令人感嘆不已。

04/

節奏感受,優美動人。

該帖首行行筆穩健,節奏平緩,行末三字行筆稍快。至第二行「靜」字右部「爭」字行筆開始加快,接著「羲之女愛再拜」六字飛瀉直下,起伏跌宕,牽絲映帶,一氣呵成,直接進入全篇節奏之高潮。

從第二行補加的「彌」字到第三行的「前」字,恢復平緩狀態,與首行相照應。而從「患者善」開始至最後兩行筆速又略為加快,與第二行節奏高潮相呼應。

最後的 「邊劇」二字,揮灑飄逸,特別是「劇」字,雅韻空靈,意猶未盡,猶如一首美妙樂曲的尾音止後,餘音繞梁,三日不息。真可謂「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書法入門

提供有價值的書法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與眾不同的張瑞圖,他的書法才是真正的「矮大緊」!
蘇東坡書法七大典型特徵

TAG:書法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