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許寧生:攻克晶元等核心技術,「雙一流」大學應該做什麼?

許寧生:攻克晶元等核心技術,「雙一流」大學應該做什麼?

來源:內容來自「文匯報」,謝謝。

■嘉賓:許寧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

■採訪:姜澎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一直是熱門話題。隨著國家集成電路創新中心、長三角集成電路設計與製造協同創新中心、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一期)、腦與類腦智能基礎應用轉化研究等一系列布局的落地與推進,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復旦大學對接集成電路發展等上海承擔的三項重大任務方面,已形成了新的布局。他認為,無論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還是國家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尤其是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大學都應該、也必須更多主動擔當。

「深蹲助跑」,推動創新策源能力和技術突破實現「起飛跳躍」

「從世界範圍來看,在國家戰略產業發展中,大學歷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許寧生說,大學本來就以服務國家戰略、社會需求和人類文明為目標。綜合性大學基礎研究積澱深厚,科研更應聚焦變革性前沿技術以及大科學問題,在關鍵及核心技術領域不斷發力。

在集成電路領域,晶元創新和高端製造能力是影響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許寧生說,在世界範圍盤點集成電路行業近20年來最重要的革命性技術,不少都誕生於高校。

最典型的是,微電子領域的三項最著名的技術——鰭式場效晶體管、應變硅技術以及高K柵介質技術都誕生自大學。正是這些基礎研究成果被產業界採用,國際半導體技術發展藍圖(ITRS)所預言的「技術紅牆」才不斷被打破,摩爾定律也才能延續至今。英特爾、三星、台積電等國際微電子行業巨頭至今都依賴於這些技術。

「推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大學要在科研布局和人才培育上積極作為。」許寧生說,高校集聚著大批科研人才,但研究工作往往從興趣出發。學校要做的是創造各種條件,鼓勵學者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勇闖科研無人區。

2013年4月復旦大學就成立了微電子學院,並整合材料、數學等學科的基礎研究力量,從材料、器件、演算法等方面破解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難題。同年,復旦大學又聯手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等國內微電子研發領域「領頭羊」,組建長三角集成電路設計與製造協同創新中心,並協同中芯國際、華虹等微電子生產領域的龍頭企業,將基礎研究成果推向產業化。

「上海擁有集成電路設計、研發、生產、封裝的完整產業鏈。」許寧生說,這是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先天優勢。近年來,上海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一系列布局,也使微電子產業的下游應用不斷拓展。

對標國家戰略,未來大學將打破學科隔閡,形成協同合力

「當今眾多對產業形成顛覆性革新的成果都誕生於融合創新和學科交叉領域。」許寧生說,作為「雙一流」建設高校和綜合性大學,復旦大學在推動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攻關突破方面有著天然優勢。

在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復旦大學為此布局了「一計劃兩中心」,即國際人類表型組重大科學計劃(生命與健康)、微納電子與量子國際創新中心(信息技術)、腦與類腦智能國際創新中心(交叉)。

過去五年,復旦大學在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三大領域共承擔國家重大項目超過200項。其中,國際人類表型組重大科學計劃將帶動上海在精準醫學研究領域形成全球影響力。腦與類腦智能國際創新中心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正逐步提升。學校設立的張江國際腦影像中心和張江國際腦庫兩個重大實驗技術平台,推動腦科學前沿科學中心成為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同時,復旦大學聯手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建上海市首批功能型平台——類腦晶元與片上智能系統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台也已快速推進。

「通過『一計劃兩中心』的建設,整合上海及長三角所有相關學科的優勢資源。」許寧生說,「一計劃兩中心」相互之間既有相關性,又各自瞄準國際前沿,可以協同孕育重大原始突破。

基礎研究面向前沿國際競爭,產教研聯合,形成高精尖行業發展的持續動力

「任何基礎研究最終都能夠對社會、對產業形成重要推動作用。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和生物醫藥三大領域與產業的結合尤其密切。」許寧生說,「大學在這一過程中,必須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基礎研究的支撐和高精尖缺的人才支持。」

目前落戶張江的國家集成電路創新中心的籌建、規劃以及發展,許寧生自己全力而為。

「得益於國家近年來的投入和對原創性科研成果越來越重視,目前國內高校和科研單位在微電子國際前沿領域的研究成果逐漸嶄露頭角。」許寧生稱,僅以集成電路領域的兩大頂尖國際會議IEDM(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國際電子器件會議)和ISSCC(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國際固態電路大會)為例,過去這類引領行業發展的頂尖會議上,國際大企業發表的論文佔70%,另有20%來自西方國家的科研機構,10%主要來自日本、新加坡,國內科研院所的成果少之又少。這種狀況在過去十多年有了很大變化。2005年以來,中國大陸共在ISSCC上發表了24篇論文,其中高校發表了19篇論文,有9篇來自復旦大學。「這意味著中國的高校不僅在基礎研究領域近年來有所發展,在對行業發展的推動方面,也開始發力。」許寧生說。

未來,在人工智慧領域,復旦大學正在籌劃長三角智網賦能工程(W計劃);在生物醫藥發展領域,正在重新整合力量,在精準醫療以及新葯研發方面形成合力。

針對目前國內相關領域人才缺失的短板,許寧生說,目前復旦大學正在建設國家集成電路產教研融合創新平台,該平台將探索產教、科教融合的集成電路人才培養體系;此外,還將成立創新學院,通過各種體制和機制創新吸引並培養一批頂尖人才,融入上海創新人才高地建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行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孫正義:未下令ARM停止向華為供貨 仍在研究美國限令
通過,瀾起科技正式登陸科創板!|半導體行業觀察

TAG:半導體行業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