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唯恐避之不及,現在都對電競「真香」為哪般?
作為電競賽事中相當具有號召力的一項,LPL夏季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近幾年,我們明顯能感覺到電競正逐漸從一個小眾愛好滲透到大眾日常生活中去。
日前,上海出台促進電子競技產業健康發展20條意見,提出力爭3至5年內,全面建成「全球電競之都」。
目前正式提出建設電競文化高地的一線城市,還有大灣區的深圳和廣州。
電競已經從曾經的「玩物喪志」演化成了當下資本追捧的寶貝,如今連城市發展規劃也有了它的一席之地。有些高校,也逐步開啟了電競專業。
許多熱愛遊戲的青年,好像因此找到了沉迷遊戲的意義,但現實並非如此。
電競「捧」起經濟大旗?
潑冷水之前,我們先正視「電競」這一新興體育項目,它如今被資本瘋狂追捧,帶動了直播平台收益與相關周邊產出,還有整個城市的經濟。
電競產業的潛在價值已經是共識。權威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電競行業的規模大約在770億元,去年已突破880億。預計到2020年,整個電競市場規模將達到375億。
對於上海來說,電競產業的發展遠不止商業地產,也是在近期,上海提出打造夜間經濟,電競顯然是理想載體,電競消費帶來的夜間消費能力具有很強的擴展性,近期也誕生了大量以「電競」遊戲為主題的酒店品牌。
而這些之所以得到快速發展,是因為近幾年電競賽事熱度逐年走高,全國各地電競俱樂部群雄遍起,許多頂級俱樂部如EDG、IG都將主場放在了上海。
與之帶動的,還有房價。上海致力於打造全球電競之都,之後還會有許多全球賽事、電競周在此舉辦,相關資源加速扎堆上海,在房價均價9萬元以上的靜安區,匯聚了英雄聯盟、王者榮耀、Dota2等電競專業賽事。
在這樣寸土寸金地區打造電競基地,也反映上海對待電競產業抱以極高的投入和期待。
一碗殘酷青春飯
但在一片向好的大環境面前,殘酷的是個人命運。
在電競圈,有一句知名的論調:「成為一名電競選手比考上 985 更難。」其中一個知名案例是,2018年以不敗戰績獲得全球高校比賽冠軍海口經濟學院隊,同年在德瑪西亞杯遇到了LPL戰隊BLG,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相當於摁在地上錘。
BLG作為一支LPL「二流」戰隊,尚且有如此實力,再不說決賽圈常客們EDG、RNG以及IG等知名「電競豪門」了。因為就像其他體育賽事一樣,電競選手一樣會經歷高強度的訓練與殘酷的淘汰機制。
RNG中單小虎就曾表示過「像我這樣的選手,一萬人中只能出來一個」。
除了遊戲天賦過人外,電競選手每天要面對十幾個小時的訓練以及接受比賽帶來的各種傷病。他們的犧牲也是巨大的,有些選手僅僅是為了比賽時不出手汗,乾脆切掉了交感神經。
電競選手「青春飯」的保質期格外短暫。新人十五六歲選拔入隊,二十歲進入黃金期,過了二十二歲則已是「高齡選手」。期間若是沒有成績或保持高競技狀態,只能坐上冷板凳,被身後更年輕的新人替代,直至與俱樂部解約,回歸社會。
那時,青年告別遊戲里的熱血殺伐,眼前的才是平凡又真實的人間。
目前,電競退役選手並沒有任何福利待遇可言,他們大多憑著在役時的人氣做了遊戲主播,或去謀一份社會底層的工作,不可謂不心酸。
有些選手比如PDD、笑笑、若風等,能拿到直播平台的頂級合約,但他們太少,太幸運,更多的選手命運只能是被人忘記。
曾經OMG紅極一時的上單選手淘寶權,退役後如今白天做安保,晚上進行直播;曾被拳頭官方認證的「世界第一ADC娜美」,職業生涯結束後,直播人氣僅幾萬而已,收入平平。
可見,這並不是一條開闢給熱愛遊戲的孩子們的捷徑,相反,他們要面對的,是一條踩著雲走的路。
若是運氣好,有兩三個功成名就,直抵雲天,而更多的,是一腳踏空摔回平地。
一代又一代電競選手的犧牲、付出,成就了眼前電競產業的空前繁榮。正是在這個時候,我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電競」之於普羅大眾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
「電競」,可以是我們茶餘飯後的消遣與談資,但若要變成奮鬥目標或是化身要捨棄學業、事業的終極夢想追求,在目前這個整體生態產業鏈還不健全,仍在摸索布局的時期,談及這些當真為時尚早。
※QQ音樂打假,張藝興、蔡徐坤的數據真相又遭扒皮,還涉粉頭貪污
TAG:科技微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