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丹麥、加拿大「北極諸國」爭奪海底控制權,誰是最後贏家
加拿大和美國海岸警衛隊的船隻共同繪製了北極海底大陸架地圖。圖片來源:DVIDSHUB/FLICKR
上個月,隨著加拿大繼俄羅斯、丹麥之後,成為第三個宣稱自己應該對包括北極在內的北冰洋大片海域擁有主權的國家,有關北極的競爭變得日趨白熱化。
基於廣泛的科學數據,加拿大於5月23日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CLCS)提交了申請,加入了與俄羅斯和丹麥的競爭。
與這兩個國家的想法一樣,加拿大也是由礦產資源的前景所推動的——人們相信北冰洋海底蘊藏著巨大的石油儲量,隨著極地冰層的消融,這些石油資源將變得更容易開採。
所有這3個國家的主張,以及其他國家對海洋的幾十種類似的訴求,都建立在廣泛的海底測繪基礎上。事實證明,無論哪個國家的申請最終能否達成,海底測繪對科學都是非常有益的。
美國達勒姆市新罕布希爾大學海洋地球物理學家Larry Mayer說,爭奪海底部分地區控制權的競賽,「極大改變了我們對海洋的認識」。
沿海國家對專屬經濟區(EEZ)擁有主權,從定義上講,EEZ是指從其海岸線向外延伸200海里(370公里)的區域。但是,1982年出台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使擴大該區域成為可能,前提是一個國家能夠使CLCS相信其大陸架已超出EEZ的界限。
在各國迄今提交的84份申請書中,大多數都是受石油和天然氣前景的推動,儘管深海採礦技術的進步為這些申請增添了新的理由。例如,巴西在2018年12月提交了一份申請,其中涉及里約格蘭德隆塞山脈,這是一座深海山脈,位於里約熱內盧東南1500公里處,覆蓋著富含鈷的錳鐵外殼。
然而要提出主權要求,一個國家必須提交有關海床形狀及其沉積物的詳細數據,這些沉積物在大陸架上往往比在深海中更為深厚。這些數據來自聲吶和地震剖面測繪,前者能夠顯示海底地形,後者則使用低頻水柵探測沉積物。加拿大的申請還要求船隻進行高解析度重力測量,以揭示海底結構的重力異常。
在海洋地殼中發現的高密度地幔岩石的重力讀數往往較高,而在較輕的大陸結構上的重力讀數通常較低。申請對從海底挖掘的800公斤岩石樣本進行了分析,其成分可以區分大陸和海洋地殼。
這些研究並不便宜——僅加拿大的17次北極探險就花費了1.17億加元。但是這3個國家爭奪北極的努力,以及其他幾十個國家對海洋的要求,對海洋學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僅在北極地區,海底測繪就揭示了幾座沉沒的山脈,這些山脈以前沒有被早期的聲吶技術探測到。例如,楚科奇海帽是一個從阿拉斯加延伸出來的海底高原,在那裡發現了數百個坑坑窪窪的痕迹,這表明,以前被凍結於此的甲烷已經從海底噴發出來,這一現象可能會加速全球氣候變化。
在海底山脊上發現的縫隙使得海流可以從一個盆地流向另一個盆地,「這對北極地區的熱量分布以及氣候和冰川融化的整體模型產生了重要影響」。Mayer說。
由成員國的21名地質學和水文學等領域科學家組成的CLCS,已同意了完成評估的28項申請中的24項。而澳大利亞是第一個成功的國家——2008年,其領土面積增加了250萬平方公里。紐西蘭則獲得了比陸地面積大6倍的海底領土。
但CLCS只評判每一項申請的科學價值;當這些訴求發生重疊時,它沒有權力決定各國的邊界。一旦科學價值得到認定,要解決這一問題,各國就必須求助於外交渠道。
格陵蘭島冰川 概念圖
有關北極的3個主權主張都圍繞著羅蒙諾索夫嶺展開。
羅蒙諾索夫嶺是一個水下山脈系統,從加拿大奇基塔盧克地區的埃爾斯米爾島經過北極,延伸至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新島。兩國都聲稱這條山脊在地質上與他們的大陸相連,而丹麥則表示這條山脊也與丹麥的格陵蘭島相連。由於該山脊被認為是大陸地殼,所以其領土擴展可能是廣泛的。
CLCS將需要數年,或許數十年時間,才能對重疊的北極主權主張做出裁決。無論誰贏得這場科學競賽,都將面臨一場外交鬥爭。
丹麥、俄羅斯和加拿大都表示希望和平解決這一問題。(趙熙熙)
※《科學》(20190531出版)一周論文導讀
※你以為殺蟲劑能滅蚊蟲?還讓蚊子「激增」了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