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不虧欠」,只是彌補自己童年時的缺失,其實孩子並不需要
圖|文原創:錦鯉媽咪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陷入兩個極端,第一種就是不讓孩子跟人家比。當孩子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買玩具,就會向家長要,家長非但不給孩子買,還總問「別人有的你就要?」
第二種,就是當家長看見別人家的孩子有的,自己家孩子也不可或缺,也必須有。然而這兩種教育方式,都有著很大的弊端,不適合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使用。
父母認為的「不虧欠」,對孩子卻未必好
潘婷在一個二胎家庭里長大,父母都比較疼愛弟弟,時常忽略自身的存在。家裡如果買了玩具,肯定是只給弟弟買一個,自己就只能在旁邊看著。從小就遭受父母不公平待遇的潘婷,就希望在結婚之後,把自己最好的一切都給孩子。只要別人家有的,自己也絕對不會虧欠孩子。
潘婷在結婚之後生了一個女孩,寶寶一出生,潘婷就把工作給辭掉了,因為她想給孩子更多的愛。孩子在一個月的時候,家裡的玩具就沒斷過,即使孩子不會玩,也要買了放在家裡堆著。用的奶瓶,尿不濕雖然不算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生活條件中也算是首屈一指。
看見別人家孩子買了什麼新鮮的玩具,潘婷也會馬上給自己家的孩子也買一個。有些玩具並沒有到孩子的使用年齡,孩子才八個月大,像一些益智的玩具,孩子根本就不會玩,但她還是給買了回來。
後來孩子漸漸長大了,開始上幼兒園了,別人家的孩子學跳舞,潘婷也去舞蹈社給孩子報了舞蹈班,結果孩子學了兩天說太無聊,不想去。潘婷想,既然孩子不喜歡那就算了。後來為了女兒長大能夠防身,又給女兒報了跆拳道班。總之,別人家小孩子乾的事情,潘婷家的孩子從來不缺。
到現在,孩子已經被嬌慣的,一到超市什麼東西都想買,而家裡的一大堆玩具卻從來都不玩,每天穿得像小公主一樣,零花錢也從來沒斷過。其他的小朋友,都特別羨慕女兒能過上如此自由的日子。
父母為何會有這種心理?
有些父母有了孩子以後,就會出現這種不想虧欠孩子的心理,之所以出現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大多是父母自身的原因。
1、小時候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一直被父母虧欠,想彌補
父母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傷害,在成年之後依舊揮之不去,留下了心理陰影。這種陰影會漸漸地帶給自己的孩子,通過另外一種方式去反饋。
父母出現這種不想虧欠孩子的心理,很有可能是因為父母在原生家庭時,因為家庭條件不好等因素,而被他人歧視。在幼兒時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去買玩具,吃零食,那種無助的心情至今都揮散不去。因為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所以想彌補在內心的這一份對自己的虧欠,同時也不想讓孩子的童年留有遺憾。
2、過於驕傲,不想讓人覺得自己的孩子比人差
還有一種家長自身過於驕傲,不想比別人差。認為別人家有的,自己家的孩子也得有。反正自家條件又不比別人差,怎麼能讓孩子從小就甘於人後。這種源於家長的驕傲,不想讓人覺得自己的孩子比人差。卻忽略了孩子的想法,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很深遠。
3、盲目跟風
孩子出生之後就成了家庭中的一員,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人,所以很多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但是又不知道孩子需要什麼,所以會出現盲目跟風的情況,當別人家孩子有的,自己家的孩子也一定要有。同時,父母也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不希望因為自身的原因,對孩子有所虧欠,讓孩子的人生留有遺憾。
父母的這種不虧欠,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父母不想對孩子有所虧欠,更多的是源於對孩子的一種愛,但是不恰當的愛,並不適合孩子的成長,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
1、被物質滿足充斥,金錢至上、享受至上
父母不想對孩子有所虧欠,大多數都是在物質上給予孩子無限的滿足。孩子從小享受著金錢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被物質生活所充斥,會形成一種金錢至上,金錢超越一切的想法。同時,在內心也不會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認為錢是天生就有的,不需要通過勞動。因此,也不會從心裡真正去感恩父母的這種行為,總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當,這樣做不利於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成長。
2、總被別人家對比,壓力巨大
父母不想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有太多的差距,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超越他人。父母的這種思想會讓孩子在無形中壓力很大,尤其是父母的一句別人家的孩子,孩子的內心會漸漸形成自卑的心理,在父母的不斷督促之下,從小就經受太多的壓力,同樣不適合孩子的成長。
3、沒有自己的選擇空間,變成巨嬰
父母盲目地去跟風,給孩子一切物質的享受,買各種各樣的零食、玩具,讓孩子無憂無慮的成長。其實這都是他人的想法,完全都沒有給孩子自主選擇的空間,孩子的大腦得不到思考,完全在父母的掌控之下,自然很容易形成一個巨嬰。現在社會上很多男性在結婚之後依舊以媽媽為主,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媽寶男,巨嬰兒。還有一部分人結婚之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無法承擔家庭的責任,甚至衣食起居都要由另一半來照顧,這都是中國式原生家庭過於溺愛的一種表現。
父母該如何對待自己和孩子?
父母不希望虧欠孩子,其實只是希望孩子能夠有個美好的童年,成長之後不會留下陰影。但是父母千萬不要讓自己的愛,成為孩子無法獨立生存的根源,這是對孩子最失敗的教育。相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把握好尺度,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
1、 自己童年的缺陷,在孩子身上不能被治癒,首先要治癒自己
首先,在原生家庭中存在心理陰影的父母,並不能通過彌補孩子,讓自己的內心獲得治癒,自己的問題,應該從自身角度去原諒,而不是通過他人來緩解,獲得心裡的安慰。既然是自己童年的缺陷,自己此刻已經無法再去彌補,那麼就應該學會在內心釋然,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健全的人。
就像潘婷曾經所在的原生家庭,因為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認為父母對自己有所虧欠,就希望在孩子身上給予自己全部的愛。其實,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潘婷是站在一個不平等的方向去看待孩子,因為自己內心的不健全,所以才會用這種眼光去對待孩子。想要教育好孩子,潘婷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原諒父母,原諒曾經一切的不公平,最後再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待孩子。
2、孩子的滿足不該是無止境的
每個孩子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都會有自己的需求,父母一味的給孩子買各種玩具,孩子眼花繚亂,已經忘記了自身的想法,從而被父母無限制的愛所包圍,成為巨嬰。
讓孩子自己選擇需要的東西,這樣孩子就能夠有更多的選擇權,更好的獨立成長。另外,即使孩子需要的東西,父母也不能無限制地滿足,讓孩子在生活中要有節制。
錦鯉媽咪想說:很多家長在童年時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是那麼美好的記憶。但是我們要記住的是,這個世界正是因為那麼多的不完美,才能讓人感覺到美好如此珍貴。
別讓父母對孩子的愛,成為孩子成長中的缺陷。要用正確的方式去愛孩子,才是真正對孩子最好的方式。
我是錦鯉媽咪,家庭教育指導師,高級孕嬰師,多平台簽約作者。關注我,為您帶來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困惑和疑問,歡迎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讓身為家長的你豁然開朗,在育兒的路上不再孤獨。
※「心直口快」的孩子,會成為社會中的「炮灰」,家長不能再忽視了
※寶寶不想睡覺,兩個媽媽用不同的方式哄娃睡覺,三年後差別顯現
TAG:錦鯉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