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楊紫冰箱里放的救命葯,戳痛了 1000 萬個空巢家庭

楊紫冰箱里放的救命葯,戳痛了 1000 萬個空巢家庭

前兩天,在熱播綜藝《拜託了冰箱》中,節目組請來了不少人的童年女神楊紫。

這個經常和張一山互懟,動不動對張一山就是拳打腳踢的爽朗女孩,卻在節目中給我們展示出了她貼心細膩的另一面。

當何炅和王嘉爾打開她的冰箱時,裡面除了一些日常零食,竟然還有很多藥品,比如一些速效救心丸,保心丸之類的。

大家都非常驚訝,連忙詢問情況。

而一旁的楊紫笑著跟大家解釋到:

「冰箱里放速效救心丸,其實是為了避免發生一些突然的狀況,畢竟自己的父母已經老了,如果出了什麼意外,速效救心丸可用來救命!」

聽到楊紫給出的答案,不少人表示既心酸又感動,

畢竟時間在讓我們漸漸長大的同時,也讓父母的兩鬢生出了白髮,只是,很少有人去真正面對這個問題。

在節目中,何炅問楊紫:「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會突然擔心爸爸媽媽老了?

楊紫說:

「突然有一天,我媽拿一個眼鏡,我說『媽,你為什麼要拿眼鏡,你是近視嗎?』

她說『不是,這是老花鏡。』

那一刻,一下子戳到了我的心,原來,媽媽已經到了要戴老花鏡的年紀了。」

蔣方舟曾經說:「母親是一寸寸變老的,而父親是突然老的。」

其實,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他們都是一點點變老的。

只是,我們大都是突然間發現父母變老了,卻不知道他們是從什麼時間開始變老的。

因為,自始至終,一心嚮往外界的我們,很少把目光聚集在他們身上。

龍應台在《目送》里曾說:「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用背影默默的告訴你:不必追。」

為了不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父母們自然不會追,可我們一定要記得回頭看。

因為,父母總是老得太快,而我們卻明白得太遲。

大概兩年前,黃渤曾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

你覺得你懂你爸嗎?

沉默了許久之後,黃渤一臉沉重地說:

「一開始不懂,後來覺得懂了。其實,現在覺得又不懂了。因為我爸已經糊塗了。

也許正是出於對父親的愧疚,兩年之後的黃渤才決定放棄 4800 萬片酬,離開《極限挑戰》,以一個配角的身份錄製了一檔關於阿爾茨海默症的公益節目。

在節目中,黃渤首次談起自己的父親時,幾度哽咽。

他對舒淇坦言,最開始只覺得父親是老了記憶力衰退。

但直到有一天,父親已經完全認不出他,甚至還把他當成自己的「老戰友」,並說「從來沒有過兒子」時,一直在外打拚的黃渤才意識到有些事已經晚了。

工作上的事再難也能解決,但對於父親生病這件事,黃渤言語中滿是遺憾和無奈。

「其實,你回頭想,他現在要能打你一頓,你得有多高興啊!」

在回憶小時候被父親用皮帶打的經歷時,這個 44 歲的大男人不覺濕了眼眶。

當被舒淇問到,如果突然之間回到了在爸爸還有記憶的時候,你想對他說什麼?

神情有些黯然的黃渤先是嘆了一口氣,緊接著捂著臉深思了一會說:

「沒有想說什麼,我想能多陪他一會就可以了。」

原本,看似稀鬆平常的陪伴,在這一刻,成了終身都無法彌補的遺憾。

短暫的沉默之後,目光閃爍的黃渤一直眺望著遠處,娓娓地說道:

「能和父親在一塊,哪怕聊點閑篇,聊點筆墨紙硯,聊點油鹽醬醋……」

眼神空洞的他沒有再繼續說下去。

原本,我們都以為在父母身邊的日子太過平淡,於是我們拼了命的想要逃離,想要去追尋所謂的大千世界,可最後到頭來才發現,原來,我們最想要的只是陪在父母身邊。

這個月 20 號,一條 #鄧超為爸爸在觀眾席留空座位# 的話題,上了熱搜。

後來,鄧超在自己的微博里寫道:

「早上去看了爸爸,給他放了兩首《銀河補習班》里的歌,其實就是寫給他的歌,陪他喝了罐他喜歡的冰啤酒,告訴他我帶著先給他的電影開始路演了……」

2011 年,鄧超父親因病離世,那是鄧超事業上升最好的時期,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可惜如今,縱然風生水起意氣風發,獻給父親的電影也終於上映,但是身邊,卻失去了那個最好的觀眾、最親愛的人。

當初,在父親去世後的第一個父親節,鄧超就曾說說,他不止一次的撥打過父親的電話。

「希望電話能通,即使是陌生人,我會聽很久。」

言語之間,慢慢都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辛酸和無奈。

可當世間所有關係都指向團聚,唯有父母指向別離,我們跟父母之間的距離說遠不遠,說近不近,不過就一場此生再也無法彌補的遺憾而已。

而也是過了很久,你才終於意識到,生命本就是脆弱到可以瞬間便沒了心率跳動的東西。

記得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你是從什麼時候意識到,你生命里再也不會遇見那個人了。」

大概就是從走進他們的房間,一天又一天,東西如舊,舊人卻不在。

你才像拉長了反射弧一樣,抱頭痛哭。

如果當初……可惜沒有如果。

前段時間,在《家有兒女》中飾演父親夏東海的高亞麟,與焦俊艷的一段對話,看哭無數人。

32 歲的演員焦俊艷自尊、獨立,但和大多數人一樣,不理解父母對自己生活的干涉。

帶著幾乎每個年輕人都有的困惑,焦俊艷問高亞麟:

「你覺得人為什麼要結婚?

高亞麟深思了一會說:

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

父母在,比如你今年 30,你不會琢磨,就算你今年 60 歲,你也不會在意。

因為你老覺得有一堵牆,擋在你和死神面前,你看不到死神。

這個跟你年齡多大沒關係,就像我現在就是,父母一沒,你直面死神,你開始能清晰看到你人生的盡頭。

很多人說被這段話突然戳中淚點,也有很多人因為這段話,突然明白了父母的一片苦心。

很多時候,生活中並沒有那麼多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我們從當初離家的那一刻起,就在為了事業打拚,為了愛情奮鬥,我們從不曾虧待自己半分,可卻唯獨虧欠了他們。

《歲月神偷》中曾有句台詞:「在變幻的生命里,歲月,原來是最大的小偷。」

因為就在我們以為歲月漫長、時光尚好的時候,生活總能給我們一記巴掌:

你陪伴父母的時間,已經沒有很多了。

今年年初,費玉清在告別演唱會上,向粉絲宣布了自己封麥絕不復出的消息。

事件一出,輿論嘩然,不少人在惋惜的同時,都感到好奇。

直到,所有人看到了他的手寫告別信:

字裡行間,所有看得人無不動容。

尤其是那句:「這麼多年來,為了達到更高的境界,我一直快步向前,卻也忽略了欣賞沿途的風景;

當父母親都去世後,我頓失了人生的歸屬。

沒有了他們的關注與分享,絢麗的舞台讓我感到更孤獨,掌聲也填補不了我的失落,去到任何演出的地點都讓我觸景傷情……」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看過一本叫《後來的我們都哭了》的書中說:

「每個做子女的,不管成長到幾歲,都覺得自己依舊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面對風暴時,習慣躲在父母身後,面對挫折時,習慣找父母傾訴,面對傷害時,習慣找父母哭泣。

我們毫無節制地索取,父母毫無怨言地給予,這也就使我們被寵溺得成年後依舊像個小孩子。」

我們這一代人,總是習慣性叫闖天闖地、追求夢想,因為知道一回頭,父母的眼神和安慰就是最大的底氣。

我們肆無忌憚的燈紅酒綠下遊走,甚至有時候帶著一絲不願回頭看的厭煩。

我們都以為父母,還會陪我們很久。

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你會不會也發現父母也擁有了第一根白髮;

會不會發現第一顆牙齒掉落的時候,她和他眼角的皺紋竟也多了幾分;

你會不會發現,就在跟你視頻的時候,父母竟然連你拍給她們的照片都看不太清了,上樓梯的時候,往常要搶著給你提行李的人,突然吃力了些許……

在那本《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 55 件事》中,有一個公式曾戳動無數人:

假使你父母現在 60 歲,餘下壽命是 20 年。你沒有跟父母同住,你每年見到父母的天數,大概是 6 天,每天相處時間大概是 11 小時。

那麼,你和父母可以相處的日子只剩:20 年×6 天×11 小時=1320 小時。

也就是說,你和父母相處的日子只剩下 55 天了!

55 天,你以為的來日方長,不過是往後餘生,突然某一天,一場大病,就再也沒有了餘生。

@艾格

我是做工程的,每年基本上只有過年的 3、4 天假期。我曾經算了下,我媽現在 51 歲,如果她能陪我到 90 歲,那麼在她剩下的歲月里,我能陪她,也不過幾個月時間。

@愛吃棗的默默

自從嫁人了以後,回去的時間就更少了,因為是老公是獨生子女,所以我過年回家都是隔一年回一次,我爸媽今年都 60 多了,說實話,我不敢想,自己還能陪他們多長時間,所以有時候也挺後悔遠嫁的。

……

曾經看過一組數據調查:

在全國範圍內,63% 以上的人每年和父母團聚的次數少於三次,而他們和父母的相處時間,平均也只有 78 個小時,也就是,3 天 6 個小時。

而在這樣難過的數字背後,更難過的是背後還有將近 1.7 億 60 歲以上的老人,有 40% 長期過著兒女不在身邊的「空巢生活」。

有官方數據統計,預計再過十年,老齡人口將達到 3 億,其中,「空巢老人」的比例,將佔據 90%。

馬薇薇在《奇葩說》里說:

「父母供你讀書,上大學,買房買車,幫你帶孩子,想過沒有,你們首付哪來的,想過沒有,你們月供怎麼這麼輕鬆。

當你把爸媽送進養老院後,你的家裡不會再有吵架,你的中晚年生活會很幸福,你會過上很平順的幾十年,周末去看看父母就行了。

但當有一天他們不在了,你想去看他,他不在了。一個周末的晚上,你習慣性開車到那家養老院,沒了。

你會怨恨自己一件事:我年輕的時候,為什麼會因為一些瑣事就離開他了呢。

前短時間,我一個朋友的父親,突發疾病,去世了。

過了好幾天,我看她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

「終於,每一次,都害怕是最後一面。」

「害怕的是,從此我只有眼前路,沒有回頭岸。」

所以,希望我們都能在關心自己的同時,多多關心一下他們的身體,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天,不要等失去了才明白,自己最想守護的,原來恰恰是自己已經失去的。

不要讓愛等待,也不要讓「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在我們身上上演。

趁父母尚在,多打個電話,常回家看看,現在的他們需要我們,就像我們小時候需要他們一樣。

今日互動話題:

你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

爸媽已經老了

作者:創意社(ID:ichuangyi99)。有趣的靈魂總會相聚,我在一個有意思的地方,等一個有趣的你!新浪微博@創意社長。看書有道經授權發布文章。

主播:揚歌,看書有道簽約主播。愛旅行、愛電影、愛音樂的話癆女主播,有著阿姨音,卻是一顆少女心。端的是一副嚴肅高冷樣,骨子裡卻充滿了幽默詼諧喲。歡迎來微博一起玩呀,@Reika_Shaw 等你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書有道 的精彩文章:

90 後超一半網貸:毀掉你的是「德不配位」的消費觀
世界上,最公平和最不公平的,都是時間

TAG:看書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