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妖王無懼真武大帝?它有九個腦袋,孫悟空單挑未必能贏!
文:白馬晉一
【一】
《西遊記》六十二回有這樣一個故事。
當時取經團途徑祭賽國,此國有一寶塔,喚作五色琉璃塔。塔上本有一顆佛家舍利子,晝夜放光,場面甚是宏偉。不期一夜,卻遭人偷竊。國王遷怒於守塔之人,連帶了國內一眾僧人,皆受勞役之苦。
要調查這樁失竊案,其實不難,孫悟空很快便鎖定了嫌疑人,即是帝都不遠處亂石山碧波潭萬聖龍王所為。萬聖龍王的法力,大抵同西遊神話里絕大多數龍王一般,是上不了檯面的,甚至孫悟空那兩位混飯吃的師弟,也可以輕而易舉將它擒殺。
但老龍王有個女婿,卻非等閑之輩。
【二】
老龍王的女婿,喚作九頭蟲,又人稱九頭駙馬。當年盜竊一案,正是它做的參謀,「下了一陣血雨,污了寶塔,偷了塔中的舍利子佛寶」。
這九頭蟲的法力,更是了不得,即便孫悟空豬八戒二人合力,短時間也未曾討得便宜。尤其在它現出本相,曾統領天宮八萬水軍的豬八戒,禁不住驚呼道,「我自為人,也不曾見這等個惡物!」
且看是何模樣?
「毛羽鋪錦,團身結絮。方圓有丈二規模,長短似黿鼉樣致。兩隻腳尖利如鉤,九個頭攢環一處。展開翅極善飛揚,縱大鵬無他力氣;發起聲遠振天涯,比仙鶴還能高唳。眼多閃灼幌金光,氣傲不同凡鳥類。」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人對於動物的劃分,有「五蟲」之說。譬如《西遊記》五十八回,如來佛祖曾有向眾人科普,「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其中羽蟲,其實就泛指鳥類。九頭蟲,其實便是九頭鳥。故小說里特彆強調,「氣傲不同凡鳥類」。
【三】
幸虧有二郎神幫忙,取經戰隊終於啃下了這塊難啃的骨頭。
且看原著的描述。
「那駙馬見不停當,現了本象,展開翅,旋繞飛騰。二郎即取金弓,安上銀彈,扯滿弓,往上就打。那怪急鎩翅,掠到邊前,要咬二郎;半腰裡才伸出一個頭來,被那頭細犬,攛上去,汪的一口,把頭血淋淋的咬將下來。那怪物負痛逃生,徑投北海而去。」
要知道,二郎神當年曾力擒巔峰狀態的孫悟空,九頭駙馬縱有神力,恐怕也難敵這位「神二代」。
有意思的是,九頭鳥(蟲)故事,並非《西遊記》杜撰。早在南宋志怪集《夷堅志》,就早有出現此物形象。淳熙初年,時有長沙太守,不堪忍受九頭鳥的嘯叫,便張榜懸賞捕殺。此鳥是何形狀?且看描述,「身圓如箕,十脰環簇,其九有頭,其一獨缺,而鮮血點滴,如世所傳。一脰各生兩翅,當飛時,十八翼霍霍而動,亦有所向不同,更相爭拗,用力竟進而翅翮傷折者,其異如是。」
可以看出,至少在南宋時節,便有九頭鳥形象,且同《西遊記》里,其遭二郎神細犬偷襲,一頭被咬下,血淋淋地一路狂飛而去,特徵並無二樣。
【四】
九頭駙馬負傷之後,徑直往北海逃命去了,似乎並未遭遇翦除,故《西遊記》又有雲,「至今有個九頭蟲滴血,是遺種也。」
但有趣的是,西遊神話世界,北海同北俱蘆洲大概是水陸接壤的,而北境轄區坐鎮的,可是大名鼎鼎的真武大帝(又稱九天盪魔祖師),此尊神專以降妖伏魔聞名於世。九頭駙馬何故獨獨「北漂」,投伏魔之網卻又能自保身家周全呢?
答案隱約藏在原著十八回。
當時孫悟空奉唐僧之命,緝拿高老莊作亂的豬八戒。孫悟空比較調皮,變做高小姐同豬八戒抬杠起來。豬八戒聽聞高老爺請人捉拿他,哈哈一笑,便將話說得耐人尋味,「我有天罡數變化,九齒釘鈀,怕什麼法師、和尚、道士,就是你老子(高老爺)有虔心,請下九天盪魔祖師下界,我也曾與他做過相識,他也不敢怎的我。」
西遊故事巧妙的地方,其實便在前後伏筆照應。看得出來,真武大帝降妖伏魔,其實也是看人下飯,豬八戒曾在天庭當過差,二者曾有過交集,故有恃無恐,九頭駙馬之所以跑路北境,卻能安然無恙,大抵也曾同天尊有過相識,抑或它背後的關係網,和天尊有了道不清的瓜葛。
有趣的是,孫悟空在一路向西的磨礪過程中,也慢慢洞悉了神話世界微妙的利益關係,遭遇妖精之時,也不急著痛下殺手,先忙著問來著來歷,打量其是何後台。當然,這些故事背後隱約可窺的,便是小說作者欲言又止的明朝官場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了。
※趙雲武力三國排名前五,為何卻非公孫瓚心腹大將?或藏一個玄機!
※西王母宴請神仙,為何一定要用蟠桃?孫悟空豬八戒曾被蟠桃會坑慘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