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字頭」大學落戶濱海,目標大國重器

「國字頭」大學落戶濱海,目標大國重器

簽約整整一年後,「國字頭」的中國核工業大學傳來新消息——其選址確定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生態城,將於2021年初步建成。

即將亮相

2018年6月15日,天津市曾與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一條就是中核集團在津投資建設中國核工業大學。

今年6月22日,天津工程信息網發布相關監理招標公告。公告顯示,核工業大學(天津)建設項目建設資金為67502萬元,已經落實,建設規模為223125平方米 。

核工業大學(天津)建設項目分期建設,本期建設總建築面積約74588㎡,其中地上建築面積約70888㎡,地下人防工程3700㎡。擬建教學綜合樓、行政樓、學生生活組團、教職工生活組團及室外工程等。

工程建設地點為:東至玉砂道,南至漁澤路,西至雲溪道,北至漁帆路

項目示意圖 來源:天津廣播

根據計劃工期要求,監理及相關服務總期限自2019年7月26日至2023年9月20日;其中,監理(施工階段)期限自 2019年9月20日至 2021年9月20日。

隨著中國第一所「核高校」即將亮相,中國核工業人才培養將裝備上「核動力」。

掛牌5年

長安街知事梳理髮現,早在2012年11月29日,核工業大學就已掛牌成立,學校性質為「企業大學」,由中核集團核工業管理幹部學院和研究生部組成。

時任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對核工業大學的寄語是: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核工業特色的人才教育培養新路子,成為推動企業戰略實施、經營發展和文化傳播的重要平台。

可見,當時核工業大學對標的是「世界一流的企業大學」。

目前,核工業黨校常務副校長高立本兼任核工業管理幹部學院、核工業大學黨委書記一職。

2013年和2014年,核干院先後就核工業大學建設召開「新校區立項報告評審會」及「新校區建設方案徵集專家評審會」,不過後續進程並未進一步披露。

進入2017年,核工業大學建設進程明顯提速。據中核集團官網報道,2017年6月14日,核工業管理幹部學院召開了核工業大學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座談會。

2018年初,核工業大學年度工作會透露:新校區建設已取得新進展,教育培訓組織能力建設有了明顯突破。這次會議宣布,2018年核工業大學要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其中之一就是確保核工業大學開工建設。這意味著,新校區的選址工作已經有了眉目。

半年後,新校區建設又有實質性進展。去年6月,中核集團與天津市政府簽署戰略協議,確認中國首所「國字頭」核工業大學將落戶天津。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天,中國核工業大學還與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簽署了合作協議。

戰略考量

核工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辦中國核工業大學的呼聲也已持續多年。

據科技日報報道,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萬鋼就呼籲,應從核工業發展國家戰略層面考量,儘快支持創辦中國核工業大學,儲備好青年基礎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萬鋼還建議,參照中科院大學、社科院大學辦學模式,發揮行業辦學特色和優勢,開展小規模、急需的本科專業教育,以滿足中國核工業發展不同梯次專業人才建設需求。

可以看出,核工業大學謀劃的是一種新的辦學模式,不僅是校企結合培養專業的後備人才,還將是為在職人員提供產學研融合的進修平台。

據了解,中國核工業大學將圍繞核產業,目標是建成集人才技能培訓、碩士及博士學歷教育、國際學術交流、核心技術研發等功能於一體的國家級產學研創新示範基地。

事實上,全國多地此前都在「競爭」引進這所「國字頭」的尖端學府。長安街知事注意到,核工業大學選擇天津的背後,有當地很多硬實力的支撐,如直升機、大飛機、大火箭等強大的製造業品牌已在當地打下良好的基礎。

戰略協議顯示,中核集團將聯合相關企業,在天津規劃建設中核集團高端新產業發展基地,加快發展一批國內領先的高端產業,培育發展一批新興產業,在天津構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自主知識產權的集團產業鏈體系。

目前,國內由中核集團參與共建的「核特色」高校還有兩所,分別是位於湖南衡陽市的南華大學和位於江西南昌、撫州的東華理工大學。

頂尖人才

當前,我國核工業正處在由大國向強國跨越的關鍵時期。我國的核電技術近年來已走向全球,接單接到手軟。

在國家層面,核能合作也是頂層、戰略級別的存在。長安街知事梳理髮現,僅2018年上半年,中法、中俄就接連簽署核能大單,項目動輒千億級。

與此同時,涉核專業人才需求量很大。中國雖建有較為完整的核工業體系,但核產業鏈長,涉核學科專業方向又多,國內現有涉核專業高校人才輸出量有限。

要發展,人才儲備是「短板」。與先進國家相比,中國的核工業高素質人才資源缺乏是不爭的事實。中核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曾表示,人才引進中大部分為計算機、儀器儀錶等通用專業,核專業人才只能達到實際需求人數的15%至20%。

此外,高校補需求「短板」和擴大招生都面臨教學資源的瓶頸制約,加上核專業的敏感性制約了國外人才引進,行業特殊性及相關政策優勢不足也使其難以吸引和留住國內人才。

中國首所「核高校」的創辦,可以說是針對以上短板「放大招」了。

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的要求具有很強現實意義。只有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中國的科技人才才能一茬接一茬成長,科技創新的未來才會更有前途、更有希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安街知事 的精彩文章:

核作戰計劃剛公布,特朗普又打破慣例風險驟增
又一紀檢內鬼被雙開,33歲當教授

TAG:長安街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