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報關注基層主官現狀,請看連長楊波的「自我職業教育」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梅瀟?王文記?顏士棟?王宇鋒
初夏的夜晚,陸軍第80集團軍某旅武裝偵察連外訓地,習習涼風中夾雜著青草的香氣。
對著空氣練了一個多小時的直拳擺拳勾拳,年輕的偵察兵們漸漸顯出疲態,動作也不再規範。見此情景,連長楊波聚攏全連官兵,在路燈下找了塊空地,擺下格鬥擂台,人群中頓時爆發出一陣歡呼。
這場打擂,規則有些特殊:每人限時一分鐘,跟連長「車輪戰」,戴全套護具,只准用直拳擺拳勾拳,只准打腰部以上。
儘管知道差距明顯,戰士們依然搶著與連長過招——他們比的是誰能撐滿一分鐘,誰能讓連長贏得更費力。
楊波正在向戰士們教授的課目叫歐式泰拳。這是他利用休假時間專門跑到北京拜師學來的。一回到連隊,他就將其融入格鬥教學訓練中。
他所在的武裝偵察連是調整改革中新組建的單位,官兵大多從傳統步兵轉型而來,基礎差,底子薄,而且連隊不少新的訓練課目缺教員、缺教材,各種矛盾問題突出。
年輕的連長嘗試通過自我學習的方式,來解決任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當連長兩年多,楊波先後自學掌握了有氧體適能訓練、運動康復、運動解剖等10多門專業課程,帶出了一個先進連隊,也展開了一場「自我職業教育」實踐。
楊波參加各種自學培訓獲得的部分證書。王宇鋒攝
這個連長愛學習——休假計劃跟著自學計划走
那次去北京學拳,楊波的決定有些突然。
當時,他從一個關注了近兩年的歐式泰拳微信公眾號了解到,一個線下課程班將在北京開辦。連隊組訓時,他一直嘗試在格鬥教學中融入歐式泰拳,提高偵察兵實戰對抗能力,眼看機會來了,便立馬向上級申請調整了休假計劃。
休假申請批下來了,可好不容易休個假,女兒想爸爸,老人需要照顧,怎麼辦?一番商量,楊波乾脆預訂了一間民宿,一家人邊旅遊邊上課……
楊連長愛學習,全營的官兵人人皆知。駐訓時周末休息,別人打撲克玩遊戲,他經常拿個馬扎坐在床邊看書,一看一整天。他的手機里裝滿了格鬥、射擊、體能訓練的視頻教程,他關注的微信公眾號也大多與此有關。
此次「全家總動員」,楊波帶著妻子、女兒和岳父岳母,帶了3個雙肩包、2個大旅行箱。其中一個箱子里,楊波為這次培訓新買的拳套護具,緊挨著女兒晨晨的「小豬佩奇」玩偶和妻子楊楊的碎花裙。
7天的旅行,妻子楊楊把遊玩的景點安排得滿滿當當,楊波卻無暇顧及。每天,他早上6點就起床,趕往培訓地,晚上6點一身臭汗回到旅館,簡單吃過晚飯後,又繼續複習訓練課程。課程設置是面向歐式泰拳教練的,要求具備一定的格鬥基礎和實戰經驗,跟楊波坐在同一個教室的,有全運會散打冠軍、無限制格鬥職業運動員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搏擊教練。
「訓練強度很大,一天下來,幾次累到乾嘔,胸口被揍得淤青。」不過,培訓課程科學完善的訓練體系讓楊波興奮不已,也堅定了他將歐式泰拳融入格鬥訓練的決心。
每天上午下午課程之間有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別人出去吃飯,他把外賣叫到教室,趁器械空著反覆琢磨動作要領,練累了就躺在地上眯一會兒。晚上回家,他也時不時比劃兩下,楊楊為此說他「:連睡前給女兒講故事也改成了教女兒打拳。」
結業考核,楊波順利通過相關認證。他把證書和從教練那裡要來的授課資料往箱子里一塞,第二天便匆匆趕回連隊。
在妻子楊楊的記憶中,這已不是楊波第一次「休假計劃跟著自學計划走」。
去年一次休假,說好了回家陪陪家人,但臨近休假,楊波又去了一趟青島,參加一個運動康復培訓班。
「不是家裡的事情不重要,只是訓練傷病一直困擾連隊,等不得。」電話里,楊波真誠地向妻子解釋。
一次次看著丈夫為了干好工作而四處求學奔波,楊楊的態度也慢慢從「被迫妥協」變成了主動支持。
這幾年,參加各種學習培訓,課程、差旅、食宿加起來,楊波每年的花費都有一兩萬元。此外,他還購買了大量線上課程、教材和裝備。楊波的父母是退休工人,妻子辭職在家照顧老人孩子,對他來說,這是一筆相當大的開支。
不過,他覺得這筆花銷很值得:「既解決了工作中的問題,又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何樂而不為?」
這個連長有本事——冠軍教頭兩年帶出了「冠軍連」
因為愛學習,楊波練就了一身本領。
當排長時,他被選入代表隊參加「礪刃-2013」全軍特種部隊比武競賽,隨隊奪得了總分第一;第二年,他作為集團軍參賽隊副隊長,帶隊參加「礪兵-2014」特戰偵察專業比武,又奪得一項個人第一和團體總分第二。
體制編製調整後,旅里組建偵察營,時任營長張善軍特意把他「挖」過來當武裝偵察連連長。可是當上連長後,這個比武場上帶隊奪冠的教頭,卻陷入了「帶不動隊友」的窘境。
武裝偵察專業執行的是軍事體育訓練一類人員標準,體能素質要求高。楊波一上任就結合自身參加比武集訓的經歷,制訂了完善的訓練計劃,並身體力行帶隊組訓,每天拿著花名冊逐個計數掐表,確保所有人完成訓練量。
然而,一個月後摸底考核,連隊不僅成績不理想,而且傷病員數量明顯增多。一些戰士開始消極對待訓練,機關組織崗位調整摸底,竟有6名戰士申請轉崗。
更讓楊波憂心的是,隨著專業訓練的不斷展開,「自己也越來越感到本領恐慌」。
「2013年我參加全軍特種部隊比武競賽時,乘車射擊、極限射擊還是險難競賽課目,如今已成為武裝偵察專業士官的必訓課目。」楊波發現,由於不少新課目的裝備和教材尚未配發,教練員缺乏,連隊面臨無法組訓、無人會組訓的尷尬境遇。要當好這個偵察連連長,光靠「吃老本」根本不行。
在全旅新任職的主官中,楊波的遭遇並非個例。對此,旅人力資源科科長徐尚坤認為,優秀排長不等於優秀主官,「從個人優秀到把整個連隊帶優秀,本身就是一個主官不斷學習和提高自身組訓、管理、思想工作等綜合能力的過程」。
楊波有一種被崗位倒逼著學習的緊迫感。為解決訓練傷病問題,他一方面在網路上搜索運動健身方面的相關教程,另一方面經連隊體育專業的大學生士兵推薦,購買了一批運動學相關的教材系統學習。
專業訓練的公開學習資料非常少,他一邊結合參加比武集訓自學,一邊抓住各種機會請教專家教員。連隊每年有一定的送學名額,楊波就給外出學習人員定了硬性任務:帶回教材並與教員建立長期聯繫。
一次, 一名戰士帶回一本內部格鬥教材,楊波如獲至寶。學習中他發現教材借鑒了不少柔術相關的技能,便專門找來柔術相關教程,先帶領骨幹自學練習,而後又在全連推廣。
漸漸地,連隊訓練成績提升了,連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去年全連參加旅創破紀錄比武,奪得了戰士組「鐵拳五項」第一、偵察專業第一。
再後來,2名申請轉崗去了炊事班的戰士,又主動申請回到了連隊戰鬥班。
這個連長一度想離開——既怕職務遇到「天花板」,更怕能力止步於「玻璃牆」
「今年連隊勢頭不錯,堅持住,年底有望爭先進……」去年冬天的那個早晨,營長孫卓沒料到,本想跟楊波說幾句鼓勵的話,可話沒說完,剛休假歸隊的楊波就掏出一張紙,遞上了轉業申請書。
幹得風生水起的優秀連長要轉業?孫營長有些措手不及,轉念一想卻又表示理解:楊波是在讀大三時入伍的,當兵第二年考上軍校,四年後軍校畢業任排長,起步就比同批的排長大五六歲,申請轉業可能是擔心年齡「到杠」了吧!
楊波卻說不是。他甚至表示,如果組織不同意他轉業,他哪也不去,願意繼續帶連隊,把基礎打牢。
妻子楊楊清楚,楊波是很想在部隊有一番作為,不然,他也不會讓楊楊辦了隨軍,裝修了公寓房,還置辦了不少傢具。
楊楊也很清楚,丈夫選擇離開是多麼糾結:「他轉業申請前後寫了3份,越寫越短,刪掉的都是最想說的話。」
楊波最想說的是什麼話?
同為連長的阮擁軍覺得自己理解楊波的想法:基層主官責任重、壓力大、瑣事多,本來需要很強的綜合素質,可偏偏缺少機會提升能力,「都是當上連長後才摸索著當連長」;時間長了,既怕職務遇到「天花板」,更怕能力止步於「玻璃牆」。
阮擁軍也做出過一些出人意料的選擇。當初被借調到機關後,別人都以為業務能力不錯的他會落編機關,他卻申請回到了基層任主官鍛煉。今年,他有機會調到機關任職,卻又選擇了考研「充電」。他覺得:「這個時代每個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有更好的職業前景。」
任主官兩年多來,楊波也遇到過不少學習機會:跨單位交叉任職、院校專業培訓、廠家新裝備集訓、維和和反恐任務選拔隊員……可他每次都是興沖沖跑到營部翻文件,一看「主官除外」又失望而歸:「就像是隔著玻璃牆,以為機會唾手可得,實際上遙不可及。」
工學矛盾突出、脫不開身也是主官們自我提升能力的瓶頸問題。為提升做思想工作的能力,指導員潘為銘準備報考心理諮詢師。他專門從網上買來全套學習資料,周日一早就翻開書研讀,可沒看幾頁就接到周一可能有檢查的通知。
營里開會了解情況、連隊開會分配工作,一番布置下來,不知不覺已到了午飯時間。潘為銘回屋一看,書還攤開著。一想到下午還要到各處轉轉看看,他把書一合,又塞回了抽屜。
這個連長的苦惱依然待解——最需「電量滿格」的基層主官,如何便捷「充電」
楊波的轉業申請最終被送到了旅領導的案頭。兩天內,4位旅黨委常委陸續與楊波進行了長談。
面對領導的挽留,楊波最終決定留下。他編了一條長長的簡訊分別發給旅領導,感謝他們的關心,同時也用更大的篇幅彙報了自己在學習成長方面的苦惱。
在徐尚坤看來,這也是基層主官普遍面臨的困境「:從年頭到年尾,連隊任務壓茬進行,遇到老兵退伍、『三實』訓練等特殊時期,還要求雙主官在位,主官休個假都得仔細斟酌時間,更別提學習了。」
楊波坦言,自己之所以留下來,其實也是想看看有沒有破解這個困境的出路。
今年5月,中央軍委印發《關於加快推進軍事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對《意見》中提到的「緊貼部隊實際、全員全時全域的泛在學習」「順應『教育 網路』發展趨勢、主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的現代學習」等內容,楊波充滿了期待。
一些改變也在身邊悄然發生。該旅通過跟訓參賽、幹部夜校等方式,展開了營連主官「5 X」能力培訓。與此同時,一座可容納800人同時在線學習的軍事職業教育訓練中心的建設方案也已經初步完成。
如今,一直依靠「自我職業教育」滿足任職「充電」需求的楊波,有了全新的期待:「我們要建設的世界一流軍隊一定是一支學習型軍隊,學習將伴隨每個軍人軍事職業生涯,我們的軍旅路上應該處處都有公共『充電樁』。」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82歲「硬核奶奶」駕機重返藍天
※國際維和人員日:中國藍盔,一直在路上!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