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佛像的眼睛總是半閉半張?真正的答案,在達摩佛祖的心印里

為什麼佛像的眼睛總是半閉半張?真正的答案,在達摩佛祖的心印里

很多人有疑問,為什麼佛像的眼睛總是半閉半張?眼皮低垂的樣子。雖然不同的人,給出不同的答案,讀來總是不盡意。

後來,讀到嚴蔚冰先生整理的本衙藏版《達摩易經筋》,這本書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為珍貴。書中第三篇《內壯論》,曰:「此篇乃為達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

至此,終於領悟,為什麼佛像的眼睛總是半閉半張?真實的答案,是「含其眼光」,守之中道。

內心有力量,叫堅定,外在有力量,叫勇敢,二者結合,才修金剛之體。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很壯,大多是指外壯,表現為勇敢。而佛家說,一個完整的人,既要外壯,也要內壯,才修得金剛之體。

這種說法,是很有道理的。

生活中,你別看有些人個子很高大,平時也很勇猛的樣子,可是一旦發生突髮狀況,有些人就暴露內在的自己,是懦弱的。這是典型的外壯內弱,所以《易經筋》專門有《內壯論》,教人如何提升自己內心的力量。

《易經筋》曰:「內壯言堅,外壯言勇,堅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堅,是真堅也。堅堅勇勇,勇勇堅堅,乃萬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剛之體矣。」

一個人,只有把自己的內心和外在,都修鍊得堅定和勇敢,經過無限淬鍊,才能修成金剛不壞之體。

我們普通人,即使達不到金剛不壞的境界,至少可以讓自己內外合一,內心強大,外在勇敢,這樣的人,頂天立地,走遍天下都不怕。

提升內在力量,關鍵在沉心靜氣,守之中道。

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精神氣都是外逸的。夜裡睡眠,修復精神氣,白天勞作,消耗精神氣。這樣消耗之後,基本沒有多餘的積累。所以很多人,總是感到心浮氣躁,因為氣不足導致的。

如何能沉心靜氣?

《易經筋》說:「守中者,專於積氣也。積氣者,專於眼、耳、鼻、舌、身、意也。」

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常說的六根,六根清凈的意思是,讓自己減少精氣神的外耗,從而節省氣,叫積氣。通俗地說,即沉心靜氣。

這個很好理解:

如果你的眼睛看一天的書,看一天的電視,或者長時間看電腦,就是「眼」在消耗氣;聽一整天的課,或者聽別人說長道短,這是「耳」在消耗氣;鼻,舌,身,都是同理;最重要一點「意」,很多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意念」,任其思緒擾亂,這才是最消耗「氣」的。

當一個人氣不足,表現出來就是心神不寧,情緒容易波動,內心得不到清凈。所以,不但是修行人,我們普通人在日常中,也要注意精神氣內守,減少氣從「眼、耳、鼻、舌、身、意」泄漏,這個過程,就叫:煉內壯。

守之中道,積氣的方法。

《易經筋》說守之中道,積氣的方法,是:「含其眼光,凝其耳韻,均其鼻息,緘其口氣,逸其身勞,鎖其意馳。」

所以,我們看到佛像,菩薩的樣子,幾乎都是「含其眼光」,眼帘低垂。

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是不縱耳目之欲也。耳目不為欲縱,猿馬自被鎖縛矣。猿馬,心猿意馬,指思緒。

我2014年去西藏拉薩,上山拜訪哲蚌寺。裡面的喇嘛,他們見到外來遊客,不像我們一樣,會盯著人家瞧一瞧。他們迎面走過來,見到我,大多是稍微低頭,眼帘低垂,擦肩而過。我當時還不明白,現在才懂,他們是知行合一的修行者,「含其眼光」,是不縱耳目之欲也。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保持眼、耳、鼻、舌、身、意的清凈,自然可以養得精氣神足,身體好,做事有勁,這樣的人生,就是很好的。有些人初一十五去燒香拜佛,卻不懂佛理,更不懂自己內修,所以只是走個形式,滿足自己的心理安慰罷了。

最後以《內壯論》這段話,與大家共勉。

般刺密諦曰:「人之初生,本來原善,若為情慾雜念分去,則本來面目,一切抹倒。又為眼、耳、鼻、舌、身、意,分損靈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說蓮花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不把身外之物看得看重,才能開始覺悟
王陽明:不被外物所累,不牽絆,不執著,就是一場修行

TAG:易說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