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降維打擊小龍蝦

降維打擊小龍蝦

「做了四年,一直在虧損。」松哥2011年從華為辭職後開始創業,一腳卻踩進了餐飲這個大坑裡。

盈利難,做大更難,這是中國餐飲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

餐飲業是國民經濟中增長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過去的30年全行業的年均增速18.6%,增速遠遠超過GDP和人均國民收入的增長。從規模上看,全國餐廳總數已經超過600萬家,中餐佔到75%。2018年餐飲市場收入也已經突破4萬億元,佔2018年38萬億的社會零售總額的10.5%。顯然,從餐飲行業大盤的數據來看,這是一個非常誘人的市場。

但是,對於跳身其中的絕大多數餐飲老闆來說,都跟松哥的情況一樣,面臨著高人力成本、高食材成本、高房租、低毛利的問題,選址不對、選品不對或是經營不善,無論哪個環節稍有不妥,根本就賺不到錢,更不要說做大。

美國的麥當勞在全球有36000家連鎖店,市值超過1500億美元,品牌價值為1300億美元。中國什麼時候能有一家這樣大的企業呢?中餐行業,難道真的就是一個深坑嗎?

「餐飲行業是一個海拔非常低的坑」

「餐飲行業看似低門檻,進來以後才知道,它不是一個低門檻,而是海拔非常低的坑。」這是松哥從IT行業進入餐飲行業之後最大的感受。

松哥在上大學的時候,就一直有個想法:將來一定要創業,要自己當老闆。畢業後進入了人人都羨慕的華為,工作幾年之後覺得時候到了,要縱身創業大潮,「再不創業就晚了。」

從華為這樣一個高科技企業出來,喜歡吃的松哥選擇做餐飲。一是興趣所在,一是門檻低,對於在華為浸淫過的高端人才來講,應該是「小兒科」。

在每一個食客看來,餐飲行業利潤、門檻低。但真正身處其中的人才知道,「餐飲行業看似低門檻,進來以後才知道,它不是一個低門檻,而是海拔非常低的坑。」 很多成功人士、很牛的跨界人才,比如互聯網、IT、快銷行業等頭部玩家,他們認為可以降維打擊,但結果是紛紛掉到坑裡,爬不出去。

松哥就是其中之一。三個股東,分別是計算機、機電、管理專業,並且都是華為背景,但以他們的學歷和經歷來做餐飲,看似是降維打擊,但事實是「整整四年,開了三個店,一直賠錢,等於說一路在交學費。」

四年當中,松哥他們幾個聯合創始人,做了很多嘗試,烤魚、石鍋魚,還有燒烤、各式炒菜,做得不好就加新菜,不斷加,越做越雜,生意卻越來越不好,賠到沒有了信心。

2015年初,幾個創始人聚在一起反思四年來的各種問題,梳理出很多問題,比如沒有品牌意識,選址不好,選的餐飲品類不好,人均消費低,價格戰慘烈,餐食不聚焦什麼都做,等等。當時,幾個人決定,「轉型,再賭最後一把,如果這一把失敗了,我們就再也不幹餐飲了,還是回去做IT算了。」

在這個時候,松哥回了一趟湖北老家。湖北最火的餐飲品類是小龍蝦,滿大街都是小龍蝦的店面,並且絕大多數店面都需要排隊。松哥想:這個產品不錯,把它弄到深圳去試試?

再結合之前的反思,松哥團隊決定這次做點不一樣的,第一是一定要有品牌,第二品類要聚焦、單一,第三就是要做高品質的。

最後一搏,松哥冒出了一個大膽的念頭:聚焦到極致,只做一道菜!

他們將三個店面中的一家做了簡單的改造,門頭換成了松哥油燜大蝦,店裡沒有菜單,只有三樣東西:一道油燜大蝦,一個毛豆,一個涼麵。消費者沒有選擇,這種做法真的是太冒險了。但這家店卻火得讓松哥有些猝不及防,每天排長隊,供不應求。

其實有兩個因素引爆了這家店。一是松哥找了一個自媒體寫了一篇文章「這家店只賣一道菜」,這篇文章迅速被風傳,很快突破了20萬的閱讀,創下了這個自媒體最高的閱讀記錄。二是因為這次決心要做高品質的餐食,松哥對蝦的清洗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高薪組建了一支大媽洗蝦團,因為當時店面小,這些大媽就帶著手套、系著圍裙在店外邊洗蝦、剪蝦頭、抽蝦線,成為一道街景,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圍觀、拍照、發朋友圈。

「只賣一道菜」和「大媽洗蝦團」使松哥油燜大蝦的名氣瞬間爆增,互聯網裂變效應的威力顯現了,這也讓松哥突然意識到什麼是真正的降維打擊。之前從IT跳進餐飲行業,思維、目光都自然而然地局限到餐飲行業的慣性當中,選址、成本、人力、品類、翻台,每天考慮的都是這些自己以前並不懂的。而真正的降維打擊,是要打破傳統餐飲的格局,換個思路去想問題。

品類聚焦,毫不妥協地追求高品質,生產過程流程化、規範化、標準化,同時打出一個品牌,對品牌進行包裝運作,所有這些可以說是松哥他們交了四年學費之後,終於想明白了的問題。

說到對品質的不妥協,舉兩個例子。松哥店裡的每一隻小龍蝦在下鍋之前,都要經過9道的嚴格清潔工序,剪頭、去尾、去蝦線,一步都不能少,2018年僅大媽洗蝦團的成本就將近500萬元。

蝦是一季節性非常強的食材,每年5月份前的蝦不飽滿,開背、抽線之後,蝦肉就會散掉。為此,松哥團隊投入「研究」,找來專家一起解決,試掉了5000公斤的蝦之後,才慢慢提升了成功率。

「我們洗的時候挑一道,出鍋的時候還要再挑一道,不好的全部報廢,絕不上桌。」松哥堅信自己的小龍蝦品質是最好的,所以價格也是賣得最貴的,「這一點很像華為。」

當然,降維打擊絕不止此。另一個讓松哥酣暢淋漓地進行了一把降維打擊的事就是外賣。

「外賣與堂食不是零和遊戲,完完全全是增量」

「要不要關掉外賣平台?」

2015年5月轉型做小龍蝦一炮而紅,店面門口每天都排著長隊。當時,外賣平台還在大打補貼戰,消費者叫外賣的消費習慣初步養成。松哥團隊里有一個年輕人專門負責外賣業務,想引導消費者通過外賣的形式緩解線下店面的壓力。他通過兩個途徑發展外賣:一是自己的公號,二是美團、餓了么這樣的外賣平台。一開始自己的公號銷量多,但很快外賣平台的銷量就起來了,遠遠超過自己公號的銷量。當時外賣平台促銷活動多,並且平台還有抽成,這個年輕人就想著:「要不要關掉外賣平台,全力發展自己的公號?」

「傻啊!外賣平台是幾十億、上百億補貼換來的流量,我們不用白不用啊。」反對的人似乎更懂互聯網的邏輯,外賣平台的銷量大漲並不是「吃」掉了自己公號的外賣訂單,而是平台流量帶來的新增用戶。

「其實,在外賣剛剛興起的時候,很多人都犯了這樣的錯誤,有的以為外賣會影響線下店面的生意,有的覺得外賣平台的訂單搶了自有平台的訂單。」松哥發現,這根本就不是大家理解的零和遊戲,而完完全全是增量。

比如小龍蝦在線下店面里,是很強的社交場景,來餐廳用餐的人往往都是三五好友一同前來,邊吃邊喝邊聊,線下實體店的翻台率不會太高。而與外賣平台的合 作,有一個意外的收穫:一兩個人在家裡,安靜地吹著空調也可以吃小龍蝦;家庭聚會的餐桌上,也可以來一大盤小龍蝦做主菜;一些公司搞活動,小龍蝦也成為最烘托氣氛的食品……外賣,開拓了小龍蝦全新的消費場景,小龍蝦自此可以登堂入室。這些新的場景,就使得小龍蝦有了做大的可能性。

來自美團外賣平台的一份報告佐證了松哥的分析。報告稱,外賣的興起已悄然改變了國民生活方式,讓人們多了另外一種選擇,不少消費者開始喜歡叫外賣在家吹著空調專註吃蝦看劇。《報告》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小龍蝦外賣交易額佔總交易額的60%,外賣訂單量佔總訂單量73%。不得不說,近兩年席捲全國的小龍蝦,背後有外賣這隻無形的手。

通過外賣擴大銷售的同時,松哥也開始了線下店面的擴張。但線下店面租金、裝修都是很高的成本,萬一選址不好就會造成虧損。選址,是所有線下業態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早年,肯德基的選址法則還專門寫成教課書,給零售企業學習。但是,新零售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變化太快,很多老套的選址法則已經跟不上這種變化。

2016年11月,立足於深圳的松哥決定拓展廣州市場的時候,為了降低風險,先開了一家外賣店去探路。5000元的月租在天河區租了一個50多平米的店鋪,只安排了兩個人生產,然後通過外賣平台銷售。沒想到居然賣得非常火,當時是淡季,一天也有一百多單,兩個人根本忙不過來。到第二年旺季的時候,這家50平米的店一個月銷售額超過百萬。

由此可以判斷,周圍的消費者很歡迎松哥的小龍蝦,所以他們又在附近租下更大的店面,增加了堂食部分。

松哥油燜大蝦2017年完成融資,然後開始了快速擴張、全國開店的階段。松哥發現,外賣平台是選址的一個很好的依據。松哥油燜大蝦的外賣業務是全城配送,如果遠一些的地點會叫滴滴配送。這樣做成本雖然很高,但是他卻可以從外賣業務的地區分布中,看到哪裡的消費者最有需求,「我們如果發現哪一帶的訂單特別多,就會把店開到那裡去,開了發後發現生意特別好。」外賣數據成了選址的依據,這也是一個意外的收穫。

從第一家店火爆之後,松哥的擴張之路幾乎就是「跟著外賣平台」跑:去一個新城市,就用低成本的外賣店做測試;在一個城市裡發現哪個地區外賣訂單多,就到哪個地方去開店;哪個線下店排隊太長,就在旁邊再增加一個外賣店……

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店運營情況都非常好。共開了50家店,其中有30家是專門外賣的店。外賣店不僅增加了銷量,還擴大了松哥品牌的影響力。

此時,松哥對降維打擊的理解更為深刻了。

降維打擊,外賣打破了時間空間的局限

松哥從IT行業進入到餐飲業,用了好幾年想清楚了降維打擊的問題。而墮落蝦創始人李林渡走的彎路要比他少一些。

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專業,先後在科技、快消品工作,也做過諮詢師。2014年開始創業時,選擇了門檻很低的餐飲業,當時他就想著要用科技的方式來改革傳統的餐飲行業。

墮落蝦用科技的方式改造傳統餐飲業,核心在於兩點:一是產品端,用科技的方式生產,解決小龍蝦衛生、鎖鮮、包裝、配送等痛點,在保證產量的同時保證品質的一致性。二是在銷售端,以O2O商業模式為主,契合當下餐飲消費需求,線下店少、線上店多,大大降低開店成本,提高開店速度,服務於更多的消費者。

墮落蝦降維打擊的效果更為明顯,在連續幾輪融資之後,目前全國已經覆蓋超過200個城市,總店鋪超過1000家,並且還在快速擴張中。與店面擴張速度相匹配的是,品牌的影響力也在快速放大,成為小龍蝦界的一顆新星。

松哥和李林渡都是從更高維度的科技行業進入到低門檻的餐飲行業。小龍蝦,可以說是餐飲行業的一個風口,連續幾年都是快速增長中。從美團外賣的數據來看,2018年是2017年交易額的4.3倍,總產值突破4000億,相當於白俄羅斯2018全年的GDP。今年1-5月,小龍蝦的交易額已經達到2018年全年交易額的77%,要知道此時還沒有進入旺季。

但同時,這個行業的競爭異常殘酷。商家們在小龍蝦身上嗅到了商機,新增門店迅速。2017年小龍蝦門店數量比2016年增加了將近10萬家,增長95%;2018年小龍蝦門店數量又比2017年增加了超過14萬家;而今年截至5月份,平台收錄的小龍蝦門店數量相比2018年繼續增加了近5萬家。

如何在這樣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風口中真正的贏家?降維打擊,將戰場拉到更大的時間、空間維度,就可以將市場進一步放大。

首先,外賣幫助小龍蝦找到了新的消費場景,將過去簡單的線下聚會單一場景,擴展到了一人用餐、家庭聚會、公司慶祝等更多的場景。

其次,是打破空間限制,外賣成為餐飲商家的「第二門店」。餐飲行業最看重的一個指標就是坪效,但是在堂食的限制下,坪效不可能無限放大,而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堂食 外賣」兩者貢獻,大大提高了坪效。衡量堂食最有效的指標就是「翻台率」,而衡量外賣最有效的指標就是「出單效率」。

還有一個,就是打破了時間限制。線下店面還有一個指標叫時效,比如商業區的店鋪工作日人多、節假日人少,居住區則是節假日人多平時人少,再比如有的餐食有很強的季節性,火鍋就是冬天人多夏天人少,小龍蝦就是夏天人多冬天人少。外賣可以分擔旺季線下店鋪的壓力,同時在淡季的時候適當地「補貼」線下店鋪的冷清。

其實,就一家店鋪而言,外賣也能與堂食形成很好的互補,拉高時效。根據美團外賣的報告顯示,中午10點至12點,晚間從17點至凌晨1點,小龍蝦外賣訂單量都非常大,而小龍蝦堂食訂單則主要集中在中午11點到13點,傍晚18點至21點,以及深夜23點至凌晨1點。

小龍蝦堂食訂單比較集中,而外賣則相對不受時間限制,只要後廚生產線安排合理,就可以大大增加銷量。靚靚蒸蝦告訴懂懂筆記,他們的30個連鎖店中,每一家店裡都專門設有一個外賣綠色通道,從後廚的生產線到出餐,到打包、交付,在保證品質的同時也保證速度。

可以看到, O2O將小龍蝦的生意放大到了更大的空間、更多維度。在小龍蝦火爆的背後,有著「外賣」這個無形的手。

風口上的小龍蝦,是不是可以帶給中國餐飲企業更多的思考呢?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懂筆記 的精彩文章:

藏在洗手間、更衣室的攝像頭:有買賣就會有傷害
幾十元網上「代吵」:是灰產還是灰常無聊?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