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證實收購Drive.ai,自動駕駛初創公司被逼向路口
6月26日,蘋果向一家科技外媒證實,確認收購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此次收購的具體金額尚不詳。
在本月初,外媒The Information曾援引兩位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正在尋求收購自動駕駛汽車公司Drive.ai,並將這筆交易定義為「招聘式併購」。即蘋果本次收購的目標並非Drive.ai的品牌,而是其所持有的人才和知識產權。
消息人士稱,蘋果已經僱傭了Drive.ai的大量工程師,並通過收購也獲得了Drive.ai公司的一些自動駕駛汽車和其他資產。這筆交易將支持這家科技巨頭與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細分市場專家合作,推出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計劃。
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在最近的兩個星期中,Drive.ai公司已經逐漸停止了運營。
復盤Drive.ai
創立於 2016 年的 Drive.ai 脫胎於斯坦福大學的人工智慧實驗室。為這家小公司背書的是 Drive.ai 總裁 Carol Reiley,其也是 AI 大牛吳恩達的妻子。
之後,吳恩達也加入 Drive.ai 董事會任董事。
2017年,Drive.ai相繼完成兩輪融資,共計 7700 萬美元:2017 年 6 月,Drive.ai 獲得 5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三個月後,公司又拿到了 1500 萬美元的風投。當時 Drive.ai 估值已達到 2 億美元,而且它的投資者名單很長,得到了北極光創投、GGV 資本、NEA 恩碩投資、Grab等 8 家公司的力挺。
Drive.ai 一直在嘗試搭建自己的自動駕駛平台,用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打造高性價比的自動駕駛軟體,追隨自動駕駛「老大哥」Waymo的腳步,瞄準高級別L4/L5級自動駕駛、開展自動駕駛車隊運營服務。
2018年 7 月,Drive.ai 首批 3-4 輛(高峰期 4 輛)自動駕駛廂式車開始在德州弗里斯科市的 Hall Park 園區和 The Star 商業區之間進行試點服務,開啟為期6個月的運營,為園區內上萬名僱員提供最後一英里的免費出行服務。
三個月後,Drive.ai宣布正式在德州阿靈頓,並向居民、僱員和旅遊者推自動駕駛打車服務。這也是德州首個真正意義上面向公眾開放的自動駕駛乘車服務。
這家小公司在六個月內就完成了兩次商業部署,速度曾一度令人驚訝。
內部動蕩始於今年2月份。
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吳恩達和妻子CarolReiley相繼退出公司運營。公司運營由吳恩達的幾個學生負責。這幾個人也存在內鬥的情況,曾經有核心成員尋求回國的機會。
2月初,聯合創始人Joel Pazhayampallil 宣布離開公司。
Drive.ai尋求「賣身」的消息在今年3月份被曝出。消息顯示,Jefferies 銀行拿到了 Drive.ai 的合同。作為 Drive.ai 的顧問,這家投資銀行最近幾周會把 Drive.ai 尋求出售的消息傳遞給別家自動駕駛公司。
此前,有媒體消息稱,Drive.ai向美國加州就業發展局(EDD)提交的數份文件顯示,該公司計劃於6月28日關閉辦公室,並裁員90人,永久關閉業務。
直到6月份,蘋果證實收購Drive.ai的消息。Drive.ai也在過去兩個星期暫停運營。
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目前已有5名Drive.ai前員工更改了他們在領英(LinkedIn)上的個人資料,並表示在6月份離開了公司,同時加入了蘋果。其中4名員工在他們的職位名稱中列出了「特殊項目」。這些員工包括數據、系統和軟體工程師。
該公司聯合創始人薩姆普·坦登(Sameep Tandon)在他的領英個人資料中表示,他已於今年6月離開了公司。
這會是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好結局在業內人士看來,被蘋果收購,對於初創公司Drive.ai而言,這會是一個好結局。
這種情緒已經在自動駕駛創業公司間蔓延開來,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最好的結局,或者是大型企業接盤。
2016年3月,通用汽車以10億美金價格收購了Cruise Automation,並繼續投入1400萬美元進行技術研發,同時保持Cruise Automation的獨立運營;
2017年10月,德爾福宣布收購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nuTonomy,協議收購價格4.5億美元;nuTonomy是第一家將無人駕駛計程車交付到普通市民手裡的公司,目前其服務已在新加坡和波士頓兩地開始運營。其商業路徑與Drive.ai相似;
福特將在4年內向Argo AI投資10億美元;
亞馬遜正洽購自動駕駛貨運公司圖森未來消息也被傳出。
雖然自動駕駛汽車有望成為一項具有顛覆性的技術,給社會的許多方面帶來變革。但做自動駕駛是一條不太容易的路,絕非兩三年就能完成的任務,而是長時間去磨礪,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要反覆測試、認證、修改以及基礎設施的配合,還要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技術迭代。
對於想要在短期活命的創業公司而言絕非易事,如果因為自動駕駛在風口上就去做自動駕駛的那些公司一定會在風過去後第一輪被洗牌。
當然,對於創業公司個體而言,被收購絕對不是壞事,因為能借大公司之力讓自己活下去,活下去就有商業化成功的可能性。
蘋果收購Drive.ai,意欲何為?儘管蘋果行事低調,但這已經不是秘密:蘋果熄滅了造車的野心,將精力集中在自動駕駛軟體上。
自動駕駛作為一項新技術,業內在該領域的人員匱乏。那些經過兩三年的產業洗禮的技術老兵也成為一大人才資源。若蘋果擬收購Drive.ai屬實,後者所持有的人才和知識產權必將成為蘋果自研自動駕駛體系中一大不可多得的資源。
有人預測,接下來一段時間內,在小創業公司與大公司的合作中,資金、基礎設施、人才及其它相關因素都會相應地得到全面整合。
「關於這個領域,我主要的判斷是,新技術是非常困難和複雜的,短期內會有一部分公司聯合起來共同尋找最佳解決方案,」 nuTonomy 的聯合創始人 Karl Iagnemma 說道。「如果說只有少數人會掌握核心技術,那麼我想,擁有這項技術的公司就會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
Drive.ai的優勢在於,其擁有完整的自動駕駛技術平台,瞄準高級別L4/L5級自動駕駛,已經面向公眾開放的自動駕駛乘車服務。通過收購,蘋果將獲得Drive.ai的一些自動駕駛汽車和其他資產。
正如 Iagnemma 所說,如果只有一個自動駕駛軟體公司達到 L5 的水平,也就是完全的自動駕駛,那這家公司就會非常搶手了。
汽車,自動駕駛大腦,市場,三者中的每個部分都是自動駕駛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在造車的過程中,蘋果也不止一次企圖通過收購來完善自己的生態版圖。
寶馬、賓士一直以來都是蘋果的首選項。蘋果還接觸了日產和比亞迪,中途甚至還傳出蘋果要收購英國超跑製造商邁凱倫的消息。不過,這些談判最終都沒有成果。
有數據顯示,蘋果目前已從特斯拉招募了超50名員工,包括前特斯拉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品質保證、動力系統、機械設計、固件工程師以及多名全球供應鏈經理。蘋果收購特斯拉的消息也時常傳出。
除了特斯拉,蘋果「挖人」的觸角已經延伸到Waymo、電池公司A123、英偉達、MissionMotors以及眾多主機廠等。早前,Waymo高級工程師的Jaime Waydo加入蘋果。Waydo此前在Waymo擔任系統工程主管,主要負責驗證Waymo原型的安全性。
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目前蘋果的招聘頁面有許多與機器人、自動駕駛系統和其他平台相關的職位,這些都是自動駕駛汽車的關鍵。
※5G襲來,華為的安防布局
※我國首個 5G 套餐公布了,還有一大波 5G 手機等你來挑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