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做教練,教孩子學會改變行為習慣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做教練,教孩子學會改變行為習慣

自律,是一種後天習得的技能。和游泳、籃球一樣,如果有教練的一對一指導,任何孩子都可以快速習得這樣的技能。作為家長,非常適合擔任這樣的教練。

那麼怎麼理解教練這個角色呢?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做教練,教孩子學會改變行為習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有些人覺得教練有點像記分員,每天向教練彙報訓練科目得分情況,卻並不會得到教練的評價或干涉;

在另外一些人看來,教練是個裁判員,他除了計分之外,還會在學員嚴重犯規的時候吹哨,要求學員解釋連續幾天獲得低分的原因;

還有一些人認為,教練像是成熟的顧問,他會和學員共同探討正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這樣做。

這幾種簡單的類比,都不能準確描述我們作為教練角色,在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培養中所以的作用。


家長擔任「教練」,要發揮哪些作用?

我們都知道,提出問題能夠引發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嘗試,所以應用每日問答,提供努力程度方面的即時反饋,能夠讓我們有效地引導孩子的行為和習慣。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做教練,教孩子學會改變行為習慣

具體來講,家長作為孩子自律能力的教練,在以下三個方面發揮作用

一、從最基本層面來說,教練就是一個跟進機制

像監督員一樣,在投入度方面檢查孩子做得好不好。當孩子知道有人在監督自己時,效率就會更高。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做教練,教孩子學會改變行為習慣

二、從稍高一點的層次來說,教練可以給孩子注入責任感

在每日問答的計分系統中,孩子要回答這些「積極問題「。如果自己對答案不滿意,就會面臨選擇:是要繼續忍受自己製造的失望,還是應該更加努力。

這樣,每天在教練面前給自己打分,成了孩子對自己承諾的檢驗。這種做法的好處是,當孩子知道自己要在投入度上接受檢驗時,就會更加堅韌頑強。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做教練,教孩子學會改變行為習慣

三、從最高層次來說,教練是一個調解員。

每個人的大腦裡邊,都常駐著一個高瞻遠矚的策劃人,和一個目光短淺的執行者。教練在這兩者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

孩子大腦里的策劃人或許會說:「我要在假期讀完英文版的《小王子》。」但假期里充滿了各種使人分心的誘惑,執行者必須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靜下心來才能閱讀這本經典小說。

作為教練,我們會在孩子制定這些計劃之後,提醒孩子光靠自覺是不行的,在必要的時候還要提醒弱小的執行者應該怎樣做。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做教練,教孩子學會改變行為習慣

孩子很多時候並不缺少「上進心」,但是他們對自己大腦內的「執行者」屢屢不給力,總是無可奈何。

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快到期末考試了,孩子知道該抓緊時間複習了,在周末回家的車上,孩子會想著這周末不看電視、不碰手機,專心複習各個科目,再把錯題本都過一遍。
可是回到家吃過晚飯,孩子就不那麼堅定了:「剛吃過飯有點』飯醉『,看會兒電視休息一下吧。」

——你看,「執行者」給自己設置障礙,破壞了與自己的約定。借口有無數種,有的借口是合理的,但大部分都毫無說服力。在計劃一件事情的時候,那個充滿渴望的策劃人在起主導作用,在需要執行計劃的時候,那個猶豫不決的執行者左右著人的行為。

這個動態的過程有了教練之後,情況就會完全不同。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做教練,教孩子學會改變行為習慣

如果孩子曾經做出了計劃和承諾,那麼在他剛剛要拿起遙控器時,就會想起剛剛許下的承諾,要是這麼快就推翻,等於承認了自己的失敗,在臉面上就覺得過不去。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做教練,教孩子學會改變行為習慣

所有這些因素,羞愧、內疚、責任、形象,都對孩子產生影響,這一切只是因為「教練」這個角色的存在。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得以完成自己的計劃。教練連接了大腦內的策劃人和執行者,成功的改變就這樣發生了。在或大或小的場景下,孩子做出的選擇,把自己的意圖和行動結合到了一起。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會抗拒指導?

在做大多數努力的時候,教練都能起到重要的支持和幫助的作用。就像在體育比賽里,運動員需要教練幫助他們糾正技術動作,給他們鼓勵,或者提醒他們在激烈的比賽中保持冷靜一樣。

教練能夠教導、支持、啟發我們,還時不時地向我們注入一些頑強的意志,讓我們保持奮勇前進。

孩子也一樣,複雜而充滿誘惑的環境,經常會誘發一些不理想的行為,他們需要指導才能快速學會如何應對,以及如何改變自己而不是被環境所支配。

但是,孩子卻並不總是歡迎我們的指導,抗拒指導的原因大概有以下這些:

一、對暴露自己「不足」的擔憂

孩子總是期望得到更多認可,更願意展示自己做得好的那些事情。直面自己所有不足,把自己的行為缺點亮出來,為自己一天中的一些失敗負責,並不是容易的事。如果我們不能建立一個良好的氛圍,那麼孩子寧可不改正,也要繼續隱藏它們。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做教練,教孩子學會改變行為習慣

二、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自知之明,但實際上很少有人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實際的傾向總是:成功歸因於自己,失敗歸咎於環境和他人。

這種傾嚮導致了客觀性的缺失,認為自己付出了足夠的努力,是環境、他人讓自己的努力付諸東流,看不到也不承認自己需要改變。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做教練,教孩子學會改變行為習慣

三、認為自己可以靠自己完成任何事

每個人都還有另外一種普遍的傾向,高估馬上要做的事情的難度,低估將來要做的事情的難度。這就出現一種很有趣的現象,只要不是馬上要做的事,多數人會表現出一種迷之自信,認為自己不需要幫助也能做得很好。

這是一種毫無必要的虛榮,事到臨頭就會知道,做好每個當下的行為改變,是很有難度的。如果不抓住所能得到的每一點幫助,改變的過程將是艱難的。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做教練,教孩子學會改變行為習慣

應用每日問答的好處

一、只要去做,就能變得更好

興趣、內部動力不是憑空而來,也不是先有興趣,才會愛做某件事。堅持用恰當的方式去做,同時客觀地評估完成這些努力需要多少技能,就能變得更好。

把自己當成教練,應用每日問答,讓孩子關注和衡量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孩子在付出努力去做的過程中,感受到技能提升,興趣就來了。就像剛開始學輪滑,經過幾次練習就可以從小操場的這頭滑到另一頭,他的信心和興趣都會大增。學習樂器的時候,很快就能彈奏個簡單的曲子,也馬上會覺得好玩多了。

堅持做好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去做,付出努力、提高技能,不過分注重結果,而是關注過程、享受過程。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做教練,教孩子學會改變行為習慣

二、能更快地變好

培養任何一個新的習慣,都和學習一項新的技能一樣,只要多次重複一個動作,對它的掌握就會越來越好。

一旦孩子學會了如何改變一種行為習慣,就能重複這種做法,進而改變另一種行為習慣,而且比第一次更加順利、快速。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做教練,教孩子學會改變行為習慣

三、讓孩子最終成為自己的教練

我們做孩子的教練,是為了讓孩子最終成為自己的教練,在沒有我們指導的情況下進行自我完善。

前面我們說過,每個人的大腦裡邊,都常駐著一個高瞻遠矚的策劃人,和一個目光短淺的執行者。教練可以在這兩者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

作為合格的「教練」,必須目標明確,能夠提醒孩子不被環境所迷惑;提醒他不忘初心;記得他表現出理想行為時的樣子,幫助他振作起來。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做教練,教孩子學會改變行為習慣

隨著經驗的積累,孩子將學會並適應這些做法,能夠認清那些容易讓自己偏離計劃的環境,「我經歷過這樣的環境,我知道做什麼有用,做什麼沒用。」孩子終將學會在各種情況下做出更好的選擇,改變自己的行為。這時,孩子就成了自己的教練。



做孩子的「監工」,只能讓孩子養成在監督之下才能做事的習慣。做「教練」,能讓孩子學會自主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這種改變自己行為習慣的能力,就是自律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