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針灸師們對針灸容易產生的幾點誤解

針灸師們對針灸容易產生的幾點誤解

針灸師們對針灸容易產生的幾點誤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講者簡介

陸飈 ,畢業於甘肅中醫學院中醫系,於1984年畢業留校後隨鄭魁山教授學習針灸,1986年考入北京中醫藥大學楊甲三教授的碩士研究生,1989年畢業後被北京現代中醫臨床免疫研究所聘為副主任醫師,任針灸科主任。 1991年受聘於美國洛杉磯友三中醫藥大學任臨床 教學部主任帶學生,及任教務長助理。1997年與夫人荊小庭一起開創於洛杉磯開設私人診所「美國傳統中醫康復中心」,專心中醫針灸臨床工作。

臨床擅長楊甲三及鄭魁山教授 針灸 手法,尤其專攻扎跳及燒山火、透天涼手法。

針灸師們對針灸容易產生的幾點誤解

中醫家推薦

相對於大方脈的破門而入,針灸似透過重重迷宮;大方脈先難後易,針灸先易後難;隨便扎都有效,很大程度是應激反應;中醫應該先繼承再發展,「泛穴論」、「人身處處皆是穴」是對傳統針灸理論的否定;「酸麻困脹」並不一定「得氣」,針尖落到經絡上才是走出迷宮的正途;學習應一門深入,不能像「狗熊掰苞谷,掰一個丟一個」…… 本文陸飈老師針對業界容易對針灸產生的誤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片赤誠,望引起同道朋友警醒。

■ 溫馨提示:本文約8325字,閱讀大概需20分鐘。宜泡一壺清茶,慢品。

▽ 傳講拾錄 ▽

感謝主持人讓我能夠有機會跟大家見面,共同分享探討針灸在臨床上的一些問題。現在大方脈比較盛行,相對來說,對針灸會產生一些誤會,我今天就是想把這些誤會跟大家討論一下,都是些個人的一家之言,哪裡說錯了,希望大家批評指正。關鍵就是想通過這個平台拋磚引玉,讓大家能夠討論,「理不辨不明,燈不撥不亮」,這樣我們就可以共同進步。

針灸的原有地位與衰落原因

針灸是非常特殊的一個治療方法,在中醫里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黃帝內經》里討論針灸的篇幅是非常大的,對大方脈、中藥治病探討的很少,一共只有13張方子。有一種說法,最早的中醫是起源於道家的修鍊及養生家們認識發明出來的治療體系,人體有「精、氣、神」三寶,一般的治療都是在「精」的範疇,比如說普通的用藥、手術、按摩,但是針灸它是可以調氣,也可以調神的,所以相對來說它的層次比較高。

但是從中醫的理論體系產生以來,大方脈和針灸這兩個主要的治療方法發展就不平衡,尤其是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問世後,中藥治療發展的非常好,針灸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發展遠遠不如大方脈;另外,影響中醫發展的還有另外一支學說,就是中醫的傷科,它使用的是一些手法複位,最主要的理念就是筋出槽、骨錯縫,骨折或外傷的時候外敷中藥、配合手法,內服中藥、外用小夾板,恢復的非常快,現在西醫做手術,要打鋼釺,上螺絲進去,把骨頭固定起來,以後還要再把鋼釺拿出來,那中醫傷科把骨頭對好固定以後,用藥讓它長好,是非常先進的。

大方脈的興起,使得針灸的使用越來越少,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是古代針灸使用的針具都是非常粗的,因為當時的工藝差,針具很粗的話,刺下來就很痛,痛的話大家就怕;第二是儒家的傳統文化非常保守,比如男女授受不親的觀念,一個男醫生在女生身上扎針揣穴,把衣服脫了,這都非常不方便;第三是古代中華文化主要在黃河流域發展,甘肅陝西這些地區冬天比較寒冷,取暖設施不像現在這麼便利,扎針不方便,當然,後來中華文化從黃河流域傳到長江流域就稍微暖和一點;還有因為扎針很大程度上是有不安全因素的,碰上膽大的醫生,用的針很粗,把人扎壞或者大出血甚至出現一些危險情況,相對來說還是很容易見到,這點跟中藥不太一樣,有毒的葯大家都知道如何炮製,盡量可以避免,但是一根針下去以後,就很難掌握……這些因素都阻礙了針灸的發展。

大方脈像破門而入,針灸似透過迷宮

如果讓我比喻大方脈和針灸的話,我認為大方脈治病有點像前面有一堵牆,你在找門兒,一旦找著門以後,你就可以從外面進到這個屋子裡。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大方脈治病通過辨證論治遣方用藥,辨證辨對了,用藥後病人馬上就會有效果,就印證了你的辨證是對的、遣方用藥是對的,要是辨證辨錯了,你的遣方用藥病人是沒有效果的。舉個簡單例子,如果這個病人是個桂枝湯證,你給開了大承氣湯,一點效果都沒有。那麼這個就有點像一堵牆,你要是沒找到門的話,是一點都進不去的,不能夠透過這個牆,如果找到門,你就能進去了,這就成功了。所以這個疾病就像是樹立在大方脈醫生前面的一堵牆,大方脈的治療是找到這個切入口,找到這個門,破門而入的一個過程。

但是針灸不是這樣,醫生更像是穿過一個迷宮。 迷宮與牆不一樣,所以每個人都能進的去,有的進入了三步五步以後就被頂回來了,有的進入七步八步被頂回來了,有的進入十幾步也會被頂回來。這個迷宮有一個特點,只有一個道路是對的,你從這兒進去一直能夠透過迷宮出來,到達你所要去的地方,如果這個路不對的話,不管你進去多久,在裡頭轉了多長時間,總是進不到裡面。

在大方脈和針灸兩者之間的差別這麼大的情況下,針灸這個行業的人容易犯一個錯誤,而這個錯誤就是一種誤解——「我一針紮下去,病人有效了,就說明我的治療方法是對的」。就好比這個迷宮,我一旦走進去,進門了沒有碰到牆,那就說明我的治療是對的?這是一種誤解,因為要是迷宮的話,最主要的還是要透過這個牆,這個牆是很厚的。

大方脈先難後易,針灸先易後難

用另外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學大方脈的人,是哭著進去,笑著出來,最初學的時候好像是漫無邊際,找不到一絲一毫出路,一旦做到一定的時候,就得心應手了,也就是開始難、後面容易的這麼一個過程。而針灸正好與其相反,「小針之要,易陳而難入」,先易後難,就是笑著進去,哭著出來,剛開始好像很容易,開始病人好像會有點效果,越扎越走不下去了。所以,鑽到迷宮裡以後,好像是你進去透過了,實際上遲早走不下去的,因為迷宮最終也是會碰到牆。

只有一個方法能夠讓你透過迷宮完全走出去,這個方法在《靈樞·九針十二原》說的很清楚,「凡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雲」,扎針的大法一定要「得氣」,一定要「氣至而有效」,如果沒有「得氣」的話,效果就很差;又說,「小針之要,易陳而難入。粗守形,上守神」,意思是扎針剛開始容易掌握,但是很難精,低劣的醫生死守形跡,而高明的醫生則能根據病情的變化加以針治。

針灸操作性技巧基本失傳

針灸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理論性,比如說全身有多少個穴位,有多少條經脈,經脈的循行路線,以及針具的使用等等,這些內容是相對不變的,就像踢足球,規則是不變的,你不能抱著球跑、不能手抓著球,有多少個人、球門多大、這個場地多大、多長時間、這個是不變的;另外一部分內容,就是操作技巧,這是一些實踐性的東西,書本上是沒有辦法記載的,相對比較靈活,就好比踢足球的技巧,那些東西是無法用文字描述的,而且是千變萬化的。你只是知道足球的規則,這球有多大,多少人踢……知道這些規則不見得能贏球,每個踢球的人都知道這些規則,難就難在這個踢球的技巧上。

我們說針灸在操作技巧方面基本上是失傳了,但是理論性的內容還在,現在針灸教學也主要是教給大家理論性的東西,實操性的這些內容基本上都失傳了,保留下來的就是星星之火,非常少,這是針灸要做精非常難的一個原因。

在清朝的時候,道光皇帝在皇宮裡把針灸科給廢了,以前歷代皇家都有醫學部門,大方脈、針灸、婦兒科等等都是並列的,針灸在清朝里給廢了,主要是從安全的角度考量,因為滿人入關的時候殺了很多漢人,他們怕漢人報復,要是開個方子,你用的葯有毒,還有抓藥、熬藥好幾個環節專人把關,一般不會害到皇帝,但是針灸就不一樣了,在醫生扎針以前,你是不知道他怎麼做的,他一根針下去是很容易害到你的,沒有辦法防範,所以皇帝就怕了。太醫院把針灸取締以後,其他的大臣們也都去效仿,主流的達官貴人們都不用,那麼民間老百姓用的就更少,所以民間的針灸也就逐漸的越來越弱了,這對針灸發展就是致命打擊,操作性的技巧也丟失的差不多了。

走出迷宮之路:針尖落到經絡上

今天我們學針灸的人,腦子裡要想清楚,我這一根針紮下去,怎麼知道就是古人想讓我扎的地方?扎針關鍵看的是針尖落在哪裡,而不是進針的皮膚體表定位 。我們平時學習穴位的位置,講的是在體表的定位,「三里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足三里在膝眼下三寸兩筋間,這就是體表定位,但是我只把這根針扎到皮膚上,那肯定還是不行,扎進去以後,關鍵是看針尖落在哪個層次。這個就好像進迷宮一樣,不是說你一步跨進迷宮,就說明你走到頭了,就出了迷宮,不是那麼回事,你要走出去才算。所以針灸操作的內容,是要把這個針落在古人想讓你扎的那個地方,實際上主要就是扎在經絡上,這樣才能啟動經絡的自我調節。就好比踢球,不是說我的腳挨著球就勝了,要把球踢到球門裡才行,一直踢這個球,一直沒離開你的腳,是不會給你得分的。針灸起作用的關鍵,僅僅扎進皮膚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考慮最原創的針灸大師們,像黃帝、岐伯等這些人,他們想讓你把那個針尖真正地落在哪裡?針灸的理論有經絡、經脈、絡脈、皮膚等等,但是他們最想讓你扎的地方,我認為還是在經絡上

《靈樞·經脈》篇里,「雷公問於黃帝曰:「《禁服》之言,凡刺之理,經脈為始,營其所行,知其度量,內次五藏,外別六腑」,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所有扎針的大道理都是以經脈為始,都是要扎到經脈上,營其所行就是營行脈中,後面黃帝說:「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這個很明顯,要讓人體疾病恢復,是什麼讓他恢復?我們有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只有經脈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決生死」是最大的治療作用,當醫生乾的活最大不過決生死了;「處百病」,這個「百」是個虛值,所有的病基本上都能搞定;「調虛實」,根本不需要吃藥,就是虛的補、實的瀉。所以,「不可不通」,這是扎針最關鍵、最核心的內容。

除了這個內容以外,《內經》還上列了九針,還有扎五體皮肉筋脈骨的,比如說有些皮膚上有膿,要把膿放出來;有些暴漲的血管,要把瘀血放出來等等,各種不同的治療方法都可以用。但是我們現在用的主要是毫針,針尖要是落在經絡上,刺激了經絡,這個效果是最好的,這是唯一走出迷宮的一條路,如果你沒有把針尖落到經絡上,也會有效,但是你永遠走不出迷宮。

針灸有幾個方面的作用,我的好朋友李永明,他現在在美國紐約,曾經提出氣球理論,扎針有很多不同的理論,比如說心理暗示、儀式感、信任感、放鬆、安靜等等,這些都是針灸起作用的一些方面,但是我認為最主要的、效果最好的,還是要讓針尖刺激到經脈,調動經脈的自我調節。從解剖的角度,身體所有的臟器要自我恢復,都是通過經脈的自我調節,也就是人體的自愈功能是通過經脈來實現的。所以我們只是扎五體,也會有效果,但迷宮還是走不出去的,你會發現扎五體的時候,剛開始你是笑著進去,但是最後哭著出來,因為你無法判斷最後針尖是否落在經絡上,遲早還是會被那個迷宮擋住。

泛穴論的誤區,否定傳統針灸理論

針灸的時候,當看到病人有所緩解,就認為革命成功了,高興的不得了,這是一種誤解,在方脈上可以這麼認為,開的方子病人一吃有效了,說明我的辨證對了,但是在針灸上不可以這麼認為,因為針灸是迷宮,大方脈只是一堵牆在找門。其實有些病我不扎針刺激經絡也有作用,而且這個作用還不一定比扎針差,比如就在皮膚上刮一刮、拔拔罐,或者艾灸烤一烤,或者熱敷,有沒有效果?也有效果。像病人肚子痛,或者腰腿某個地方痛,有的時候簡單的熱敷就可以放鬆,緊張的肌肉就會松解下來,肚子痛熱敷有可能就好了;有些人頭痛,就在印堂上揪一揪,疼痛也會緩解,後頭痛的在風池、風府掐一掐揉一揉,疼痛也會止住。所以現在搞針灸科研的最後發現,一根針紮下去,扎到皮膚里就有效果,與經絡穴位沒有關係,與針灸理論沒有關係,但這不是100%,是30%左右的效果。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用你的辨證論治,用你的「酸麻困脹」作為「得氣」的標準這樣扎,跟我隨便扎一針,遠離經脈腧穴,跟辨證什麼都沒有關係,胡亂扎一針,兩者之間都有效果,而且效果之間的差別很小。

我們針灸界的很多學者看了這個研究非常高興,提出了「泛穴論」,就是「人身處處皆是穴」,高興的不得了。值得高興嗎?我認為這等於是對我們傳統針灸理論的徹底否定! 如果我說你一個民族使用的語言,跟鳥叫狗叫貓叫傳達的意思都一樣,那對你這個種族的語言,是誇還是貶呢?當然是貶呀!貓叫不可能叫出英文來,狗叫狼嚎肯定叫不出中文來,如果認為一種動物的叫聲都跟人表達的意思差不多,那對你這個語言貶損的程度很大。所以我認為不應該高興!實質上這已經遠離了原創針灸的黃帝、岐伯討論的內容,如果扎哪兒都一樣,怎麼扎效果都不相上下,那他們洋洋洒洒講《黃帝內經》,用大量篇幅討論針灸,這不是成了笑話嗎?說了半天根本都是廢話?這個是說不通的。所以,我們還是要回到原本上,就是古人想讓我扎的究竟是哪一點?怎樣才能取得效果的最大化?

人獲得財富的途徑有很多,比如我拿些廢銅爛鐵去賣,在路上天天低著頭有時候也能撿幾個硬幣……,都可以獲得財富,但是真正想要養家糊口,你必須得找一個工作,滿地踢石頭找鋼蹦兒能養家嗎?鋼鏰是財富的一部分,但這個財富與那個財富之間的差別太大了。針灸怎麼紮下去都有效,就使得我們懶惰了,張三李四王麻子誰扎都有點效果,覺得怎麼弄都是對的,實際上這是不行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個病繼續治下去,能把病完全治好,不要留後遺症,不要有那個平台期,這才是針灸專家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

隨便扎有效,很大程度是應激反應

其實一根針扎破皮膚,對身體也是一個局部的創傷,最主要的是馬上就可以調動人體的應激反應,身體就會釋放一些止痛的物質,產生一系列的生化應急的反應。人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隨時有可能會受傷,比如說腿摔了、樹枝把某一個地方刮破了,受了外傷、被蟲蛇咬了,或者碰到一個只狼要跟他搏鬥,所以當身體有一個小的創傷的時候,人體的應激反應就調動起來了,要面對一個新的挑戰,就會忽略原有的疼痛。比如說家裡弟兄幾個有一些誤解正在爭執,突然有幾個劫匪破門而入,這幾個弟兄還會繼續爭執嗎?當然不會,弟兄們齊上陣要把劫匪趕出去,大家一致對外,誰還會在這個緊要關頭忽略強盜,糾結兄弟之間的不愉快呢?一個人肚子有點痛或者有點疲乏,突然一隻狼來了,還會有疲乏,還會有那點疼痛嗎?他要全神貫注的跟狼搏鬥,哪能說我疼、我不舒服,那就要被狼吃掉,沒有生命了。戰士跟壞人搏鬥的時候,力量都是非常大的,等把壞人都打退了,自己才倒下,這些都是應激反應的表現。一根針紮下去有點效果,實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應激反應 ,所以大家不要沾沾自喜,我就是天下第一或者是我就是得道高手,這種應激反應的情況,在哪裡都會發生。像我的一個同學形容說,你們針灸治療牙痛是開玩笑的,你不就是牙痛嗎,我給你屁股上踢一腳,屁股一痛,牙痛就忘了。從某個層面上看,真的是可以這樣理解的。

所以想成為一個好的針灸醫生,我們就要時刻琢磨,一定要回歸本源,回歸原創的這些古聖先賢黃帝岐伯他們想讓這根針尖落到什麼地方?如果讓黃帝、岐伯、華佗這些高手來扎針,針灸效果能達到什麼水平?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我們才能提高,而不是只滿足於現狀。僅僅滿足於應激反應產生的效果,那麼我們永遠都不會進步。

「酸麻困脹」並不一定「得氣」

我過去一直在摸索怎麼能夠知道把針尖落在經絡上,怎麼才能夠把效果發揮到它的極致,在甘肅地區跟隨鄭魁山老師學習,後面又跟了楊甲三老師和賀普仁老師等等,跟隨這幾個有真才實學的針灸大家學習是很難得的機會,對我有很大的啟發。由於歷史的原因,後人對針灸產生了很多誤解,再加上教科書上說「得氣」就是酸麻困脹、針下沉緊,誤導了大家,可以這麼說吧,扎針「得氣」了,會有酸麻困脹、針下沉緊,但是有了酸麻困脹、針下沉緊,不能代表就是一定「得氣」了。

如果這個等於「得氣」,那針灸就簡單了,根本不需要學經絡腧穴,每人發你一根針,就好像戰士發你一桿槍,就上前線戰鬥吧。因為一根針紮下去,不管扎哪兒,一定有酸麻困脹、針下沉緊,人體有很多神經、肌肉、筋膜分布,任何一個點位,你一掐都有一個酸麻困脹,一根針扎進去,做個酸麻困脹不是更容易嗎?這怎麼是「得氣」的標準呢?這跟經絡、穴位有什麼關係啊?我們說天上下雨、地上流水,不能說地上流水就一定是天上下雨,不能這麼反著推,是吧?

因為教科書的這個「得氣」的標準,把針灸就庸俗化了,我們針灸的臨床療效也就丟掉了,針灸最後的效果,充其量就是調動了一個應激反應而已 ,這當然使得人家做實驗做不出來應有的效果。 但如果你把針尖落到經絡上,啟動了經絡或機體的自愈能力,你再跟沒有落到經絡上的做比較,兩者之間的效果,可以說有天壤之別。當然,你只有做了才能知道,做不到也就不知道了。

針灸學習需要實戰,傳承就是教練

我覺得咱們現在的教學模式不太適合針灸學習,因為針灸學習首先要實戰,就是我邊扎針邊學習才能提高,對現在的教學模式我是這樣形容的:你天天來上課,我告訴你如何彈鋼琴,但是你不彈鋼琴,也沒有鋼琴,桌子上畫幾個格子,然後我就給你上課,講如何彈鋼琴,4年畢業了,發你一個畢業證,再給你一個鋼琴,好了你可以去表演了,你現在成為鋼琴家了,會表演嗎了?當然不會了,你這4年都沒摸鋼琴呢!學習針灸也是這樣,你上課學了理論,沒有搞臨床,一個沒有搞臨床的人,是提不出臨床的問題的。

我們大部分的人,學了很多理論,但是不知道這些理論哪一個在臨床上用了有效,有的時候不是這個理論本身沒用,而是你不會用。要想成為一個神槍手,你也得練嘛,不是說發給你一桿槍自然就會打了,給你一輛車自然就會開了,不是這麼回事,所以很多事是需要磨練的,不能光去讀書,不能光去聽一堂大課,教練就是邊教邊練,多次的反覆才能進步,針灸也是這樣,傳承就是教練。

雖然針灸操作大部分內容都失傳了,好在我的老師鄭魁山教授他們傳承了6代非常好的經驗,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我也希望能夠把它傳承給大家。取穴很重要,但是針灸手法比取穴更重要,穴位只是一個體表定位而已,怎麼扎,怎麼實操才是最關鍵的,我們要先把傳統的這些東西搞明白了,再講發展。現在針灸界是沒有傳承,直接發展,有些有名的針灸師,你問簡單的問題,他都不知道,甚至說,「我什麼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這就不對了,我們要把傳統的內容先學會,再慢慢往前走一步,哪能把我們的古聖先賢都拋開、都不去管它,就認為這麼紮下去就是天下第一高招?這是絕對說不通的!

學習應一門深入,不能像狗熊掰苞谷

還有一個,我要說的是,我們中醫,尤其是針灸,現在學習的方法是不對的,古人強調教學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就是說我的著力點比較小,就一直把它走透、走得很深,就好像鑽井一樣,在這一個點上一直鑽一直鑽,終究能夠打出水來,你鑽的深度不夠,充其量只能打一個坑,所以我們寧可要一口井,不要50個坑,你打再多的坑也沒有用。所以,做任何學問一定要看你鑽入的到底有多深,一個事情反覆做、反覆做,你就成了專家。你這一輩子什麼都不會,就會吹口琴,一直吹,而且一直在提高,那麼以後在口琴界,你就是專家。那你今天吹口琴,明天打太極,後天踢足球,大後天學畫畫……一輩子只能說你什麼都試了一遍,但你什麼都不會,沒有一樣能精的。現在大家學習常見的錯誤是,我今天聽了課覺得挺好,好像也非常激動,過上倆禮拜又聽另一個課,把這個課就忘了,聽下一次課也覺得挺好,好像也懂了,也沒實踐、更沒掌握,過三個禮拜又聽一個,一輩子都在聽課學習,最後就是典型的「狗熊掰苞谷,掰一個丟一個」,掰到最後,就是掰了最後一個苞谷。我們應該學會掰一個苞谷,先把它吃了,再掰下一個苞谷,這樣的話就能吃飽了,不然掰了一地最後還是沒有吃飽。

我們非常推崇的中醫大家葉天士,一生拜了17個老師,他不是同時跟隨十七個老師,我想他要是同時跟17個老師學習的話,他也就不是今天的葉天士了。所以我們也要這樣學,要把每一個老師的東西都學得非常透徹,掌握了再學下一個這才對,在學習上最怕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最後一事無成。過去的那些師傅,他們教學生的時候,是要求學生幾年之內是不可以去聽別人的課的,不是說這個師傅霸道,而是怕學生剛開始學的時候鋪得太開,張三這麼說、李四那麼說,整個就容易搞反了,有點像大刀是用來砍的,長矛是用來刺的,本來你是學大刀的,又偷學了一下長矛,拿著大刀在刺、拿著長矛又在砍,整個就搞糊塗了,所以先把一門學精,這樣才能談得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以上就是我要說的內容,就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能夠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我們再共同討論,謝謝!

課程預告:

中醫家先後邀請陸飈老師蒞臨深圳舉辦兩期「燒山火、透天涼」手法傳承研習班,第三期正在籌備中,歡迎感興趣的同道朋友關注。

點擊查閱兩期面授紀要:

《「燒山火、透天涼」手法傳承研習班深圳第一期圓滿收官》「鏈接」

《結業的課程,永不結業的學習——陸飈針灸第二期深圳面授紀實》「鏈接」

針灸師們對針灸容易產生的幾點誤解

聲明:

本文根據陸飈老師2019年6月在中醫雜談上的講課錄音整理, 由「中醫家」協助整理編校,編輯/陳劍城。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

歡迎投稿:bianjibu@zhongyijia.com.cn

搜索「中醫家"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燕趙名醫駱俊昌腹診推拿術應用經驗探微(節選)
「冬病夏治」理論探析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