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二人參加科考 弟弟考第一被太后剝奪 哥哥撿狀元結果如何?
(說歷史的女人——第826期)命運是一種神秘的東西,誰也難以把控。今天講一對兄弟,這兄弟二人同時參加科考,弟弟更優秀,考了第一名,理論上應該是狀元了;可到太后閱卷時,他的狀元資格卻被以一種奇怪的理由被太后剝奪了,狀元讓給了考第三名的哥哥。弟弟按說夠悲催,可他卻「因禍得福」,並沒有因此而被埋沒,反而成就很大,後來卻也居然有幸成了歐陽修的搭檔,並做了「紅杏尚書」,一生可謂燦爛多彩。而哥哥「撿」了個狀元,他的命運和結果如何呢?這對富有傳奇色彩的弟兄倆在歷史上究竟有何功績?本期分解。
一、狀元易主,還在他家
這對兄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雙狀元」宋庠和宋祁。哥哥宋庠(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後改名庠;弟弟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小字選郎。就像他們的姓氏一樣,這哥倆是宋朝人,生於開封府雍丘縣(今河南商丘民權縣)。不是說狀元給了哥哥嗎?又怎麼成了「雙狀元」?這還得從這場科考說起。
宋祁的父親宋王己就是當時著名的賢士,飽讀詩書的。這兄弟倆本就天資聰穎,從小在父親的影響下,努力讀書,很早就聞名鄉里,被稱為「二宋」,或者「大宋」、「小宋」。北宋天聖二年(1024年),宋祁與比他大兩歲的哥哥宋庠一同上京趕考。哥倆都是學霸,這次在京城考試中,哥倆都發揮出彩,同舉進士。但弟弟宋祁更加優秀,被禮部擬定為一甲第一名,而哥哥宋庠則為第三。理論上,宋祁已經是狀元了,哥哥則為探花。
照例,最後一道工序是皇帝閱卷。當時的皇帝是歷史上著名的仁君宋仁宗,如果正常情況下,如此仁君會贊同禮部的意見,保持「原判」,把狀元給宋祁的。但此時宋仁宗年齡尚小,才14歲,不當家,是其母章獻皇太后,即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太后劉娥聽政。她見宋家兄弟同時入榜,而且包攬前三名的兩席,頓時驚訝不已。但向來遵循傳統禮教,思想保守的劉娥覺得弟弟不應該排在哥哥前面,於是把狀元給了哥哥宋庠;同時她又擔心進士一甲前三名被他一家佔去兩個,會遭人非議(劉娥向來處事低調而謹慎),所以就把宋祁放在第十位。這樣,狀元雖然易主,但仍在宋家;宋祁雖只得了個第十名,但仍然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需要指出的是,哥哥宋庠在此之前已經是鄉試、會試的第一名,這次又中了狀元,就成了「連中三元」了。這在千年科舉史上也是少有,在整個兩宋300年間,三元及第的也僅有6名而已。宋庠雖然最終高中狀元,但在民間,大家仍認為弟弟宋祁是狀元。這樣宋庠是「欽賜狀元」,宋祁是「民間狀元」,所以後世把他們叫兄弟雙狀元。後來人們為紀念這兄弟倆,還在他們的家鄉建了兩座塔,叫「雙狀元塔」,塔址就在如今的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雙塔鄉雙塔集村。
那麼這哥倆有什麼歷史功績呢?總不能金榜題名,一事無成吧?還別說,這哥倆還真都有不小的學問,都是有些本事的。咱們仿效一下太后劉娥,也來個長幼有序,先來說說哥哥宋庠。
二、宋庠:官至宰相,為官清廉,頗有政績
宋庠初名宋郊,後來宋仁宗命其改名為宋庠,字公序。宋庠人品忠厚,個性耿直,為官清廉,名聲極佳。他中狀元後,擢大理評事、同判襄州。後被劉太后看中,破格升為太子中允、直史館,歷任三司戶部判官等職。
宋庠為官不僅清廉,還是頗有政績的。他任知制誥(起草詔令的官職)時,曾上疏朝廷,建議科舉考試應文武分試,此提議被朝廷採納。後來他任知審刑院(一種高級的司法官員)時,辦了一件大事。當時,密州有一惡霸叫王澥,此人欺行霸市,曾私自造酒,並殺人滅口,宋庠決定懲治此人。但王澥後台很硬,不是誰都敢碰的。但宋庠鐵面無私,執法嚴明,甚至不顧當朝宰相陳堯佐的說情,堅決地判王澥死刑,為民除了一害。
寶元(1038年—1040年)年間,宋庠以右諫議大夫職任參知政事,拜相。宋庠為相儒雅,辦事是非分明。此間他又有一事被後世稱道。他有個兒子曾赴京應試,因為他此時位高權重,為了避嫌,為了防止主考官照顧自己的兒子,他竟讓兒子罷考迴避。你回家吧,咱不考了,等你老爹啥時候不當宰相了,你再來應考不遲!這個做法,怎麼評價?真讓那些貪官污吏、以權謀私者汗顏啊!
好人有好報。仁宗皇帝聞知此事,大為感動,他乾脆給宋庠的兒子來了個特招。你不是要避嫌嗎,朕給你個機會!於是皇帝讓他的兒子到學士院單獨考試。有水平就是有水平,小伙面對皇帝單獨應試,絲毫不怵,考得不賴。仁宗大喜:特賜進士及第!
但宋庠的仕途也不是一帆風順,也是頗有坎坷的。他曾與宰相呂夷簡不和,被排擠;也曾同名臣范仲淹政見不一,因彈劾范仲淹被貶知揚州等。
1051年,宋庠又因家法不嚴,縱容子弟犯錯,又遭名臣包拯彈劾而被罷相,被降職出知河南府。1064年,宋庠因年事已高,請求告老還鄉,但不被皇帝批准,被封鄭國公。1066年四月,宋庠病故於家,享年七十一歲,善終。
宋庠不僅政治上頗有功績,而且在文學上也有不少成就,有詩集《宋元憲集》傳世,《全宋詩》輯其詩十四卷(首)。其詩多穠麗之風。宋庠還曾校訂《國語》,撰寫《國語補音》3卷,又輯《紀年通譜》,另有《別集》等44卷。
宋庠書法也有所成。被譽宋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蔡襄如此評價宋庠:「近之和氣拂然襲人,景文則英采秀髮,久視之,無一點塵氣,真神仙中人也」。
說完哥哥,接下來咱再說弟弟宋祁。
三、宋祁:與歐陽修搭檔,編著《新唐書》
相比其兄宋庠,宋祁的一生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被人稱道的是他跟歐陽修搭檔,編著了中國著名的《二十四史》之一的《新唐書》。
宋祁進士及第之後,初任復州軍事推官,後經孫奭(音shì,北宋經學家,官至龍圖閣學士,禮部尚書)推薦升任大理寺丞、國子監直講。再後來,他經皇帝召試後,授直史館;再升任太常博士,同知禮儀院,後又升遷為尚書工部員外郎,曾修撰《起居注》。
宋祁善直言進諫,且多切實之見,如論宋朝財政的「三冗」、「三費」,論河北軍備等,在當時諸家改革意見中較為突出。
寶元二年(1024年),在西北邊境戰事財政都吃緊的情況下,宋祁寫下了關於「三冗三費」的上疏。三冗即冗官、冗兵、冗僧;三費是道場齋醮、多建寺觀、靡費公用。他直言朝庭應該精兵簡政,節約財政等。在皇佑年間,他連續上書直陳鞏固邊防的策略,著有《御戎論》七篇。
同其兄宋庠一樣,宋祁的仕途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就跟他科考時,受其兄「連累」一樣,他後來在官場也曾數次被其兄連累。比如慶曆元年(1040年),因其兄宋庠與宰相呂夷簡不合被貶職,於是宋祁也跟著被貶職,被降為壽州(今安徽省鳳台縣)知府,後又到陳州(今河南淮陽縣)當地方官。
1052年,宋祁因其子犯罪,自己又受連累,貶到亳州(今屬安徽省)當地方官;後來他又因包拯的原因,沒能進一步升職。說來也是巧合,宋庠宋祁這哥倆都因包公的存在,而仕途不順。前面說過,宋庠曾因被包拯彈劾被罷相。這次輪到宋祁了。嘉佑四年(1059年),宋祁從地方(益州)調回中央,被朝廷授於三司使一職,此職縱覽國家財政大權,當然是個肥差或者要職。他準備任職時,黑老包又出來使了個「絆子」。
當時包公上書皇帝說,宋祁的哥哥曾擔任宰相一職,所以宋祁不宜再擔任三司使。為何?似乎沒有什麼理由。大概包公擔心宋祁執掌財政大權會出事吧。不管怎樣,總之,朝中第一重臣包公說了算,宋祁再次被其兄連累,沒有上任國家「財政部長」三司使一職。
不過宋祁在歷史上最大的影響倒不是政治上的,而是在著書立說上。慶曆三年(1043年),宋祁擔任龍圖閣學士、史館修撰,他奉皇帝的詔令同文壇領袖歐陽修合作編著《新唐書》,前後歷時十七年之久。這部長達28469卷的皇皇巨著,成為後世研究唐代歷史的最經典的史料。而《新唐書》大部分為宋祁所作。1060年,書成之後,宋祁升任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
宋祁是於《新唐書》完成後第二年,即1061年去世,享年64歲,善終。
相對於其兄宋庠,宋祁文采更好一點,有詩文集156卷問世,《全宋詞》收錄其詞六首。其詩詞語言華麗,文采飛揚,頗有佳句。最有名的詞作當是那首《玉樓春》了:「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四、「紅杏」尚書,風流倜儻
前面說過,宋祁還做了「紅杏」尚書,這是怎麼回事?這還得拜他的名作《玉樓春》所賜,這首詞中的「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兩句,極為著名,再加上他曾官至工部尚書,所以大家就稱他為「紅杏尚書」。但既有「紅杏」二字,不免讓人浮想聯翩,這位宋大才子是不是一位風流才子啊?還真讓你猜對了,這位「小宋」確實是風流倜儻,一生充滿浪漫色彩的。民間關於他的浪漫故事也是不少。
宋祁有次回府之時路過繁台街,正巧迎面遇上皇家的車隊,他連忙避讓到一邊。這時只聽車內有人輕輕叫了一聲:「小宋。」其聲清脆悠揚,悅耳動聽,如岐山鳳鳴,宋祁一時心中蕩漾。待他待抬頭看時,只見一輛車上,紗簾浮動,一個妙齡宮女露出芳容,對他嫣然一笑。宋祁再度打了個激靈,猶如中電一般,渾身麻酥酥的。
然後皇家的豪華車隊就消失了。宋祁呆了良久,仍心旌搖蕩,久久不能平靜。他回家後,一首傳世之作《鷓鴣天》便赫然而成:「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綉簾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游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詞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一句,雖為引用唐朝詩人李商隱的詩句,卻與詞意渾然一體,相得益彰。此詞一出,立刻廣為傳頌,汴京紙貴。後來傳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皇帝便追問當時的人說:「當時是誰叫了一聲小宋?」此時有個宮女站了出來,向皇上盈盈一拜,羞澀地承認了。於是皇帝龍顏大悅,「召宋祁上殿!」
宋祁還不知道是什麼事情,還因為自己被人陷害了,被皇帝治罪呢,就誠惶誠恐的來了。沒想到仁宗皇帝一見他就打趣說:「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好詩!不過,小宋,朕以為這蓬山並不遠呀,呵呵。」說完,就把那個宮女賞賜給了宋祁。宋祁這桃花運交得也是夠羅曼蒂克的。
不過宋祁這人雖然比較風流,喜歡聲色,但他也並不狂妄,做人還是比較謹慎的。這一點跟其兄宋庠比較相似。宋祁在去世前,自己曾寫了墓志銘,並親自撰就一篇「遺戒」,以教育兒孫後代。
「遺戒」中,宋祁先交代了自己的後事:「三日殮,三日葬,慎無為流俗陰陽拘忌也。」意思是,他過世之後,叫兒子們喪事從簡,不要被當時風俗所左右,也不必按當時習俗請陰陽先生看風水。並且告誡自己的兒子,下葬用一口簡陋的棺木就可以了,不準厚葬。
在「遺戒」的後半部分,他又具體交代了其他方面的事宜,其中有這樣的話:「吾學不名家,文章僅及中人,不足垂後」,意思是我的學問尚未成為一家,所作文章也很一般,不值得傳諸後世。
從這份「遺戒」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宋祁教育兒子不要追逐名利,不要隨世俗行事,也不要追求奢華,要移風易俗,崇尚節儉等。如此家教,宋祁也不愧一代名流。
宋祁與兄宋庠齊名當時,其文章見識,以及做官之簡明幹練都過於其兄,然而因其生活比較奢侈,縱情聲色,不似其兄那麼嚴肅莊重。所以宋祁對自己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寫了墓志銘及「遺戒」,敢稱自己「學不名家,文章僅及中人」,也是一種內省和洒脫。
總之,宋庠宋祁兄弟倆,雙狀元的名號也沒有白得,此生也無憾了。(文/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宋史》等。
※當年擊敗蘇軾蘇轍曾鞏曾布中狀元的他水平不行?錯!蘇東坡服他
※諸葛亮的空城計到底高明在什麼地方?其實跟空城沒什麼關係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