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除了良知,還應該有這「四知」
常言道:「做人要有良知」,那麼何為「良知」呢?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解釋道:「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良知是陽明心學的核心理念,在王陽明看來,良知就是對自己和外界的良好判斷能力,良知即至善,即天理。
其實,做人,除了良知,還應該有這「四知」,正如曾國藩在日記中總結說:「為人之道四知,即《論語》末章之『知命、知禮、知言』,而吾更加以『知仁』」。具體是什麼意思呢?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1、知命,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曾國藩也說:「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可見,一個成熟的人,一個有福氣的人,都是要從知天命開始的。
何為知天命呢?就是指一個人要心懷敬畏,知道什麼事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做人做事不強求,但盡人事而聽天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項羽第一次見到秦始皇的豪華車隊時,大聲感嘆:「我可以取而代之!」此時的項羽也算是知天命,因為他知道天下老百姓苦秦久矣,秦王朝這麼不得人心,一旦時局動亂,自己就有機會出人頭地,復興楚國。
後來,項羽敗給了劉邦,烏江自刎前還說道:「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過錯」,他臨死還不知天命,反而將所有的失敗歸結於老天不公。熟不知,項羽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失道寡助」,而這都是他自己親手造成的。所以說,一個人不知天命是很危險的,很容易玩火自焚。反之,一個人,做到了「知命」,福報自然多多!
2、知禮,
孔子曰:「不知禮,無以立也」,即不懂得禮,就無法立足於社會。因為中國自古都是一個禮儀之邦,社會上處處存在著禮儀、禮節,而它正是約束我們的道德基礎,以及人們行為的規範指導。
正如孔子所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即不合符禮教的話不能看,不合符禮教的東西不能聽,不合符禮教的東西不能說,不合符禮教的事不能做。
一個人不知禮,分不清貴賤尊卑,言行舉止不合乎情理,很容易給自己帶來災難。
比如說,三國謀士許攸自恃功高,多次無禮輕慢曹操,且不分場合,甚至直呼曹操小名,說:「阿瞞,沒有我,你得不得冀州。」不出意外,許攸終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還比如,朱元璋當上皇帝後,當初一起放牛的發小來找他,想謀個一官半職,但發小們口無遮攔,直呼朱元璋小名,戲說朱元璋年少時候的糗事。本以為這樣可以拉近距離,沒想到朱元璋翻臉不認人,以「大無禮」之罪處死了那些發小。所以說,一個人不懂禮數,說話不分場合,也會給自己帶來災禍。反之,一個人,做到了「知禮」,福報自然多多!
3、知言,
孔子曰:「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即:一個人,不懂得辨別言語,就無法了解別人。
反之,你若能從他人的言談舉止中發現端倪,分辨出這個人的人格,則可以知人善任,或者是結交善友,成好事。
正如鬼谷子先生所說:「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如何,都或多或少地通過言語表達出來,所以「知言」才能識人和用人。
比如說,孔子認為君子應該「訥於言而敏於行」,話語謹慎,做事行動敏捷;而小人是「巧言令色鮮矣仁」,即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其次,古人還總結了許多關於「知言」方面的口訣: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道德經》);面譽者,背必非;輕諾者,信必寡(林逋《省心錄》);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之(曾國藩)。
一個人,會知言,能識人,並正確結交朋友,則可給自己免去很多麻煩,自然好福氣不請自來,福報自然多多!
4、知仁,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曾國藩認為,一個人光有這「三知」還不夠,還需要加上了「知仁」!
何為知仁?
仁者,恕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道也。即自己要站穩,也要讓別人站穩,自己要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如此這般,才能眾望所歸,遠近信之,人心歸之。
一個人若知仁,則識大量大,不知則識小量小。氣量小的人,難成事!
還拿項羽為例說明:攻佔秦朝都城咸陽後,項羽得到了大量金銀財寶,卻都佔為己有,封存在倉庫裡面,吝嗇封賞手下有功將士。打了勝仗,將領們本應該加官進爵,項羽將大印拿在手裡磨去了菱角,也捨不得給手底下的將領。項羽如此吝嗇獎賞將領,自然不得人心,最後慢慢變成了孤家寡人,也註定要失敗。
反觀劉邦,毫不吝嗇地賞賜手下將領,除了老婆不能給,其他的財寶、官爵都可以賞給有功之臣,最終達到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也笑到最後。
用曾國藩的一句話總結「知仁」就是:「集眾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利用眾人的私心來做事,可以成就一個人的公義)。大家都發達富貴了,你也會越來越好,而你的目的也在無形中達到了,這也便是最高藝術的「馭人術」。因此,一個人,做到了「知仁」,福報自然多多!
知命、知禮、知言,這是孔子向君子提出三點要求,也是君子立身處世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再加上曾國藩完善發展的「知仁」,這便是一個真正有福之人應該做到了的「四知」。所以說,做人,除了良知,還應該有以上「四知」!朋友們,您覺得呢?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點擊標題下藍字「琢磨君」關注,我們將持續為您提供有價值、正能量的國學文章。
如果大家想要更全面、更系統地學習國學知識,可以去琢磨君的首頁專欄查看!
今日話題:
您認為以上「四知」實用不?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看法!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曾國藩的觀人四法,只有簡單12個字,卻可將一個人看透
※簡單明了的8個字,詮釋了袁隆平一生成功的秘訣
TAG:琢磨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