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封來信,揭開43年前的一段醫患情

一封來信,揭開43年前的一段醫患情

當年掙扎在死亡邊緣的男嬰,如今已經人到中年;

當年那個四處求醫的年輕父親,如今已經是兒孫滿堂;

當年那些堅守理想的熱血醫生,如今已經是耄耋老人;

1次相遇、15天相托、43年惦念,歲月改變了他們的容顏,卻從未改變他們之間的情意。

醫患之間的相依,堅韌如此;醫患之間的故事,讓人動容。

一封信,揭開43年前的一段情

6月20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離退休職工服務處收到一封感謝信。這封信,看起來與普通信件無異,但是信件一開始,就吸引了工作人員的注意,也將時光追溯到43年前。

一封來信,揭開43年前的一段醫患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40多年過去了,我腦海里還清楚地記得那是1974年農曆9月22日的中午。

我的兒子降生了!全家人歡天喜地忙上忙下,奔走相告。

但是剛出生沒幾天,孩子就開始不好好吃奶了,哭得厲害,掰開嘴看,舌頭尖上有血紅色的斑點,又過了幾天,孩子乾脆就不吃了。全家人心裡十分恐懼,趕緊到村裡找大夫,醫生說可能是爛嘴了,於是就用大網片塞到小孩嘴裡治療。

1個小時過去了,3個小時過去了,半天過去了,一天過去了,孩子的病並不見輕,我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迫不得已,我和孩子的外婆掂著馬燈,抱上孩子,沿著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翻蟠龍山,步行20餘里來到涉村衛生院,見到主治大夫已經晚上6點多,天黑的看不見人臉,俺倆累得渾身冒虛汗。

大夫仔細檢查後,說要轉院到鞏縣(即鞏義市)人民醫院治療,這裡治不好。我立即抱上孩子,搭著同村大哥的拖拉機直奔鞏縣人民醫院。

在鞏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大夫說了同樣的話:「治不了,轉到鄭州的大醫院吧。」

孩子的外婆再也忍不住了,大聲哭起來。我心裡說不出有多難受。

看到孩子抽風啼哭的樣子,我堅定地說:「娘,你不要哭,我一定要轉到鄭州大醫院看。」說這話的時候,我其實也瀕臨崩潰

這邊,我把孩子和老人送到火車站,那邊,孩子的舅舅四處籌錢。

坐了一天的火車和汽車,我們終於來到省人民醫院急診室,這時候大概已經快晚上8點了。

一位身材苗條、身穿雪白色工作服的中年醫師把孩子認真細緻地檢查了一遍。「這是破傷風,得住院治療。今天會有病人出院,你們如果願意,可以耐心等待一下。」

這位女大夫說話很熱情,後來才知道她叫許清華,人們都稱許大夫,幾十年過去了,許大夫的一言一行還在我的腦海里浮現。

住院後,大夫給孩子進行了一系列治療,負責治病的大夫叫范輝琴,大家都稱她范大夫;不多久又給俺病房配了一位名叫郜素珍的大夫,年齡比范大夫稍微大一些,人也很好,對工作很負責。

大約是住了三四天的時候,孩子病得特別嚴重,加之我愛人思慮太重,精神出現了問題。那段時間,我一個人給孩子餵奶、喂葯,既當爹又當媽,被逼上梁山。

小兒科全體醫護人員精心治療,同時給了我許多幫助。范大夫和郜大夫每天上班、下班都要去看一看孩子,並且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還用自己省下的棉布給孩子做了一套棉襖,她們還經常送來糧票、錢和一些吃的東西。40多年過去了,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仍讓我難以忘懷。

大概是住了15天,孩子順利出院了。范大夫那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郜大夫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許清華大夫那種誠懇和對工作高度負責的奉獻形象,如今仍在我腦海里不斷浮現……

現在我們全家7口人,我和愛人、孩子、兒媳還有兩個孫女、一個孫子,日子過得比蜜甜!如果沒有省人民醫院小兒科全體醫護人員精心治療,就沒有我這個寶貝兒子,沒有這個兒子,就沒有我今天的兒孫滿堂。

最後,我代表全家再次向省人民醫院小兒科,全體醫護人員表示感謝,特別值得感謝的是范輝琴大夫、郜素珍大夫、許清華大夫。祝你們身體永遠健康,萬事如意!

鞏義市涉村鎮洪河村 田貫通


對病人,要憑良知

43年後提筆回憶當年,就是為了向他們說一聲謝謝。離退休職工服務處也第一時間將這份沉甸甸的感謝信,送到了當年參與治療的大夫范輝琴手中。

一封來信,揭開43年前的一段醫患情

「從那時起到現在,我們一直保持聯繫,這個孩子叫田子健,今年都44歲了。如今他也有了3個孩子,老大都已經22歲了。」今年81歲的范輝琴邊看信邊笑:「這些小事他都還記得,哈哈。

范輝琴回憶,由於當時通訊不發達,田貫通抱著孩子走後的兩三年內他們並沒有聯繫,知道孩子家在山區,地方偏僻、條件差,所以她一直惦記著孩子的狀況。

大約在1977年,田貫通懷抱著小男孩,拎著一袋紅薯找到范輝琴,問她還認不認識自己。范輝琴看著面熟,但是突然想不起來了。

「你救的那個『四六風』小孩。」田貫通說。

「我救過好幾個,哪個啊?」范輝琴心想。

「鞏義的,是你給孩子治好,他才有今天。」田貫通說完,把小孩放在地上。

范輝琴看著正在跑著玩的小男孩,激動地說:「想起來了,現在長這麼好了,大驚喜啊!」

從此以後,他們互留了聯繫方式。

這一聯繫,就是43年。

一封來信,揭開43年前的一段醫患情

再次回憶起當年救治的情景,范輝琴很是感慨。孩子病情很重,家屬們苦苦哀求,看得出他們已經精疲力盡了。范輝琴說,自己當時和同事們,是含著淚向家屬說明病情的,心裡的壓力很是沉重。

范輝琴說,當年的兒科主任羅志桓和父親都教導自己,對病人一定要憑良知,盡一切力量,踏踏實實治病,同情幫助家屬,要想著病人和家屬。她也以此鞭策行動,盡最大努力克服困難,以良知負起重任。

治病期間,孩子發生了窒息,眼看著就要沒氣了,范輝琴持續進行人工呼吸,直到小孩面色逐漸變紅。這樣的情況發生了多次,最後她和同事們幾乎就守在病房,以防萬一。每次化險為夷後,她都暗自高興:「這次又過來了!」就這樣與死神搏鬥了5天,孩子的病情才得以穩定。

「如今看著他們盡享天倫,我這名普通的從醫者總是深感欣慰。」范輝琴將信認真疊好,收藏起來。【 河南省人民醫院 崔冰心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豫說健康 的精彩文章:

從藥房中藥司葯員成長為名中醫!有一種勵志,叫做「邵七領」
36人獲評「中國心臟重症之星」!華中阜外醫院2位醫生當選

TAG:豫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