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TA系列:人性向善:我好,你也好

TA系列:人性向善:我好,你也好

四種心理地位中的好與不好是我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而不是真正的好或不好。

每一個人長大以後,都已經根據四種心理地位的其中之一,寫好自己的腳本,但我們並不會每時每刻都停留在那個心理地位里,而是隨時在不同的心理地位中轉換。

每一種童年的態度都會在成人生活中,以特別的社交互動反映出來,這種互動稱為「運作方式」(operation),這些運作方式各有其名稱,都註明在象限圖中。如果我們不自覺地進入某種運作中,就會從兒童自我里創造出符合此心理地位的腳本,但是我們還是有機會選擇進入成人自我,有意識地運用任何一種運作,藉此引導出我們想要的社交結果。

心理地位之一:「我好,你也好」

這種生活定位具體表現為:

(1)相信世界美好,對世界與人充滿信心;

(2)表現出積極的人生態度;

(3)在現實生活中會與別人共同追求雙贏。

這是一種人生的基本態度,是「人性向善」的一種世界觀。這裡的「好」(Ok)是指我們有權利存在,並且都有權利感到自己是好的,有權利去追求好的生活。

TA理論認為,嬰兒剛剛出世時都秉持「我好,你也好」的生活定位。如果這個嬰兒的成長環境始終充滿無條件的積極關愛,這種生活定位就會在其3~7歲時的成長過程中逐漸鞏固下來,再往後,這樣的人就會建立贏家的人生腳本。

「我好,你也好」的生活定位是人的四種生活定位中最理想的一種,它體現著一個人對自己的接受與認可和對他人的接受與認可。這種生活定位能促進當事人與世界的建設性連接和溝通。

舉例說:一個人做了傷害你的事,你如果秉持「我好,你也好」的 人生態度,就會覺得他不是故意的,而且堅信他以後一定會改。再舉例說:在「我好,你也好」的工作關係中,領導不預設下級會欺騙或偷懶,而會預設下級都具有無限的向善與向上的潛能。有這種生活定位的人,因為有人性向善這樣的預設,就會努力把人往好處想,並且努力與別人的長處相處,在遇到問題時,也會以建設性的方式去與人溝通並解決問題。

人最初的生活定位是由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所決定的,因此父母能送給孩子的最美好的禮物就是「我好,你也好」的生活定位。讓孩子相信人是向善的,相信這個世界上的好人遠遠多過壞人,相信無論發生什麼事,明天一定會比今天好。有這樣的人生態度,這個孩子就會對這個世界懷有希望,而有希望才有明天。

但這仍然有個度的問題,否則就會使人受傷。比如電影《天下無賊》中那個傻根,現實中這樣的人要麼自己會受傷,要麼就是別人代他受傷,因此特別要注意的是:相信人性向善和在生活中有自我保護意識是不矛盾的。對陌生人要有戒備是正常的,對一切人不設防則是不正常的。

具體地說,相信人性向善的人在見到惡的時候,會就事論事地想這個人這件事做得真是糟糕或者不好,然後他會去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僅僅去責怪做了錯事的人;而認為人性惡的人在見到別人作惡時,就會想,這個世界真是醜惡,人都是不可靠的,然後他就會把他的能量分配到去恨或者指責這個世界而不是解決問題上。

我好,你也好:繼續進行(get-on-with)

我一到辦公室,老闆就抱著一堆數據進來說:「我把需要你處理的部分都做了記號,你能不能看一下再向我回報?」我說:「好。」

同意老闆的要求時,我也核對自己是否能夠勝任、感覺是否良好。我覺得他對我的要求相當公平合理,這時我處在「我好,你也好」的態度里,在我和老闆的互動里,彼此都能繼續進行要做的事。

每一次我從這種心理地位與人互動時,就會增強我的信念——認為自己和他人都是好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准提家園 的精彩文章:

TA系列:好漢打落牙,也要和血吞!
TA系列:有些愛,其實是傷害——朝令夕改,缺乏一貫性

TAG:准提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