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死傷320萬軍人值得驕傲嗎?對底層抗日將士,一定要有個交代

死傷320萬軍人值得驕傲嗎?對底層抗日將士,一定要有個交代

上世紀30年代起,日本發動了對我國的侵略戰爭,這場戰爭是中華民族的浩劫,祖國半壁江山淪於敵手,百萬大軍從北敗到南,從東敗到西,是近代以來中國遭受的最大苦難。

著名抗戰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虞嘯卿說過這麼一句話:仗打成這樣子,中國軍人都該死。

而死,也是伴隨著抗戰全程的。

據統計,全面抗戰之後,國民黨領導的軍隊一共死傷了320萬人。平均每年死傷40萬人,每個月是3.3萬人,每一天是1100人。

這個犧牲不可謂不慘重,這每一個數字都是血淋淋的,這些將士們的血從盧溝橋一直流到了海南島,從吳淞口一直流到了密支那。

任何一個在抗日戰爭中為國家死難的將士都是值得我們尊重的,但是我們在看到這巨大犧牲的背後,卻是一個更加血淋淋的現實:絕大多數的會戰,軍人們儘管犧牲慘重,但卻屢屢潰敗,日寇是踏著這些死難將士們的屍體佔領了大半個中國的。

換句話說,這些死難的將士即使犧牲了,卻也未能擋住日寇的鐵蹄。

甚至直到抗戰勝利前一年的1944年,失去了制空權的日軍竟然可以同時在河南、湖南、廣西三個戰場上接連擊敗數十萬中國軍隊,以至於在這場大戰中,國軍僅兵員損失就達五六十萬人之巨。

仗打成這個樣子,中國軍人都該死嗎?我覺得未必,因為該死的是國民黨軍腐朽無能的上層領導們,而非底層的軍人。

如果不是這些人的無能,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不會進行得如此艱難,軍民死傷也不會如此之大,甚至於國土淪陷也不會如此難看。

所以看待國民黨軍的抗戰,我們要分兩方面,一方面,廣大基層抗日將士的功績要肯定,犧牲要尊重;另一方面,國民黨軍高層的腐敗無能也要公之於眾,若非於此,中下層將士的犧牲就不會如此之大,甚至於白白犧牲。

為什麼非要這麼去看?因為近些年來,有那麼一部分人將這二者合二為一,以抗戰中傷亡320萬名將士的鮮血,作為國民黨高層抗日的「功績」去到處宣揚,這些沉重的傷亡數字竟然成了某某將軍、某某統帥的功勞簿成績,這無疑是諷刺的。

除此例外,世界上沒有一個群體以軍隊犧牲慘重為榮,沒有一個名將以所部損失殆盡為耀,更別說犧牲慘重的背後是屢屢敗績了。

當然了,有個群體又說了:這麼大的傷亡,國軍肯定是堅決抗日了的,國軍是抗日主力。

這些人的標準未免也太低了。

全面抗戰爆發時,國民政府是中國的執政者,國軍是正規軍,政府不抗擊外侮何以談是政府?正規軍不抗日,那還叫正規軍嗎?

而且這些人總認為當時的八路軍、新四軍不是國軍作戰序列,他們不知道的是抗戰統一戰線形成,紅軍改編之後,這些番號恰恰就是國民革命軍的番號。所以從廣義上來說,八路軍、新四軍也是國軍,但是他們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力量;而其他國軍,我們則稱之為是國民黨軍。

二者同為當時中國的正規抗戰力量。

國民黨軍的抗戰為什麼要分我前面所述的兩方面,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當時正面戰場上每一次會戰的失敗必然有著高層昏庸決策的影子。

以淞滬會戰為例,國民黨軍集中了三分之一的軍力在上海與日軍決戰。無論是中央軍、西北軍、桂軍還是川軍,在此戰中都是出了死力的。

但是,如此多軍力集中在上海作戰最原始的目的是什麼?是寄希望於英美列強的調停去阻止日寇的侵略。

為了找到一個好的時機讓列強注意,淞滬戰役計劃幾經推遲,直接導致了作戰初期德械精銳部隊進攻日本海軍陸戰隊據點的失利。

突襲變為相持後,上海部隊的堅持在統帥層眼中的意義依然是等待列強的動作,結果全國調集的精銳在日軍艦炮等重火力的轟擊下損傷慘重,經常一個師打幾天就殘廢了。

當上海的堅守失去意義,全軍準備撤退到吳福、錫澄線的國防工事內梯次抵抗時。為了所謂的國聯會議,統帥部再次下令全軍堅守,以至於撤退演變為了潰敗,不僅國防線完全失去了作用,70萬精銳更是損失半數,日寇則一路追到了南京城下。

現在有人說,淞滬會戰無比高明,將日軍由北向南的進攻拖成了由東向西,這是典型的由結果去推原因,去為某些人塗脂抹粉,而罔顧了當時統帥部高層的真實意圖。

而淞滬會戰後,則是南京保衛戰。

南京保衛戰,所依賴的部隊是淞滬撤退下來的殘軍,沒有一支部隊能齊裝滿員。而唐生智以「誓與南京共存亡」為由表態堅守南京。

而結果是什麼呢?唐生智自己跑出來了,由於後撤計劃混亂不堪,部分突圍部隊發生火併不說,剩下的大量部隊則被日軍堵在了南京城內,這些沒有得到休整就被用於守南京的軍人,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知道:幾乎全被日軍屠戮殆盡。

在上海和南京的交戰中,國民黨軍損失近50萬人,這個數字超過了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的全部戰鬥損失。

而前者僅僅進行了3個月,後者是兩年零九個月。前者面對的是20餘萬日軍,後者面對的是以美國為首的16國聯軍,僅美軍人數就不下20萬人。論火力強度,日軍連美軍的零頭都比不上。

然而前者的結果是敗了,後者卻從鴨綠江打到了三八線,並維持住了戰線。

同樣是中國軍人,為什麼結果卻大不相同?其實原因大家也都知道,但至少有一點,巨大的傷亡是跟國民黨軍高層的混亂、幻想甚至低水平指揮脫不了干係的。

水平低,低到了什麼程度?低到了不去想怎麼打仗,而去禍害老百姓的地步。

1938年,蘭封戰役失利後,為了阻止日軍前進,國民黨軍竟然扒開了花園口黃河大堤,使得幾十萬人被淹死,更導致了連綿的黃泛區;同樣是在1938年,日軍鐵蹄尚未抵達長沙,為貫徹所謂的「焦土抗戰」,長沙城竟被自己人燒毀,超過3萬百姓死於大火之中。

作為這些軍事行動的決策者,不去發動群眾進行抗戰,不去想法部署部隊與日寇作戰,卻想出了這種方法,而遭難最大的卻是中國老百姓。

這裡我們重點聊一聊河南,1938年黃河大水,河南是重災區;之後,國民黨軍和日軍在這裡長期交鋒。中央軍湯恩伯部因為軍紀極差,當地老百姓將之與天災並列為「水旱湯蝗」。1944年,日軍進攻湯部,很多老百姓反倒截擊湯部潰軍,並繳械。湯恩伯戰後還怨老百姓導致其作戰失利。

這筆賬記在老百姓和普通士兵頭上是有失公允的,因為同樣是統兵將領,74軍的王耀武自己辦餅乾廠給所部士兵補貼,長沙大火後74軍進城幫助百姓修復,是得到肯定了的;而傅作義所部在綏遠名聲也很好,甚至還有「七路半」的稱號。

但是,在當時國民黨軍中,有幾個74軍?又有幾個「七路半」?

國民黨軍的大部分兵源是抓壯丁得來的,這些壯丁成為軍人後,是要被一層層喝兵血的。當時國民黨軍士兵中,瘦弱不堪者比比皆是,但有哪一個高級軍官是吃不飽飯的?除了喝兵血,還要吃空餉。

當時一個連如果滿編140人的話,那麼實有人數絕到不了這個數字,有110人就不錯了,其餘30人是用來「吃空餉」的,如此層層盤剝,到師級單位,理論兵力應該有七八千之眾,但實有人數往往只有五六千人,甚至更少。

而在作戰中,犧牲的往往是底層的士兵們,那些大員們則靠著喝兵血、吃空餉大發戰爭財。

到了現在,拿那些犧牲了的士兵,累計出一組組冰冷的數字,就成了高官們抗日的功績了?如果這些軍人在天有靈,他們答應嗎?

更諷刺的是,即便是國民黨軍內部,因為有著派系之爭,很多軍人的犧牲是非常不應該的。

在當時的國民黨軍中,中央軍看不起地方軍,把握著全國資源的軍事委員會也很少把地方軍放在眼裡,同樣也不會給充分補充。這就導致在抗戰中,地方軍越打越少,越打越弱,很多時候甚至是白白犧牲。

四川是抗日戰爭中出力最大的省份,貢獻了350萬人的兵員,川軍在抗戰中的功績也是舉世矚目的。

但是川軍的損失同樣也是巨大的,其中武器裝備極差是重要原因。

1937年,川軍第22集團軍出川抗日,整個集團軍4萬餘人沒有一門火炮。國府先是說該部在西安可得武器補給,但西安的蔣鼎文說,你們要到山西作戰,應該向第二戰區要武器。川軍到山西後,閻錫山認為川軍戰力太低,僅給了20挺晉造機關槍了事,連作戰地圖都沒給一份。

結果22集團軍在娘子關一線遭到巨大傷亡,敗兵憤怒之下搶了一處軍火庫,就被稱為是「抗日不足,擾民有餘」。

出身自西北軍的張自忠將軍我們都知道,將軍的38師在全面抗戰爆發後擴編為了59軍,所部3萬餘人。

59軍抗日,以死戰而著稱,但傷亡也很大。張自忠將軍的官銜是不斷上升的,從59軍軍長到27軍團軍團長,再到33集團軍司令,又到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

理論上張自忠將軍指揮的部隊很多,但實際上聽其指揮的僅有59軍及幾支雜牌部隊。即使是59軍,到1940年棗宜會戰時也僅剩下一萬餘人,也就是說張自忠將軍官職越來越大,但實際有效指揮的兵力卻越來越少。

最後在張自忠將軍犧牲時,其身旁僅有一個實力相當於團的74師和特務營。

當然了,國民黨軍中即使是中央軍之間由於高層之間的派系之爭,在抗戰中也徒使底層將士付出了更大的犧牲。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出緬作戰我們都知道,此戰以十萬大軍損失過半而告終,其中當時國內最精銳的第5軍幾乎丟掉了全部的機械化裝備。

戰役的失利與英美的私心有關,同時也跟中國遠征軍指揮混亂關係重大。

此戰中,陳誠系統的羅卓英為遠征軍指揮部司令長官,副司令長官兼第5軍軍長的杜聿明為何應欽系統,之後還有一個以林蔚為團長的參謀團。一支軍隊有三個頭,此外再加上英國人和微操達人的因素,第一次入緬作戰大敗,不僅沒能擋住日軍,反倒還丟了滇西。

更令人痛心的是,遠征軍戰場傷亡17000餘人,在撤退途中的死傷卻兩倍於此。遠征軍參謀團在敗退時甚至下令裝甲兵扔掉珍貴的T26坦克,以當做障礙物阻止日軍追擊,其愚蠢可見一斑。

最精華的部隊如此潰敗和犧牲,好意思將這幾萬名將士的血肉算作是某些人抗日的功績嗎?

這僅僅是滇緬戰場上的一幕,而在整個抗戰中死傷的320萬名國民黨軍將士,他們中有多少人是死於上層的無能、腐敗和懦弱?

就以最近《八佰》電影中涉及的四行倉庫之戰為例,很多人又以此來擎起國民黨軍抗戰的大旗,來為某些國民黨高級將領歌功頌德了。

可是四行倉庫之戰固然壯烈,但其初始和結局這些人了解過嗎?

此戰初始就是打給租界的英美國家看的,以向這些人展示中國抗戰的決心。看到了沒有,直到淞滬會戰尾聲了,國民黨高層還在幻想著西方干涉。

而本來留在此地堅守的是88師一個整師,結果師長孫元良連一個團都沒留下,僅留下了一個營號稱800人,以團的番號堅守。這是一支被拋棄了的孤軍。

但即便如此,這400多人還是堅持與日寇血戰,這我們必須要肯定,因為他們只知道服從命令,打日寇,作為基層部隊,他們盡到本分了。

然而四行作戰四天,這些人卻被上峰命令撤到租界,並被英軍繳械,此後一直被扣押了四年。

中國軍人在自己的國土上抗戰四天,卻被交戰國之外的國家扣押四年,對於這些軍人而言是難以忍受的恥辱,而對當時的政府和軍隊來說,難道就不是嗎?

而四年的扣押期後,日軍攻進了租界,又將剩餘的300多名中國軍人俘虜。其中有的被押送到南洋做苦工,有的在國內各地做苦力,很多人就死在了勞工營中,還有些人在新四軍幫助下逃脫,重新加入到了抗日戰場上。

從整個前因後果看下來,四行孤軍的高光時刻並不是在四行倉庫作戰的那幾天,而那幾天的作戰也決不能作為孫元良乃至於國民政府抗日的功勛存在。

因為,八百壯士對得起當時的國民政府,對得起國民黨軍,對得起中國軍人的身份。但是國民政府和國民黨軍卻對不起八百壯士。憑什麼犧牲是人家的,功勞是自己的?

要我說,八百壯士的高光時刻是在勞工營逃脫後,加入真正的抗日隊伍的那一刻。因為這些人一直戰鬥在日軍佔領區域,他們不是飛將軍孫元良,也不是喝兵血吃空餉的那幫蛀蟲,他們更對得起中國軍人的身份。

在文前,我寫到虞嘯卿說的:仗打成這樣子,中國軍人都該死。

該死的不是中國軍人,而是那幫不把底層士兵當人看的國府大員們。

所以傷亡320萬軍人,並不值得驕傲,這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累積成的屍山血海,是悲壯、無奈甚至絕望的犧牲。

軍人,從不怕昂著頭去死,但也決不願不明不白地去死。更不願某些人以他們的犧牲去為那些指揮無能、昏庸不堪的高級將官們塗脂抹粉,烈士們不能說話了,但我們卻決不答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熊點兵 的精彩文章:

五代機扎堆兒亮相,六代機也「橫空出世」?網友:沒一個能打的
叛軍裝甲部隊突襲政府軍基地,俄敘聯軍以逸待勞,殲敵140餘人

TAG:熊熊點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