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再次確認!中芯國際無法突破7nm,台積電進入5nm或領先5年

再次確認!中芯國際無法突破7nm,台積電進入5nm或領先5年

眾所周知,由於我國在晶元領域的起步較晚,因此在晶元技術方面的造詣與西方國家系相比確實還有著很大的差距,這一點我們是不可否認的,但即便如此,我國也並未就此放棄,並且在晶元技術領域加大投資,以此來縮小與西方國家的差距。

既然說到晶元,那麼不得不說的就晶元製造企業。雖然我國所掌握的晶元技術確實匱乏,但代表著國產晶元製造的台積電,目前已經走在了世界前沿。要知道,全球眾多晶元都是由台積電代工,甚至在去年之際,台積電在全球晶元製造領域佔據了68%上下的市場份額,而國內的晶元製造企業中芯國際所佔的比例也只是6%。所以縱觀全球晶元製造市場,基本上都是被三星和台積電壟斷的。

實際上,早在2010年之際,台積電憑藉著28nm晶元製造工藝拿到了iPhone6的訂單。反觀中芯國際,直到2013年才著手於28nm範疇研究,並且到2017年中芯國際在28nm工藝領域的營收只有8%。而在這個時間段,台積電更是在15nm工藝進行布局,在到了2017年更是實現了7nm製作工藝。

至於中芯國際,在2017年主要營收還是依靠在90nm技術,而14nm也並沒有實現技術突破,並在28nm領域苦苦掙扎,落後台積電3代。同時,在近日台積電再次確認!率先進入5nm領域,可是反觀中芯國際連目前全球最頂尖的7nm製造技術還未突破,這樣的情況不免讓人感到唏噓。

實際上,中芯國際和台積電的差距如此之大,原因還是在於研發資金方面投入的懸殊。在2015年,台積電晶元研發支出23億美元,而中芯國際的研發資金僅為3.2億美元。在晶元製造設備方面,光刻晶圓設備被西方限制,中芯國際只能購買荷蘭ASML公司的低端光刻機來進行量產,最終導致落後於三星和台積電。因此中芯國際想要在5年時間之內趕上台積電的腳步似乎不可能。

除了研發投入和製造設備外,人才儲備不足才是中芯國際最大的硬傷。由於中芯國際起步較晚,主要研發團隊中極度缺乏的本土化人才,所以在環境條件的限制下,中芯國際只能嚴重依賴海外技術。不過在近兩年,中芯國際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積極引進技術人才,而梁孟松的加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就目前而言,國內晶元企業還處於技術成長期,而作為全球晶元製造巨頭,台積電已經開始在5nm工藝領域進行布局,這樣一來也拉大了與還在處於14nm工藝階段的中芯國際,所以在硬性條件的限制下,台積電或將領先中芯國際最少5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狂人說 的精彩文章:

「專利流氓」不浪得虛名,高通5G收費出爐!在中國就可獲利千億
我國反壟斷調查開始!三大國際巨頭面臨550億罰款,川普該慌了

TAG:科技狂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