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不愧是茶葉故鄉,多國對茶葉的稱號是「茶」或「茶葉」的音譯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並利用茶樹的國家。我國茶葉的發展經歷了從藥用到飲用、從野生到種植的漫長過程。兩千多年以前,四川、雲南一帶已經人工栽培茶樹,而後又推廣到其他地區,主要是秦嶺和淮河以南的丘陵地帶。
漢宣帝時王褒於公元前59年寫的《僮約》中有這樣的記載:「膾魚炮鱉,烹茶盡具」;「牽犬販鵝,武陽買茶」。這篇極其珍貴的歷史資料,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最早的關於飲茶、買茶和種茶的記載。由這一記載可以知道,四川地區是全世界最早種茶與飲茶的地區
三國、兩晉時期,飲茶之風漸盛,並逐漸傳入官廷,甚至出現與茶有關的典故。吳國末代皇帝孫皓經常大宴群臣,入席之人無論酒量如何都要以7升為最低限,即使自己不能全部喝完,也要被強迫灌完夠數。四朝重臣韋昭暗中賜給他茶水代替酒,這也是以茶代酒歷史典故的來源。
到了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出現了一位茶葉專家陸羽(733-804),被後人「茶神」、「茶聖」。他總結了種茶、制茶和飲茶的豐富經驗,寫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葉專著——《茶經》。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寫詩讚道:「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
我國的茶葉早在公元五世紀以後,就陸續輸出到亞洲一些地區。其中,約在漢代茶葉,就開始傳入日本;唐代,日本僧人最澄禪師和空海禪師求學歸國,帶回茶籽栽種於日本滋賀縣。南宋時期,「點茶」法由鎌倉時代的榮西禪師傳入日本,形成了「抹茶道」。明朝時期,「泡茶」法由江戶初期的隱元禪師傳入日本,形成了「煎茶道」。
中國被稱為茶的故鄉,世界上所有茶葉生產國和出口國的茶葉種植都直接或間接起源於中國。茶葉產量排在世界第二的印度,是1780年從廣州運去茶籽後才開始種植的;排在世界第三的肯亞,茶樹種植雖然來自歐洲,但歐洲的茶籽也是十六、十七世紀從中國傳入的。
現在世界上「茶」的名稱,大都是從中國人稱呼「茶」或「茶葉」的音譯過去的,俄語中的чай是從我國北方音「茶葉」兩字音譯的,英語中的tea(茶)是從廈門音「茶」(te)音譯的,馬來西亞的「茶壺」也是我國南方言的發音 tehkowh,在日語里,不但讀音與漢語相同,而且還借用了「茶」這個漢字。
※馮玉祥組將抗日同盟軍光復察哈爾全省,為何又突然離職重登泰山
※閻錫山對被俘後釋放官兵洗腦,連中將軍長都被迫刺字以表忠誠
TAG: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