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炎熱濕氣重 溫和祛濕有妙招
生活中,人們對於「濕氣」一詞並不陌生,中醫甚至用「十人九濕」來形容濕氣侵襲人體的普遍性。那麼如何祛濕?讓我們來聽聽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博士劉洋的看法——
關注身體出現的六大「濕氣」信號
當身體有濕氣時,一般會有以下表現:
1、睡不醒,每天睡再多,還是覺得很困,睡覺流口水;頭昏、打不起精神,身體特別疲乏,懶得動;小腿發酸、發沉。
2、起床之後如廁,大便溏稀不成型,或者隔三岔五便秘;大便粘滯,總有排不凈的感覺,每次上完廁所,大便粘在馬桶上,沖不幹凈。
3、起床之後,嘴裡氣味重、發黏。
4、舌頭可以敏感地反映出身體狀況。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濕,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
5、早上臉上出油多,尤其是額頭處、口鼻周圍出油明顯,面部油亮、頭髮也愛出油,眼袋下垂,黑眼圈嚴重。
6、體態虛胖,飲食、作息和原來一樣,但體重卻明顯增加。
以上這些信號或者癥狀,如果你出現了1到2種,要引起注意了,這說明體內有濕氣。
祛濕需辨別個人體質
祛濕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健身運動、艾灸、拔罐刮痧、食療、中藥等,這都屬於外部療法,尚不能從根部祛濕。其實「濕重」是標,「脾氣虛」才是根本。中醫曾提出人體分九種體質,其中與「濕」有關的體質就有痰濕質、濕熱質兩項。
痰濕體質
體型一般偏胖,腹部脂肪堆積明顯,活動時出汗多,而且容易疲勞。這種體質的人,要注意飲食調節,以清淡為主。
葯膳方面可選陳皮粥:陳皮10克,大米50克,煮稀粥。其他有健脾利濕、化痰去濕的食物,如白蘿蔔、紫菜、海蜇、枇杷、扁豆、薏苡仁、紅小豆、蠶豆等。還可配合荷葉、冬瓜仁、茯苓等具有健脾利濕功效的葯膳來增強療效。
祛濕的藥物選擇以二陳湯、藿香正氣為基礎。
濕熱體質
常有面部油亮,口苦、口臭等癥狀,養生原則是清熱利濕,對於肝膽濕熱要特別注意清肝利膽。在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可多食紅小豆、綠豆、芹菜、黃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
葯膳方面可選綠豆藕:藕去皮,沖洗乾淨備用。綠豆50克,用清水浸泡後取出,裝入藕孔內,放入鍋內,加清水燉至熟透,調以食鹽進食。綠豆與蓮藕搭配可明目止渴,特別適合在盛夏食用。
祛濕中成藥方面可選擇三仁湯、龍膽瀉肝軟膠囊。
藿香正氣不同劑型各有特點
藿香正氣散成方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主要用於外感暑濕引起的發熱、頭暈頭重、腹瀉腹脹、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但並非所有情況都適合用。如適用於受涼腹瀉,細菌性腹瀉不宜用。適用於腸胃型感冒,風熱感冒不宜用。適用於暈車暈船引起的頭暈、噁心嘔吐,孕婦和2歲以下幼兒不建議使用。
隨著中成藥製劑技術的發展,藿香正氣散被改革為多種劑型。
藿香正氣水:是藿香正氣家族第一個液體劑型,在應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其含40%~50%酒精,服藥後不得駕駛飛機、車、船、從事高空作業、機械作業及操作精密儀器等;
顆粒劑:劑量小,服用、攜帶方便,尤其適合兒童用藥,但口感欠佳,其成本相對較高;
丸劑:多以原粉入葯,服用劑量偏大,小兒服用困難(便秘患者宜使用蜜丸,糖尿病患者則不宜使用)。(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