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被圍沙丘行宮三個月,為何沒有一個親信前來救駕?
趙武靈王趙雍即位於周顯王四十四年(前325)。當時,趙國正處於列強環伺的境地,可謂是"四面楚歌"。趙國西邊是商鞅變法後的強盛秦國,東邊是國力蒸蒸日上的齊國,北邊是少數民族建立的中山國,以及在大草原上游牧的胡人。這其中,對趙國威脅最大的,還是身強體壯、性情彪悍、善於騎射的胡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為了應對胡人,趙武靈王久經思索,生出一計。他總結了趙軍與胡人的歷次作戰,認為趙軍之所以屢屢失利,主要原因就是作戰方式。
當時諸國作戰靠馬車,馬車的數量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重要標準。可是馬車機動性太差,如果遇上騎馬賓士、來去如風的胡人,就像是大象遇到老鼠那般無奈,因此趙國往往作戰失敗。
於是,趙武靈王力排眾議,下令趙國軍隊從此廢棄傳統的作戰方式和寬袍大袖的軍服,所有軍人一律改穿窄袖緊身、長褲皮靴的胡人服裝,學習一邊騎馬一邊射箭的新技能。這就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意義重大的軍事改革——"胡服騎射"。為了推動這一改革,趙武靈王甚至以國君的身份帶頭穿胡服。
然而俗話說得好,英雄難過美人關。一天夜裡,趙武靈王正在熟睡。忽然,一陣悠揚的琴聲飄進他耳中。循著琴聲,趙武靈王來到了一位唱著歌的美少女跟前。看著少女嬌美的容顏,聽著優美的歌聲和琴聲,趙武靈王陶醉在夢境里,久久不願離去。
不久之後的一次宮廷宴會上,趙武靈王把那個令他難以忘懷的夢境講給了大臣們聽。一個叫吳廣的大臣聽了以後,立即在散席後邀請趙武靈王到自己家做客。趙武靈王看見吳廣的女兒吳娃跟夢中的少女長得一模一樣,大喜過望,當即納吳娃為妃。
然而在這之前,趙武靈王已經迎娶了韓國國君的女兒為王后,並且兩人還育有一子趙章。趙武靈王得到吳娃以後,又與她生了第二個兒子趙何。趙何九歲時,吳娃去世。禁不住吳娃臨死前的苦苦哀求,趙武靈王做出了繼推行胡服騎射之後,人生的第二個重大決定:廢趙章的太子之位,立趙何為太子。
在東周,嫡長子繼承製越來越成為主要繼承製度。可是趙武靈王卻反其道而行之,廢嫡長子,立幼子為太子。這就為以後的悲劇埋下了禍根。
並且趙武靈王的任性沒有到此為止。在更立太子之後,年過不惑的趙武靈王作出了另一個令朝野震驚的重大決定——提前退位,讓年少的趙何早早繼承王位。他要求大臣們從此不要再稱自己為國君,而要叫自己"主父"。就這樣,還未成年的趙何登上了王位,是為趙惠文王。而趙武靈王,退位之後便不再過問趙國內政。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趙惠文王從楚國人汴和手裡得到了那塊著名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得知後,立即寫信給趙惠文王,說願意用秦國的十五座城來換和氏璧。趙惠文王收到信後,猶豫不決,和群臣討論了半天也沒個決斷,直到藺相如出使秦國,事情才算得到解決。
趙惠文王在此事中畏首畏尾、患得患失的軟弱表現深深地刺痛了趙武靈王的心。他開始反思自己廢長立幼的決定到底做的對不對,思考趙章會不會比趙何更適合做國君。
其實早在禪讓大典上,趙武靈王就開始後悔了。他見叔叔趙成身穿寬袍大袖上朝,違反他制定的"文武上朝一律須著胡服"的朝規,心中甚是不悅,認為這是趙成對自己的輕慢,而這正是自己讓位所造成的。他又見原來跪拜在自己面前的大臣現在卻跪在了兒子面前,心裡的失落感更無以復加。他還想起年長的大兒子日復一日的跪拜在昏庸的小兒子面前,心中更覺愧對長子,覺得自己應該對自己的大兒子做出一些補償。
於是,趙武靈王作出了一生中最後一次任性的決定——要求趙惠文王將代國分封給趙章,並由趙章及其子孫世襲統治。趙武靈王的如意算盤是"一國兩王,相互制約,皆聽命於主父,孤依然可以收回大權,總攬大局,好與列國爭雄"。
這等於從郡縣制倒退回分封制,將趙國一分為二,因而遭到了包括肥義在內的大臣們的激烈反對。在這樣的爭吵中,趙武靈王一病不起。為了儘快痊癒,他遵從御醫的建議,去了沙丘的行宮療養。
趙武靈王離開後,趙章聽從親信田不禮的教唆,竟假傳趙武靈王旨意,叫趙惠文王去趙章府上當面進行談判,意圖趁機刺殺趙惠文王。沒想到最終卻誤殺了替主前來談判的肥義。
計劃敗露的趙章馬上帶領親兵和家丁們發動武裝叛亂。趙惠文王派出大將廉頗迎戰趙章,結果可想而知,烏合之眾一觸即潰,叛亂被迅速粉碎。趙章帶著少數幾個殘兵敗將,向著沙丘——趙武靈王所在的地方拚命奔逃,結果被追兵斬殺。
為了防止那個任性的"主父"秋後算賬,李兌帶領大軍直接殺到沙丘的行宮。到了行宮,李兌命人向宮裡喊話:"宮裡的人,晚出來都得死!"沙丘宮裡的妃子、宮女、侍衛們,都乖乖地聽從命令走了出來。很快,偌大的沙丘宮,就只剩下趙武靈王一個人。
為了不擔罵名,李兌圍而不殺,讓趙武靈王只能龜縮在無法補充糧食、飲水的行宮裡。三個月後,李兌終於命令士兵打開宮門。進宮一看,毫無意外,他們看到了趙武靈王油盡燈枯的屍體。此時,就連樹上的鳥蛋和幼鳥,都已被吃得乾乾淨淨。
一代改革雄主、"黃帝以後第一偉人"的一生,就這樣因為在立儲問題上的任性決斷,最終斷送了自己的性命,真是讓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