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長期圍城,一旦城破為何要屠城?
中國古代戰爭,因中原缺乏騎兵,原野作戰不行,所以攻城和守城一直是主要項目。長期圍城,久攻不下,圍城的人心急,守城的心理壓力也很大。於是中國古代圍城一方,常常誘導守城方投降,並會信誓旦旦地保證,只要投降就不會濫殺。但一旦守城方投降,攻城一方常常不守信用。中國古代沒有建立對契約遵守的信念,即使不遵守信用,也缺乏道德的譴責,還會歌頌勝利者的英武。
中國古代譴責比較多是蒙古的屠城,但蒙古的方針還比較明確,只要投降就保證不殺。但不投降,城破就必屠城。這點光看蒙古屠城殘暴的一面,沒看到蒙古守信用的一面。
中原在對女真戰爭中,經常就是不守信用。
兩位滿族學者富育光、趙東升收集的滿族史詩說部《兩世罕王傳》,這《兩世罕王傳》,講述的是王杲和努爾哈赤這兩位罕王的故事。所以可以說王杲是努爾哈赤之前的一位女真卓越領導人。,明朝人撰寫的《萬曆武功錄》與後來的《清史稿》中,都有專門的《王杲傳》。
在滿洲民間就流傳,太祖努爾哈赤曾定下規矩,要求先祭王杲,後祭皇陵,這也說法王杲在滿洲歷史上是有非常重要歷史地位的人物。
明朝的方針就是時刻防止女真強大,誰強大就打壓誰。打壓方法一是對女真經濟制裁,限制來撫順與明朝交易。另一方面就侵佔女真領土,移孤山堡於張其哈甸,移險山五堡於寬甸、長甸、雙墩、長領等地。建立軍事防線,敵視女真。
王杲是一代大罕,手下一批精兵強將,比較有名的將領有來力紅、郎忙子、格保、李指揮、咬當哈等。他打響了反抗明朝暴政的槍聲,殺死撫順備御彭文洙、生擒明遼陽副總兵黑春,一度讓明軍都非常畏懼王杲的名聲。
王杲與明軍簽訂盟約,互不侵犯和干涉對方。但明軍違反承諾,誘惑並收留王杲手下的反叛奸臣,王杲手下的得力幹將來力紅「追亡至漢塞」,向撫順備御裴承祖要人,裴承祖不予理會,來力紅「乃縱三十餘騎入核桃山台,虜我夜不收尤清等五人」。裴承祖不僅不悔改,還帶來大軍來侵略來力紅寨。女真軍隊英勇抵抗,結果裴承祖、劉承奕以及百戶劉仲文等人均被王杲、來力紅等人殺死。這就是有名的「裴承祖被殺事件」。
其後李成梁帶大隊人馬並攜帶火炮等多次絞殺女真,最後設計將王杲殺害。王杲死後,其子阿台、阿海堅定樹立反明大旗,為報父仇,繼續與明對抗。滿奸尼堪外蘭做帶路黨,帶領李成梁再次圍剿古勒寨。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本是幫助明軍去說和的,結果也被明軍殘忍殺害。
滿奸尼堪外蘭帶領李成梁圍困古勒寨,也是久攻不下。李成梁氣急敗壞,要縛尼堪外蘭問敗軍辱師之罪。尼堪外蘭害怕,願代表明軍親往城下招撫,並表示保證讓對方投降開城。他到城下後高喊騙道:「天朝大兵既來,豈有釋汝班師之理!汝等不如殺阿太(阿台)歸順。太師有令,若能殺阿太(阿台)者,即令為此城之主!」(《滿洲實錄》第十卷)
女真人與中原打交道少,認為明朝大國,說話一定算數,長期被圍,也無法突圍,所以阿台部下有人信以為真,便殺死阿台投降……李成梁在古勒寨降順後,「誘城內人出,男婦老幼盡屠之」(《清太祖武皇帝實錄》第十卷)。
攻城保證對方投降,就給活路,但一旦進城,依舊屠城,到了近代也是如此。
曾國藩可以說是一代大儒,不僅熟讀儒家經典,而且也是身體力行。他對清朝皇帝的忠誠也是源於儒家的忠君思想。但儒家就不重視契約,攻不下城的時候,可以開出只要投降,就給諸多優惠,但一旦進城,就拋棄承諾,依舊屠城。
曾國藩的湘軍在安慶和李鴻章的淮軍在蘇州的時候,均信誓旦旦保證,只要太平軍投降就會保證生命安全。但太平軍真正投降的,也沒有留下一個活口,全部屠殺了。
天京被攻下,對於洪秀全的屍體也不能放過。據《清史稿·卷四百七十五·列傳二百六十二》記載:「是月洪秀全以金陵危急,服毒死。群酋用上帝教殮法,綉緞裹屍,無棺槨,瘞偽宮內,秘不發喪……搜掘洪秀全屍於偽宮,戮而焚之」。
有「攻破天京第一軍功」之稱的湘軍提督李臣典,捕獲天王府宮人道州黃氏,她就是親手埋葬天王屍體的女官。在其指點下,李臣典在天王府御苑,挖開洪秀全的墳墓,掘出屍體,「乃戮屍,舉烈火焚之。取屍焚灰,和以火藥,入炮轟散。」
相對比,沒有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僧王爺帶領下的東蒙古八旗馬隊和恆齡、常星阿、成保和何建鰲等的滿洲八旗馬隊、關內的滿蒙八旗名門一部和部分漢軍旗擊敗了太平軍陳得材部,十多萬太平軍投降繳械,滿蒙旗人信守承諾,將十多萬太平軍大多遣散。即使當時知道太平天國圍攻南京,將南京的旗人全部屠殺,也沒有做出報復行動。
但光滿蒙守信用,另一方不守信用也百搭。被遣散太平軍隊的士兵和將領轉投捻軍賴文光部,繼續與大清為敵,使得捻軍實力大增,善良反鑄成大錯。接著對捻軍作戰中恆齡和常星阿部被全殲,僧王爺怒火中燒中判斷失誤,在率部追蹤捻軍中被圍戰死全軍覆沒。
守信用的,反而受到背信棄義的暴力報復。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作品。
※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的黃家三兄弟
※教滿語的阿哥和一個鄉村的滿族小鎮夢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