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心不靜,則生活不寧。

古人很早就明白到了這個道理。要想心靜,坐下來寫書法從來都是上佳選擇。

約在唐宋時候,社會開始流行「抄經」。

《心經》,心靜

仇英 《趙孟頫寫經換茶圖》

抄寫經書本是宗教中的僧尼功課,但頻繁出入寺廟的俗人們發現,抄寫經書的小僧們心態平和,慈眉善目,遂發現了抄經的妙處,慢慢的,抄經一事逐漸超越宗教,成為一件文房雅事,同時也是普通大眾的一種休閑方式。

《心經》因為篇幅適中、旨要宏觀,最為歷代文人、書法家所鍾愛。《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大乘教典中,文字最短,詮理最深奧微妙的經典。僅以二百六十個字,濃縮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義。

歷代帝王、將相、高僧大德、書法家、文學家,大多崇尚寫《心經》。從東晉王羲之到民初溥心畬,雖跨越千年時空,但心經書法所帶來的精誠與感動亘古未變。

《心經》,心靜

— 王羲之《心經》 —

《聖教序》全名《大唐三藏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後由懷仁禪師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此碑歷經24年之久而成。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 歐陽詢《心經》 —

歐陽詢楷書嚴謹,筆力險峻,世所無匹,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此心經小楷雖可能是他人委託(歷來被當真跡,姑且視作歐陽詢作品),卻也別具趣味。

細品此帖,有卧聽清泉的高士之風,每日一見可靜心寧神,如生檀香。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 張旭草書《心經》 —

「草聖」張旭性格豪放,嗜好飲酒,常在大醉後手舞足蹈,然後回到桌前,提筆落墨,一揮而就。有人說他粗魯,給他取了個「張癲」的雅號。其實他很細心,他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所觸到的事物,都能啟發寫字。偶有所獲,即熔冶於自己的書法中。當時人們只要得到他的片紙隻字,都視若珍品,世襲珍藏。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 趙孟頫《心經》 —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楷書四大家之一」。趙孟頫用行書寫《心經》。在寫經史上也算是一個創例了。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趙孟頫此《心經》,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 文徵明《心經》 —

文徵明的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 董其昌《心經》 —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 傅山《心經》 —

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他的字畫均滲透自己的孤高品格和崇高的氣節,流溢著愛國主義的氣息。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心經》,心靜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白話翻譯:

菩薩在深度禪定內觀的時候,所照見到宇宙真相,並能化解各種痛苦和業力,達到一種妙不可言的境地。這個宇宙真相是什麼呢?就是除了人類所存在的空間(色界)之外,還存在著不同層次的另外空間(空)。在比較低的空間層次中,組成人類存在空間的物質和另外的空間有著一定的關聯,共同組成完整的宇宙。在另外的高層次空間中的物質沒有生長和壞滅,沒有污染和乾淨,沒有增加和減少。怎麼才能洞見另外的高層次空間呢?禪定者要放棄常人的觀念,放棄受想行施的有為的想法,放棄感覺器官的影響,不要理會在禪定中所感知的,(不動心靜靜的看)就見到了。首先是放棄對眼睛所見的執迷,就達到無眼界了,然後是放棄意識、放棄執著心,放棄放棄執著的心,放棄生死觀念,放棄對放棄生死的心,放棄對世間法的執著,放棄有機巧的心和有所求的心,這樣就可以「無所求而自得」,獲得菩薩的境地了。菩薩要依據本性的智慧得度到彼岸,還要心中沒有任何執著,沒有怕心,做事不要顛三倒四,胡思亂想,最後就能達到圓滿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佛都是依據本性智慧得道證果,所以說知道本性智慧的奧秘是成神、明心,獲得佛果的訣竅,能夠脫離各種苦難,認識宇宙的真相。那個口訣就是:精進!精進!早回凈土,速速證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顏體大家,人如其字
邀請你加入書法學習交流群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