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三思而後行,其實下句才是精華,但是少有人知
常說:三思而後行,其實下句才是精華,但是少有人知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是最先開創私人講學的人,倡導仁義禮智信。據說,孔子曾經問學於老子,他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最有盛名的有七十二人。
他曾帶領著自己的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長達十三年,在他死後,他的弟子將他的言行語錄和其他弟子的言論記錄下來,整理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作為當時社會的最博學的人之一,深受世人的尊重,在他死後的千年間,他的思想仍然惠及著人們。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在學習著孔子的思想言論,孔子對於國人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的深刻了。
筆者還記得在中學時代學習有關孔子的言論的時候,讓筆者印象最深的就是「三思而後行」了 ,那我們接下來一起來看看這句話吧。
「三思而後行」的意思簡單理解就是遇到事情後再三考慮深思熟慮後才會進行,表示做事十分的謹慎。在這句話的背後還有一個典故,說的就是:魯國有一個叫做季文子的官員,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之前,都會仔仔細細的思考這件事情,哪怕是在一些十分細小的問題上面也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細細思考,可以說是非常的「三思而後行」了。
後來,孔子聽說了他的事迹之後,內心感慨頗深,希望能和他聊一聊,並表達了自己的一些觀點。於是後來就有了,「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我們之中的大多數對於「三思而後行」這句話十分的熟悉,甚至有些人也常常用這句話來勸解自己做事之間要仔細考慮不可太過莽撞。但是很少人對於這句話後面孔子說的「再,思可矣」有所了解,事實上這句話才是精華所在,我們接著往下看。
「再,斯可矣」這句話目前來說有三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認為再參考過往的經驗就可以了;第二種解釋是認為思考兩次就可以了;第三種解釋則是認為要多去思考幾次才可以啊。那麼我們的孔老先生是什麼意思呢?
著名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對此也做過一番分析和解釋。
他認為孔子對於季文子無論大小事都秉持著「三思而後行」的態度是不認可的,這樣無疑是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一件事情想了一遍再想一遍,然後再反覆的思考,這樣導致的結果可能並不利於事情的順利進行 反而顯得磨磨唧唧的。
所以這裡孔子的感概顯然不是說的是藉助以往的經驗和再多考慮幾次,他想要表達的意思更貼近於第二種。
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要麼是做事情之前深思熟慮 考慮了很久才去做,要麼是擼莽行事,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擼起袖子就開始干。前者的不好之處在於,人生的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因為你的磨磨唧唧你可能就失去了這次機會,而下一次這樣的機會的出現就不知道會到什麼時候了。人們常說富貴險中求,也是有些想要表達要抓住機遇的意思。
而後者呢,遇到事情太過於魯莽和衝動也不會帶來什麼好的結果,很多事情是要考慮清楚才能進行的,否則很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那這樣說的話,深思熟慮不好魯莽行事也不好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其實正如孔子所說的:「再,斯可矣」,我們取兩者折中的方法說不定就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好的結果。遇到特別困難的事深思熟慮,遇到一般的事情考慮兩次就可以了。
各位是怎樣看待這句話的呢?
※俗話說:少食壯火,自取其禍,上句同樣經典,男同胞不妨看看
※中國漢代的「魔鏡」,老祖宗智慧的結晶,被古人封為「神物」
TAG:鼓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