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這三句話,讓你悟通天道、地道、人道的秘密老子微言第66集
當我談論老子的時候,我不是在談論別人。我是在談論我自己---就像老子在說話一樣,通過另一個身體,另一個名字,另一個化身······【孫得一】
【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我是:孫得一,讓我們繼續享受
《老子道德經》被譽為東方智慧源泉,天下第一奇書。《世界文明史》的作者,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威爾·杜蘭特博士曾經說過:假如我們把世界上每一本書都燒掉只留一部,那應該就是《老子道德經》。它是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老子道德經》博大精深,通天徹地。它其中的滄海一粟,簡簡單單的三句話,足以讓我們受益終生。福生無量!
一、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最大的特色是什麼?「自然,道法自然」
這個「自然」並非我們今天所說的「大自然」,「道法自然」是說,道自本自根,自己就是自己的根源,不需要取法任何東西。道也沒有什麼可取法的對象,因為萬事萬物都在道的海洋里。
天地的運行是最接近於「自然」的,魚在水裡暢遊,鳥在天空飛翔,花開了花又落…日月交替,寒來暑往,四時運行…天地萬物似乎都接受著一個神秘力量的安排,一切都是井井有條。
魚不會妄想我為什麼不能在天上飛?鳥不會想我為什麼不能潛到海底游?夏天不會跑到冬天后面去,秋天不會取代春天的位置…一切都是那麼井然有序。
但人不一樣,人是具有極強自我意識的生物,他想上天入地,他想掌控支配世界,他甚至想成為自己的上帝。
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老子告訴我們首先要學會敬畏!天地人一體,有一個最終的根源「道」。人類千萬不能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破壞天地自然的和諧秩序,如果天無以寧,地無以寧,受害的最終還是人類永無寧日。
其次是要「自為」。老子說:「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自己是一切的根源,事情的成敗都是自己的原因。不要找任何的理由,不要有任何的抱怨,生命的喜悅和事業成功的根本,還是要靠自己。
第三,要無為。自為的基礎恰恰是無為。無為不是無能,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順應」順天應時,就是順著規律去做,每件事都有不同的天時,地利,人和,順時順勢而為,是極高的人生智慧。【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二、老子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手握容器不停地往裡面注入,累積到了滿盈,不如及時停止;刀磨的太銳利,不能長久保持;家裡金山銀山,沒人能守得住;富貴而且驕傲自大,會給自己埋下禍根;成功了就退下,這才合乎天道。如果做人做事都是:盈、銳、滿、驕,則會給我們帶來不好的結果。
天道循環。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壞空,世間萬物,莫不如此。你想守住剛,太剛則易折,你想守住財富,富不過三代,你想保住權力,新生代早就迫不急待。
老子提醒我們,處虛空,懂知止。虛才能看清放下外物,不把持,不佔有。《論語》記載,曾參稱讚顏回:「有若無,實若虛。」有好像沒有,實的好像空虛,說的就是這種境界。
虛才能容納一切,不致招來怨仇。虛才能不戀權位,該舍就舍,該去則去。「不要人誇顏色好,要留清氣滿乾坤。」適可而止,萬事有度。
虛是境界,有度是實在的功夫。就人世間而言,人與人之間,有邊界不可冒犯;就物質取捨而言,只取所需,不取所欲;就人與自然而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萬物有成理而不說,我們對天地應心存敬畏。【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三、老子道德經曰,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這句話非常精練的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們現代人,非常的直接,你叫我做一件事,我一定要問有什麼利益?物質文明席捲之處,一切以現實的利害作為好壞的標準。那麼,沒有顯而易見的利益值得做嗎?難道一切的標準都是如此的短視和浮華?
老子這句話是說:「一切事物,有時是受損反而獲益,有時獲益反而是受損。」
我們的老祖先更看重整體的平衡和長久的和諧。在中國人看來,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面,陽長陰消,陰進陽退。問題的關鍵不是陽佔多少、陰佔多少才,而是陰陽平衡才最符合天地大道。
有的時候暫時獲利,但破壞了陰陽的平衡,對將來的穩定有巨大的負面影響;有的時候暫時受損,但有利於維護陰陽的平衡,反而對將來的和諧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所以,中國的古聖先賢,不怎麼談利,而是喜歡談吉凶,談禍福。吉和福看重長期累積的效果,而不注重當下一城一地利益的得失。
所以中國人常說,吉人自有天相,你能夠秉持天道,行善積德,當然天會眷顧你。這就是道德經講的「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智慧。
明代了凡先生所著《了凡四訓》告誡我們「命由己立,福自己求。」這個「己立」,並非由自己亂來,而是有一個天命在,這個天命就是「善」。「己立」所立的根基,就是德,就是善。
天下的聖賢都是一致的,他們告訴人類的真理只有一個,積德行善才會獲吉,才會有福。天有好生之德,究竟是損還是益,關鍵是看對族群的和諧是否有利,對人與自然的平衡是否有利。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是一輩子的志業。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這喧囂的塵世間,能否保留一方心靈的凈土呢?《老子道德經》中的滄海一粟,簡簡單單的三句話,已是讓我們受益終生。轉吧,福生無量天尊!【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曾國藩:做人處事,這兩個字堅決不能沾曾國藩第26集
※話不可隨口,事不可隨心,人不可隨意論語心得第5集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