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父母話太多,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父母話太多,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多和孩子溝通,一直是我們倡導的教育方式。但是如果父母的話太多,甚至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的聲音不絕於耳,這種方式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

曾經接待過一位媽媽,她說孩子不喜歡她,尤其不喜歡聽到她說話。我們建議這位媽媽有意識地錄下自己和孩子的一日生活,聽聽自己每天到底說了些什麼?這位媽媽和我分享了她和孩子的溝通內容。

父母話太多,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當孩子坐在餐桌上吃飯的時候,媽媽一邊往孩子的碗里夾菜,一邊開啟了碎碎念的模式:


「吃飯好好吃,別三心二意的。」「喝湯不要發出聲音,不好聽。」「小心點,碗都快被你推到地上了。」「快點吃,每次就你最磨蹭。」「勺子媽媽教你幾遍了,還不會用。」「不好好吃飯我看你怎麼長高。」「你怎麼又把飯弄到身上,說幾遍了。」「吃飯集中注意力,別玩勺子。」「吃飯要小口吃,那麼大口小心噎著,噎著了怎麼辦?」「寶寶媽媽很愛你,你要乖乖的,好好吃飯!」……

僅僅一頓飯的功夫,媽媽卻狂轟濫炸地說了這麼多話。孩子本來心情很好的享用一頓晚餐,結果卻變得既生氣又委屈。甚至對媽媽說:「我真的討厭你!」媽媽會感到更加的委屈,我這樣做還不都是為你好?這件事情我們不談對錯,只談談在整個過程中孩子的感受是什麼樣的。於是我們讓媽媽坐在孩子的座位上,播放一下錄音,然後體驗一下孩子的感受。聽完後媽媽感嘆到:「我真的是一個太吵的人了,但是我卻從來沒有發現。」


碎碎念體現了父母的哪些想法

想法一:我是大人,我有資格指導你

這是大多數父母的想法,孩子就得教啊!父母從知識到經驗都比孩子強多了,甚至老人們會驕傲地說:「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所以我有資格時刻指導你,孩子也有義務必須接受指導。

想法二:擔心孩子犯錯

不犯錯的孩子是最好的。孩子一犯錯,大人就得去收拾殘局,真是很累心啊!作為父母,我必須讓孩子避免犯錯,少給我找麻煩!

想法三:批評孩子

孩子犯錯了,我必須及時給孩子些教訓啊!讓他們知道犯錯是不好的,下次不許再犯錯!

想法四:刷刷存在感,證明我是愛孩子的

父母對孩子所有的碎碎念,都是為了證明一個中心思想,就是我是愛你的孩子,因為我愛你所以會不斷地說你,我怎麼不去說別人家的孩子呢?

教育孩子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的話過多,甚至只是父母一方一廂情願的碎碎念,孩子只是被動地接收信息,那麼會對孩子產生很多的影響。


父母的碎碎念會造成哪些影響?

影響一:造成孩子對自己的評價過低

如果父母每天對孩子嘮嘮叨叨,說話的內容都集中在擔心孩子犯錯,或是不停地幫助孩子糾錯上。那麼這種重複的模式只是在加深孩子的想法:「我什麼都做不好,我什麼都不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成年人一輩子都生活在父母的陰影下,他們認為自己無論做什麼,都不會比父母做得更好。如果孩子對自己的評價過低,就容易形成較低的自尊感。具有較低自尊感的孩子,他們會表現得不愛自己,甚至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很容易氣餒妥協,因為自己不行的想法已經在心中生根發芽。

影響二:孩子做事總是被打擾,會破壞他們的專註力

幼兒期是培養專註力的黃金時期,如果孩子在專心地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大人總是頻繁用言語去干擾他,這就會破壞孩子的專註力。孩子的專註力是需要後天逐漸培養的,對於三歲以內的孩子而言,是培養專註力最重要的時期。當你發現孩子在一動不動地觀察一個東西,或者在專註地玩耍,這些都是他們在集中注意力學習事物。父母盡量不要湊上去問孩子「餓不餓」、「在幹什麼」之類的話,讓孩子沉浸其中是最好的。當孩子詢問一些問題或者和父母有眼神交流的時候,父母可以適時切入話題,給他們講講關於這些事物的知識,幫助孩子建立全面的認知。如果孩子沒有培養好專註力,那麼隨著他們逐漸長大就會出現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渙散等問題。

影響三:孩子變得沒有自主意識,選擇用「聽話」保護自己

孩子的成長過程並不是順暢的,而是充滿了磕磕絆絆。有的時候我們即使告訴孩子要走平坦的路,他們依然會選擇會把鞋子弄髒的泥路去走,因為他們需要各種各樣的嘗試。如果父母總是給孩子太過密集的指導,甚至不給他們任何嘗試的機會,有些孩子就會選擇放棄自主意識。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想法總是會遭受到父母的駁斥,不如做個沒有想法甚至完全聽話的人更好,起碼能夠保護自己不受指責。缺乏自主意識的孩子很難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因為他的生活從來不受自己的控制。

影響四:垃圾語言會激發孩子的不良情緒

如果你每天對孩子說的話都是一些絮絮叨叨的指責、教導或是刷刷存在感,會激發出孩子大量的不良情緒。首先孩子會反感父母的語言,接下來會滋生出惱怒、痛苦、無助甚至是滿腔的怒火。孩子不知道如何宣洩掉這些情緒,他們就會選擇用哭鬧、摔打東西、打人等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憤怒,或者表現出極大的逆反情緒和父母對抗。

影響五:孩子更加厭惡父母,想和他好好說話都難了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已經在父母這種碎碎念的模式中浸泡太久了,甚至已經對父母產生了深深的厭惡之情。即使父母改變方式去和孩子溝通,他們也會拒絕再去和父母交流。因為父母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已經根深蒂固,想和孩子好好說話變得更難了。


給父母的建議

建議一:教育中增加有益指導,減少不必要的碎碎念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不要總是時時處處對孩子做指導,甚至批評教育。話太多會讓孩子不知所措,也會降低語言的能量。如果孩子吃飯的時候你發現了很多的問題,也請等一等,閉上嘴巴,先好好享用食物,不要把精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等到有空的時候,可以和孩子溝通一下具體的問題。比如等孩子空閑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孩子正確的吃飯方法是什麼樣的,或者拿個小勺子幫助孩子練練如何正確使用餐具。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減少使用「不對」、「不可以」這樣的以否定詞開頭的句式,直接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即可。

建議二:讓孩子盡量自己去做事情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告訴孩子做事情的正確方法是什麼,但是你同樣需要讓孩子去嘗試不正確的方式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讓孩子盡量自己去做事情,我們可以陪伴在他們身邊,但是不要去打擾他們。讓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思維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孩子的探索能力以及專註力就會變得更好。

建議三:相信孩子並且接納孩子

從成為父母的那一天起,我們的生活就增加了各種的焦慮,擔心孩子這,擔心孩子那。即使是面對成年的子女,老年的父母依然有各種憂慮。可以說對孩子的擔心要貫穿我們的一生,但是千萬別把這種焦慮演化成無止盡的嘮嘮叨叨!有時候我們在焦慮的同時,也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們會越來越好,他們會成為比父母更加優秀的大人。我們要接納孩子成長中星星點點的錯誤,給他們成長鍛煉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口袋育兒 的精彩文章:

嬰幼兒中暑風險高,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
夏天寶寶輔食怎麼做?早中晚三餐圖文詳細攻略

TAG:口袋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