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頻傳「賣身」緋聞,麥德龍會成為下一個家樂福嗎?

頻傳「賣身」緋聞,麥德龍會成為下一個家樂福嗎?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6月27日報道(文/張鵬會、周佳麗)

頻頻被「賣身」的「德國超市之王」麥德龍,恐將難逃被出售命運。

6月26日,獵雲網從知情人士獲悉,針對麥德龍出售中國業務的相關事宜合同已簽定,即將撤離中國,至於誰是接盤人,有待官宣。

在麥德龍中國總部,上海普陀區麥德龍真北店,一位自稱是商場負責人的男士告訴獵雲網:「大概一個月前開始聽到這類消息,具體賣給誰,我們也不知道。」

這是麥德龍在中國開設的第一家門店,儘管佔地一萬餘平米,商品琳琅滿目,前來購物的消費者卻寥寥,整個賣場稍顯冷清。

麥德龍中國總部,上海普陀區麥德龍真北店 ? 拍攝/獵雲網

作為一家擁有54年歷史的歐洲老牌零售批發超市,麥德龍於1996年進入中國,一度虜獲了不少中國消費者。只是23年來,其營收業績平平,且不斷傳來關店的消息。但即便如此,麥德龍依然吸引了來自阿里巴巴、騰訊、萬科等在內的眾多勢力競購。

據路透社5月底消息,目前至少有8家競購者準備對麥德龍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進行第二輪競購。今年3月,麥德龍已通過招標形式出售其在中國的業務,交易估值在15億美元至20億美元之間。

而其競購方不僅僅包括阿里巴巴、騰訊、蘇寧控股、沃爾瑪百貨,物美等中國零售行業玩家,還包括房地產開發商萬科與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博裕資本組成的財團、永輝超市與高瓴資本組成的財團,以及厚朴投資與生鮮移動電商平台美菜網組成的財團。

競購背後,是中國零售市場風雲變幻之巨。隨著互聯網發展和中國消費環境的變化,一邊是亞馬遜、樂購等外資企業紛紛出逃,一邊是阿里、騰訊等國內巨頭攻城掠地。身處其中的麥德龍,似乎難逃外資企業「水土不服」的魔咒,面臨被收購的命運。

巨頭競購,麥德龍的三張王牌

細數近兩年,麥德龍一直陷在「被收購」的泥潭裡,不知是價格談不攏還是如何,變數不定,接盤者也遲遲不肯落錘。

2018年8月,麥德龍中國即將「被收購」的消息傳出:麥德龍中國業務正在尋求出售,復星國際正在洽談收購麥德龍股份;

9月外媒報道,麥德龍正在評估中國業務,包括出售股份和尋找合作夥伴等事宜;

10月,麥德龍再次傳出正在與銀行洽商為旗下中國業務尋找一家合作夥伴,麥德龍中國方面極力否認:完全造謠,絕不會出售麥德龍中國業務,新店也在按計劃籌備;

2019年1月2日,曝出麥德龍與騰訊的「緋聞」;

2月14日,路透社報道稱,阿里巴巴正與麥德龍展開新一輪談判,或收購其中國業務的部分股權。

5月底消息,目前至少有8家競購者準備對麥德龍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進行第二輪競購。

對此,麥德龍中國曾表示,目前尋找合作夥伴仍處於進程中,並在逐步縮小潛在合作夥伴的選擇範圍。「一旦確認真正對合作感興趣的夥伴,我們將會簽署保密協議,並啟動關於合作範圍及合作方式的談判。」而有關更多的細節以及傳聞中的備選對象,麥德龍中國不再回應。

同時也有外媒報道稱,捷克億萬富翁丹尼爾-克雷廷斯基(Daniel Kretinsky)控制的一家投資機構提出收購德國零售商麥德龍集團(Metro Group),該交易對麥德龍的估值為58億歐元。

業績平平,卻遭巨頭瘋搶,麥德龍何以夠得上15億—20億美元的估值?

首先,作為大型倉儲超市,麥德龍在供應鏈和採購能力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數據顯示,麥德龍在全球35個國家擁有760多家批發商場及食品配送業務。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主任關利欣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麥德龍的全球供應鏈使其作為跨國公司,以強大的採購能力、低成本的運作為客戶提供高質低價的商品,其中不乏符合當前我國居民消費升級需求的高品質進口商品,這也是目前本土零售企業的短板。

其次,麥德龍以批發為主的經營模式,積累了一批穩定的客戶資源,包括酒店、餐廳、食堂、企事業單位等在內的專業客戶,這些會員信息和合作關係對本土零售企業來說是寶貴的資源。

意料之外的是,地產或是麥德龍最大王牌。進入中國後,麥德龍堅持「只買不租」的開店策略。雖然前期投入大,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推進,麥德龍早期購置的城郊地產成為稀缺資源,將存在巨大的增值空間。

麥德龍地產集團首席執行官Jean-Christophe Bretxa也表示,建設用地是一種供不應求的資源,城市環境需要房地產的高效和多樣化使用。未來在中國、土耳其等國家重建麥德龍現購自運商店時,麥德龍地產可以將零售、住宅空間、娛樂等生活領域及功能聚集在一起。因此,萬科看上麥德龍便不難理解,隨著住宅市場投資疲軟,商業用地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

難啃的中國市場

入華23年,這家曾排名世界零售百強第3位的巨頭髮現,屬於他的時代已經過去。

憑藉"現購自運"(現金交易,自選自運)的營銷新理念,麥德龍快速成長為歐洲最大的商業連鎖企業之一。麥德龍以B2B業務為主,對於當時還停留在傳統的送貨批發的中國來說,麥德龍無疑是一股新鮮血液,填補了中國在倉儲業態上的空白。

迄今,麥德龍已經在中國的59個城市開設了95家商場。然而就其門店數量而言,業績並不算亮眼。要知道,剛剛「賣身」蘇寧的家樂福目前在國內開設有210家大型綜合超市及24家便利店,沃爾瑪3年來門店數量也保持在440家左右。

麥德龍北京第4家店,立水橋商場

除了門店增長乏力,從2014年開始,麥德龍的業績也在走下坡路。相關財報數據顯示,2008年—2013年,麥德龍的營收基本在650億歐元上下浮動;從2014年開始,麥德龍營收開始下滑,短短兩年,營收從原先的近600億歐元急劇萎縮63%,至218.70億歐元。

究其原因,是未能適應中國本土市場。隨著互聯網進程的加快,中國消費更習慣電商購物,麥德龍的「現購自運」優勢反成其絆腳石。

麥德龍意識到僅靠B2B模式難以帶來好的業績營收,便開始嘗試C端業態,包括開便利店、試水中小型賣場、嘗試O2O,與阿里合作等。

2016年,一向主打大賣場的麥德龍在上海開業了合麥家便利店,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商品涵蓋生鮮、熟食和零食等。但僅開了4家店後,合麥家便於次年7月關閉了全部門店。

「因為市場情況的急速變化,比如某些城市房地產價格的上升,麥德龍中國管理層決定暫停便利店業務,9月份終止營業。」麥德龍中國公共關係經理表示。這意味著,便利店業務在麥德龍中國發展史上僅停留了一年。

便利店業務折戟,麥德龍不得不轉向其他小業態賣場。2017年12月6日,麥德龍在上海普陀商場開設了「美食匯」,試點餐飲 賣場模式,主要銷售以麥德龍優質食材和調味品製作的套餐產品。

2018年,麥德龍在上海新開了第一家緊湊型商場麥德龍優品彙上海虹口江灣店。與以往動輒1萬多平方米的大賣場不同,該店的營業面積僅2500平方米左右,同時也是麥德龍在中國首家嘗試使用自助收銀機和電子價簽的商場。

麥德龍第一家緊湊型商場,麥德龍優品彙上海虹口江灣店

麥德龍方面對此解釋,公司向來主打大型賣場業態,但隨著市場的變化和社區商業的崛起,他們發現面積更小,貨品更集中於居民消費需要的食品生鮮類的中小型門店具有很大發展潛力。

為了更快實現中國本土化,麥德龍還藉助阿里進行線上突圍。2015年,麥德龍與阿里達成合作,入駐天貓國際,雙方將在商品供應鏈、跨境電商和大數據方面進行合作,不過此舉並沒未給麥德龍帶來多少增長空間;2018年,麥德龍與菜鳥達成合作,並通過菜鳥的供應鏈體系全程把控,進一步降低供應鏈成本。

儘管在C端做了不少嘗試,但在大賣場整體不景氣的環境下,麥德龍的優勢似乎仍在B端業務。麥德龍中國總裁康德表示,麥德龍40%的銷售額來自專業B2B的銷售。數據顯示,麥德龍的福利禮品業務(商業採購)在2016/17財年的營收增長達30%。

同時,中國零售業線上互聯網巨頭與線下商場紛紛聯姻,當沃爾瑪牽手京東,蘇寧買下家樂福,一眾外資零售巨頭在中國找到互聯網依託後,具備B2B深厚優勢的麥德龍選擇與哪家合作,必將成為行業焦點,未來或將影響中國的零售業格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名創優品回應IPO籌資10億美元計劃:已於去年1月啟動IPO項目
金融科技公司睿智科技完成6.5億元A輪融資,華鼎資本領投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