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我們該如何獎勵呢?關於獎勵的父母攻略

我們該如何獎勵呢?關於獎勵的父母攻略

01

為人父母之後,我們都對人性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對於我來說,一個「深刻」的人性啟示是:人是具有多面性的,比如:孩子無疑是天使與魔鬼的混合體——ta可愛起來,你願意為ta摘下天上的星星,舌燦蓮花地讚美ta、稱頌ta;ta混蛋起來,你願意為ta備下最結實的棍棒,大義滅親地打擊ta、呵斥ta。

所以,我們對這個育兒命題再熟悉不過了:及時而有效的獎懲無疑是治癒這個天使/魔鬼的居家必備良方。

只不過,獎懲這個東西,卻是我們熟悉的陌生人:我們熟悉它,卻常常誤用它,反而被它傷得遍體鱗傷。

所以,接下來我們想討論一下如何獎懲這個話題。

先挑個美好的,那我們就從如何獎勵孩子開始吧

我們該如何獎勵呢?關於獎勵的父母攻略

我們該如何獎勵呢?關於獎勵的父母攻略


02

在問怎麼獎勵之前,首先需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獎勵孩子是為了什麼?

獎勵的目的是什麼?

總結起來可能主要有三個:

1)塑造行為和習慣。當我們想要強化好行為和習慣的出現、壞行為和習慣不出現。比如:坐在餐椅上吃飯,有禮貌地表達請求;不亂扔東西,洗澡不磨磨蹭蹭。一旦孩子主動做出這些行為(或沒有做出某些行為),我們想要鼓勵這一良好勢頭持續出現(強化),慢慢形成一種習慣。

2)培養內部動機。有時我們希望孩子能夠發自內心地喜歡(甚至熱愛)某些事情。比如:喜歡學英語,喜歡練琴,喜歡做家務,喜歡幫助別人(聽起來這個世界如做夢般美好!)。我們想要通過鼓勵,最終他們不需要藉助外部激勵就能持續地做出相應的行為。

3)建立自信。有時我們還希望通過獎勵來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或者用心理學的術語說,獲得自我效能感:一個人在一定程度上感覺自己有能力去做一些事。小孩子做很多事情會略顯笨拙,合適的任務和積極的鼓勵會促使他們勇於嘗試,獲得新的知識、技能、經驗,並逐漸相信自己能解決遇到的很多問題,遇到困難挫折也有足夠的信心堅持下去。

我們該如何獎勵呢?關於獎勵的父母攻略

之所以我們要討論給予獎勵的目的,是因為目的決定了不同獎勵形式的效果。

1)如果獎勵的目標是塑造行為和習慣,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孩子(表揚等社會性讚賞對他們的吸引力有限),物質的獎勵(當然主要是他們喜愛的東西)結合表揚不失為是合理有效的獎勵方式。

2)但如果獎勵的目標是培養孩子發自內心地喜歡某些事情(內部動機),我們對於物質獎勵和對結果的表揚就要慎用。

我們在接下來的部分會詳細討論,太依賴外部激勵反而會降低孩子對這件事的內在興趣。比如,如果告訴孩子每天堅持練琴,之後獎勵他最喜歡的零食,孩子會將注意力過多放在獎勵上,而沒有內在動力去感受過程中音樂帶來的快樂。

3)如果我們獎勵的目標是培養自信(高自我效能),我們同樣也需要注意表揚過程(進步、努力)而不是表揚結果(好成績、聰明)。表揚過程會使得孩子明白能力與技能的精進是自己可實現的(通過付出、努力),只要自己肯嘗試、持續並方法恰當地付出,自己能成就很多。

此外,培養自信的過程需要全面而非偏頗地表揚不能只表揚孩子現階段較為突出的方面,要幫助孩子發掘更多方面的自信。這樣,避免其自信只建立在少數的方面,即使這些方面沒有做好,對其自信心的打擊也不會是致命的。

我們該如何獎勵呢?關於獎勵的父母攻略


03

給予獎勵的四條重要原則

接下來,我們想討論下關於給予獎勵一些基本的原則。在這些大的指導原則下,我們可以結合目標來調配自己的獎勵配方。

我們該如何獎勵呢?關於獎勵的父母攻略

1)原則一:獎勵的時間原則

第一點是獎勵要及時。

及時就是說,獎勵的給予和要獎勵的行為出現之間的時間間隔要短。

比較以下兩種獎勵:

「你今天吃飯動作真快,一會兒獎勵你吃最喜歡的葡萄!」

「你今天吃飯動作真快,媽媽明天下班買你最喜歡的葡萄給你!」

同樣的獎勵前者就要比後者更及時,可以預期的是,前者的效果也會比後者要好。

因為行為和獎勵的間隔太長,行為和獎勵間的因果關聯變弱了。

第二點是我們更容易忽視的:獎勵應在行為出現之後施加,而不是行為出現之前。

你可能會覺得這一點比較納悶:「行為之前的獎勵怎麼給嘛?況且誰又會傻到在行為出現之前給獎勵呢?」

但事實上,我們常做這樣的事,比如:

「媽媽最喜歡你了,所以你要乖乖地刷牙喲!」

「你是最乖的寶寶了,來,快坐餐椅上來。」

「你看,你最喜歡的玩具給你拿來了,現在可以乖乖吃飯了吧。」

你看,媽媽的喜愛、讚賞、玩具這些極具吸引力的獎勵都出現在孩子的理想行為(刷牙、坐餐椅、吃飯)尚未出現之前。

這樣做的實質更像是我給了你好處,因此你需要回報我的互惠

想想我們非常熟悉的商場購物的場景:店員和顏悅色、淺笑吟吟、耐心細緻地陪你試穿,給你免費的精緻贈品、試吃品,結果折騰人家忙活了半天,你還是不太想在他家買什麼。

這時,你會不會覺得有一絲絲的內疚。

為什麼會內疚?因為枉費了人家之前對你的一番好意,你竟無以回報(沒有買東西)。所以,心軟的我們為了不欠這份人情,決定還是買點什麼吧。在這裡,我們是因為互惠的心理壓力而購買。

所以,當獎勵出現在行為之前時,獎勵就變成了控制孩子的工具:你不這麼做,就愧對「媽媽最喜歡你」,不配「最乖」的稱號,你最喜歡的玩具可能被拿走。

這樣使用獎勵的後果就在於,其一作用時間短(行為不能帶來積極的情緒,而只是應付互惠的心理債而已);其二會削弱孩子對事情的內部動機(我這樣做只不過是為了不愧對媽媽,不愧對給我的稱號而已)。

2)原則二:慎用物質獎勵

我們該如何獎勵呢?關於獎勵的父母攻略

前面提到,當獎勵的目標是培養孩子對事情的發自內心的喜歡(內部動機)時,我們尤其需要慎用物質獎勵,因為它們會削弱做事的內部動機。

有一個在心理學教科書里經常出現的一則民間故事。

故事大體是說:一位老人在街角開了家店,可最近一段時間總有一夥男孩每天在他店門口附近吵鬧喧嘩。

老人想到了一個辦法解決這件令人煩心的事情。一天,他把這些男孩叫到他店裡,說他們每天的喧嘩吵鬧聲他非常喜歡,如果明天他們再來,他會給他們每人50美分。

第二天,孩子們果然又在店門口出現並吵鬧,老人按約定給了他們每人50美分。第三天,他們又來了,但是老人告訴他們由於生意不好,給他們的報酬只能減半到每人25美分。

第四天,這群男孩子來的時候,老人只給了他們每人15美分。男孩們很生氣,但老人說:「我的錢只夠支付你們這麼多了,但是請你們明天還來好嗎?我會支付你們每人10美分的。」

男孩們失望地告訴他,他們以後不會再來了,因為這太不划算了,在他店前吵鬧半天才賺到10美分。

男孩們為什麼後來不來了呢?

因為老人成功地通過給予他們報酬把他們發自內心喜歡的、自發的吵鬧玩耍,轉變成了「為了錢」而做的由外部激勵驅動的行動。當報酬減少時,促使行為的驅動力也減弱了,行為也就消退了。

所以,當我們過於強調物質獎勵的時候,會削弱內部動機,很有可能原來喜歡的事情也會最終索然無味。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完全不能使用物質獎勵,物質獎勵可以結合表揚和鼓勵來實施。

關鍵有兩點:第一,物質獎勵只是在初期誘發理想行為;第二,對孩子強調物質獎勵是為了鼓勵其努力與進步

比如:孩子有可能對興趣班的首堂課不感興趣,這時可以利用一些物質獎勵來引發其參與。但是,之後爸爸媽媽們可以向他們強調獎勵的原因在於:「老師表揚你最近進步非常大,因為你很努力,而且看得出你在這個過程中也很開心。」這樣我們為孩子的學習提供了充分的理由,並給予了他們合理的讚賞,也許就能激發他們持續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此外,物質獎勵不等同於金錢獎勵。也可以是不貴重的小禮物、喜愛的食品、帶孩子外出活動的機會,或者遊戲化的積分代幣獎勵。

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是,物質獎勵很容易饜足,所以注意不要使用固定的物質獎勵(這也是為什麼相比於固定工資,我們更需要浮動的獎金來激勵我們)。

比如,孩子每次做家務就獎勵5元,過不了多久他就會抱怨報酬太低而拒絕做家務。所以,不要多次重複使用固定獎勵,以免孩子因缺乏新鮮感而失去其刺激性和吸引力。

3)原則三:表揚時注重培養「成長性思維」

我們該如何獎勵呢?關於獎勵的父母攻略

近兩年大家談育兒時,講得比較多的一個概念便是「成長性思維」 。

「成長性思維」是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Carol Dweck提出的一個概念,其大致的理念是:

相信一個人的才智、知識、技能,都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大幅提升,更關注自己是不是付出了足夠的努力,是不是有進步。

鼓勵孩子將成就高低歸於可控的因素(努力),而不是不可控的因素(運氣、智能(聰明/笨)、某方面的天賦)。

Carol Dweck及其同事通過大量的研究證明,「成長性思維」是各個領域的成功者非常重要的一項心理特質。

Carol Dweck及其同事曾做過的這樣一個實驗。他們把參加實驗的孩子隨機分成兩組,要求其完成三輪拼圖的遊戲任務。

在第一輪遊戲結束後,其中一半的孩子得到的表揚是:「你真棒」、「你真聰明」;而另一半孩子得到的表揚是:「你剛才很專心,看得出你很努力」。

隨後,孩子們參加第二輪的拼圖遊戲,這一輪他們可以選擇完成遊戲的難度。結果研究發現,第一輪被誇獎「聰明」的孩子,在第二輪中選擇了難度較低的任務,而被表揚「努力、專註」的孩子,則選擇相對較難的任務。

而在最後這批孩子參加難度相同的測試時,結果表明被表揚「努力、專註」的孩子,在這次測試中的分數比最開始提高了30%左右;而被誇獎「聰明」的孩子,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卻退步了約20%左右。

因此,我們在表揚時要注意兩點以促進孩子的「成長性思維」:

第一,表揚努力而不是天賦。

第二,引導其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

表揚孩子天賦,就等於告訴孩子成功取決於自己無法掌控的因素。一旦他們面對失敗時便會束手無策。相反,強調努力,會給孩子事在人為的自控感,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如果關注過程,無論結果成敗,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帶來的進步與改善。因此,關注進步和過程,意味著表揚時注重縱向比較(和自己進行比較),而不是橫向比較(和他人比較)。

因此,當孩子做出了一道較難的數學題,你該怎麼表揚他呢?

錯誤的方式是:

「哇,你真厲害,怎麼這麼聰明!」(表揚天賦)

更好的方式是:

「看得出來,你剛才很專心地思考這道題!」(表揚付出、努力)

「你是怎麼算出來的呢?怎麼想到這樣的演算法的?」(關注過程)

「下面可能還有更好玩的題目,繼續來挑戰吧!」(不過分關注結果,關注進步)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不應該把這裡提倡鼓勵的「努力」狹隘地理解成「刻苦」、「用功」,其實應該更廣義地理解為是在完成過程中的各種「付出」(專註、投入、熱情等等),所以我們在表揚時也不要只刻板地表揚其刻苦用功。

4)原則四:表揚時具體而誠懇

我們該如何獎勵呢?關於獎勵的父母攻略

大家表揚孩子時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哇,你真棒!」。

但這樣的表揚太過籠統,顯得空洞而缺乏真情實意。

因此,父母需要仔細觀察,找到孩子的閃光點。比如,剛才所說,可以表揚孩子在過程中的專註、仔細、投入、熱情和他人的合作。

此外,注意表揚要切合實際,不要誇大其詞,這樣也顯得不夠真誠。如果一時找不出具體的表揚點,簡單的確認也好過籠統或誇大其詞的表揚,因為孩子會感覺到你在默默地關注著他。比如:我看到你剛才一直在努力解那道題。

不是只有具體的言語表揚是誠懇的,一個讚賞的眼神、微笑和手勢都向孩子表達著你對他的關注和欣賞。

我最感動於我的父親為我做了很多珍貴的收藏:從小時候的一些幼稚的畫作,到上學時的各種獎狀,還有登報的獲獎作文,他都會第一時間剪下來細緻地做成剪報。很多時候,他並沒有太多直接的言語鼓勵,但這些收藏卻無不清晰地告訴我父親無時無刻都在關注著我,欣賞我,為我驕傲。那隻裝滿了這些收藏的褐色文件夾對我來說是無聲勝有聲的最真摯鼓勵。

所以,表揚其實不限形式,但要是飽含誠摯的關注與欣賞。


04

我們該如何獎勵呢?關於獎勵的父母攻略

總結一下,我們今天討論的關於如何給予獎勵的問題:

1)在獎勵之前,首先要明確我們獎勵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我們想給予孩子獎勵可能主要有三個主要目標:我們想要強化好行為和習慣的出現;我們想要孩子發自內心地喜歡某些事情的內部動機;我們希望通過獎勵來幫助孩子建立自信(高自我效能感)

2)獎勵目的決定了不同獎勵形式的效果:如果目標是塑造行為和習慣,物質的獎勵(當然主要是他們喜愛的東西)結合表揚不失為是合理有效的獎勵方式;如果獎勵的目標是培養孩子的內部動機,物質獎勵和對結果的表揚就要慎用;如果獎勵的目標是培養高自我效能,需要注意表揚過程(進步、努力)而不是表揚結果(好成績、聰明)。

3)獎勵的四條原則:第一,獎勵的時間效應:獎勵的給予應及時;獎勵應在行為之後給予,而不是在行為出現之前就給予。第二,慎用物質獎勵,因為它會削弱內部動機。第三,表揚時注重培養「成長性思維」:表揚努力而不是天賦,引導其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第四,表揚時具體而誠懇

- End -

-----------------------------------------------

我們該如何獎勵呢?關於獎勵的父母攻略

育兒心理培養導航圖

@ 懂體系,再優術,育兒事半功倍 @

「心博士爸爸」持續更新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